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2019-05-28陈荣进顾心怡马霄君
陈荣进 顾心怡 马霄君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0例,根据术中情况分为两组,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组40例,关节镜下不保留胫骨残端组40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结果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组临床效果优于不保留胫骨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在长期改善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不保留胫骨残端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节镜;保留胫骨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9..01
1994年Denti首次在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随后更多的研究开始重视残端在 ACL 重建术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我院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行保留或不保留胫骨残端两种方法,比较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0例,均予以关节镜下重建ACL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膝关节MRI检查并确诊为ACL损伤,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5~50岁,平均(38±2.5)岁;左膝32例,右膝48例。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意愿,术中均予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随机分为保留残端组和不保留残端组,各40例。一般资料中比较,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技术
患者硬膜外联合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将患肢摆放至截石位,大腿根部捆扎止血带,予患肢常规消毒铺巾后,先取患侧自体的半腱肌和股薄肌作为移植物,编织成直径约为6~9 mm,长度约为9~10 cm的移植物备用;关节镜下探查膝关节,如发现合并半月板的损伤或撕裂,则先处理半月板,予以缝合或成形术;根据前交叉韧带解剖起止点定位并钻取股骨隧道,再钻取胫骨隧道(手术关键点在于胫骨隧道建立时保残组充分保留ACL胫骨端残端,然后将定位器的顶部固定于ACL残端稍后方的纤维上,缓慢钻取胫骨隧道,保护好ACL残端的纤维;不保残组清除前交叉韧带残端纤维、炎性滑膜后,其他同保残组。)用牵引线将移植物缓慢穿过骨隧道,予以袢钢板固定股骨侧,在胫骨端则予界面螺钉固定,保留ACL残端组移植物从残端纤维中穿出,让残端纤维充分包绕移植物。ACL重建术后嘱患者进行踝泵、等长肌力、活动髌骨等膝关节功能锻炼,并予支具保护膝关节,防止胫骨过度迁移、膝关节过伸、膝关节过度内旋等再次让ACL受伤的动作,适时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12月完成门诊随访。
1.3 评估指标
根据手术不同分两组,每组40例,术后均进行了门诊随访,在术后12个月评估膝关节功能,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 、Lachman 试验、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检查,并予Lysholm评分表进行评估,临床疗效予Lysholm评分来评定,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差(小于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导入各项数据并进行分析,设定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对比
所有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查体中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未见阳性征象,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组优31例(7.5%),良6例(15%),中3例(7.5%),差0例。不保留残端组优22例(55%),良13例(30%),中3例(0.75%),差2例(5%)。
2.2 膝关节ACL重建术前及术后1年Lysholm評分对比
所有患者在术后1年随访时Lysholm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保留胫骨残端组更优于不保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ACL损伤后,手术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法。本研究证实保残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升,这说明两种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并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但保残组较对照组功能评分增高,目前机制尚不明确。理论上,保残后关节腔内容积会增加,残端也有可能脱落形成游离体,进而发生关节内撞击及独眼畸形等并发症,但发生率是否增高,尚有争议,故仍须进一步研究。
综上,本研究认为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能获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Linko E,Harilainen A,Malmivaara A,et al.Surgical versus conservative interventions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uptures in adul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5,2(2):CD001356.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