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段农村留守儿童体质改善策略

2017-02-26

初中生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体质中考体育课

初中段农村留守儿童体质改善策略

■薛 梅

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问题也应受关注。笔者建议运用各种体育手段、自然力和卫生措施,并结合心理压力缓解与释放,增强留守儿童体质,增进留守儿童健康,调节其心理,促进他们的体质健康发展。

“体育营养”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当下农村有许多家庭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生活,这些孩子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我们把他们称之为留守儿童。他们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体质状况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要弱。本文就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现状呈现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却有约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缺少合理膳食搭配、主要营养元素都得不到保障,如蛋白质摄入量远低于正常家庭的孩子,体态偏瘦。他们的肺活量指数、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都处于不及格水平,体质状况总体评价较差。

初中学生的心理起伏波动较大,留守儿童却长期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缺少父母对其行为习惯的约束与管理,表现得过于自主、随意,个人的行为习惯较差,意志品质薄弱,容易偏激。

二、教育环境

原本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打开学生心结、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课,却由于种种弊端,功效大打折扣,甚至有点黯然失色。

1.教学内容过于应试。

体育进入中考以后,学校、家长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学的不利影响也放大了。体育教学成了只重视身体素质的练习,忽视技能技巧的学习;只重视中考项目,不重视其他内容。体育教育大多成了体育中考的应试教育,教学内容多为中考内容,进入初三阶段更是考什么教什么,比如50米短跑、跳绳、抛实心球等中考项目成为体育课上留守儿童无法拒绝的老三样,严重的整节课就练这三项。这样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简单,他们对体育课不再感兴趣,甚至成为负担。

2.教学手段、方法陈旧。

教学环节一成不变,留守儿童可以根据前面的教学内容基本可预知后续的内容,如短跑的教法先教摆臂——再教落地——先慢后快做模拟;又如篮球教学先运球——高运低运要抬头——绕障碍要换手——眼睛不能看着球。内容重复缺少变化,传接球教学变成原地传、迎面走,十个孩子一只球。这种陈旧的、竞技化、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将他们的主体地位与创造欲望约束得所剩无几,孩子们早已厌倦。

3.教育教学时间空间被挤占。

进入中学后,文化课挤占体育课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业多,考试多,体育课上经常发现有些留守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不积极,还有的不参加体育课,在教室写作业,甚至还有一边上课一边看书的现象。

三、改善策略

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遗传只对人体体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内外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变化有更大的影响。

1.摸底排查,丰富多项练习。

事先根据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检查结果,建立体质健康档案。负重锻炼对增强体质就身体成分和肌肉耐力有很好效果,它将有助于提高和维持骨密度,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促进“瘦体重”增加,有助于改善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促进肌肉发展,维持肌肉质量,强化软细胞(如肌腱)的强度。柔韧素质练习是留守儿童体质发展的润滑剂,力与美和谐发展,营养效果张弛有度,为身体活动提供重要保证,降低疾病威胁。耐力练习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适当且正确的体育营养即可以保持机体在相对疲劳状态下持续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协助消除疲劳。

2.坚持课改,体质健康与分数并重。

中考是留守儿童很重要的一场考试,体育成绩不能忽视,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分数,忽略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问题。我们应该寻求一个平衡点,两者兼顾。既要完成体育中考教学任务,也要根据体育教材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在教学大纲内容的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留守儿童身体、技能、心理、娱乐、文化的需要,着重对体育知识技能的特性、结构、分类、逻辑关系有全面了解和研究,注意优选那些迁移性、综合性、基础性、娱乐性强的知识技能并注意依据留守儿童年龄特征对纷繁、众多的知识技能做结构化处理,特别是对留守儿童体质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应做到重点突出,重点落实。同时还应结合时代特点,选择当下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拓展课堂教学宽度、深度及高度,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促进自我营养的自觉性、主动性。

3.学生家长学校彼此联手,形成合力。

虽然家长不在孩子身边,但提醒家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能因此完全放弃抑或不闻不问,应通过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约束管教,多和他们沟通,了解心理动向与变化。增强家长与学校,学校与孩子,孩子与家长的三方交流。让家长明确知道在孩子成长最为关键时期切不可放手不管,孩子的体质健康问题应放在整个家庭的核心问题上来看待。纠正唯成绩论的观点,要让孩子各方面共同发展,身心愉悦、健康成长。

总之,改善留守儿童体质的好处不仅表现在生理上,还表现在心理上:既能增进身体健康,又能舒展身心,有助于消除学习带来的压力,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孩子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体育营养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此外,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还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为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体质中考体育课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