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契机:自主课堂学习发生的原动力

2017-02-26

初中生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契机矛盾文本

有效契机:自主课堂学习发生的原动力

■王玉华

教学改革倡导自主、高效的课堂。它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强化教学民主意识,构建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当前语文教学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自主课堂价值的认识,积极探索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实现“语文课标”提出的目标。

在诸多的策略和方法中,笔者以为,把握教学的有效契机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作用是很大的。所谓契机,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种种表现、实际能力和现实状态而产生的教育时机。它是实施教学行为、推动教学进程的关键环节。当契机产生时,学生的认知欲望和情感体验会比平时更强烈,抓住这一时机开展教学活动,就能让呆板、僵化的课堂变得灵动、富有情感,并促成学生对文本阅读诗性的体验。可以说,有效契机是教师调节教学情境的依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客观地讲,契机虽然贯穿教学始终,但它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就要求教师不可坐等机会,而应创造条件,让契机呈现在面前,主动地利用因为契机生成的资源,创造自主课堂的学习境地。

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笔者以为以下三“点”是形成教学契机的有效方法。

一、拨动情感触发点,形成唤醒积淀的契机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自主课堂就是引导学生灵动、自主、诗意地体验作家的情感、文本的意义。学习发生体现为师生、文本、编者的多向互动。当这种互动难以产生时,教师就要制造契机,形成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甚至创造性的诠释。

比如一次上散文阅读欣赏课,学习的是作家宋学孟的散文代表作《柳叶儿》。文章通过描写作家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发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课上,我问:“抢柳叶儿吃,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无穷的乐趣,并对柳叶儿产生特殊的感情?”

本以为这一问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但连续几个同学都回答不上来。尽管我反复讲解背景、朗读重点段落、组织讨论,但大家仍然愁眉不展。我知道学生的思维因为对这一历史认知的贫乏而处于沉睡状态,必须创设唤醒情感的契机,并以此为触发点,让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开启学生思维。

我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地说:

“请同学们放下课本,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讲起了在那个年代父辈一家人如何抵抗饥饿、吃柳叶饼的故事,讲起了因为饥饿几个亲人先后死去的惨状……动情之处还眼含热泪。这种情绪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他们很快进入了对那个岁月的联想之中,也理解了特定年代,那能够拯救生命的柳叶儿对于作家的重要意义。

“同学们,你们的爷爷奶奶都曾经历过那个艰苦的岁月,他们也许就是在与苦难抗争中坚强活下来的。大家回去可以请爷爷奶奶讲讲那个年代的故事,写下来,进一步体验作家写《柳叶儿》的情感。

案例中老师讲述的父辈的经历、故事感染了学生,学生有如亲历。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理解了作者“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理解了作者在特殊年代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生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生活中,他们积累了朴实的情感并沉淀下来潜藏在内心深处。教师要创造契机,调动学生的体验及情感的积淀,组织学生与文本真诚地对话,这样就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自主课堂。教师一言堂式的空洞讲解是不能让学习走进那种自主、和谐的境地的。

二、利用矛盾交集点,形成发展思维的契机

我们所说的矛盾交集点是指文本中某些矛盾关系的交接处。这些地方的表达看似矛盾,实质内涵丰富,最易生发困惑,也最易激发思考。由矛盾交集点切入教学,文本内涵就会在学生的思辨中呈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矛盾处的信息,把握核心要素,形成契机,创设学生主动思考的氛围,推动自主课堂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比如法国小说家都德反映爱国主义主题的经典作品《最后一课》,全文在表达上有许多矛盾交集的地方,我让学生找出来朗读,然后加以分析。以下是教学片断:

生1:我读第2小节。

(生笑,因为这段只有两句。)

生1:这段环境描写很美,看似与故事的格调不协调,其实是与故事的悲情发展形成对比。

师:说得不错,这是以乐景衬哀情。还有类似的描写吗?

生2:我读第11小节。这里写韩麦尔先生的“柔和又严肃”是一组矛盾的词语。“柔和”,是对学生的爱,对母语的不舍;“严肃”,说明现实很严峻,先生的心情很沉重。

师:还有矛盾的地方吗?

生3:“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一支粉笔”却要用“全身的力量”,看似矛盾,其实是写内心的沉痛与愤恨。

师:这里的语言表达也比较复杂,发现了吗?

生1:用了修饰性语言,如“使出全身的力量”。

师:还有什么复杂的地方?

生2:标点符号。行文已经结束了,但标点却没有让意思轻易地结束,结构与内容矛盾对立,增强了语言的力量。

师:说得很好。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些形与神的矛盾形成的张力。请再读一读。

自主课堂的关键就是寻找契机,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为此,笔者在引领学生感悟韩麦尔爱国情感的基础上,挖掘文本的核心要素,设计了让学生找出并分析文本矛盾交集点的教学环节。学生透过表现手法、修饰语言,甚至标点符号等复杂的语言形式,理解了矛盾表达的价值。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而利用文本中的矛盾交集点,探究语言现象,分析言语规律,发现言语的本质内涵,正是自主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自觉追求。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得到发展。

三、抓住错误生发点,形成动态评判的契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需“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评价对象在语文课上的表现、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直接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因为其强调过程中的判断,所以具有随时、随机的特点。自主课堂尤其注重这一评价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观察其思维表现,发现过程中的表现特征,从而做出判断。学习发生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有准确的陈述,也有错误的回答、偶发的事件。这是自主课堂的常态。前者往往能在教学预设中体现出来,而后者常常让教师始料未及,但这恰恰是自主课堂真实而生动的地方,教师应该抓住错误契机,发挥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巧妙引导与纠错,让错误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比如教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街市生活有什么特点?

某同学站起来说:“街市是天上的。”回答引起一阵哄笑。这位同学平时喜欢搞怪,大家都认为他的回答显然带有搞笑成分。但我将错就错,出乎大家意料地肯定了他的答案,并进一步引导思考:这位同学为什么强调“天上的”?这是相对于“地上的”来说的,说明这种富裕、自由的街市天上有、地上无,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我表扬了这位同学想法独特,他反而不好意思了。

课例中,学生近似玩笑地说出错误答案的时候,教师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抓住了答案中很少的信息“天上”,化腐朽为神奇,巧妙地解决了诗歌的主题问题。这一契机是因为教师预设的问题而引出的,更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而生发的。它被教师机智地抓住了,并由此创设了更多的契机,引导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以动态的评判激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精神。

传统课堂教学的格局基本是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过程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自主课堂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主导者,切实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契机,动态组织教学环节,我们的课堂就会打破传统模式,实现自主、高效,生成更多的精彩!

(作者为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契机矛盾文本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 助力盐改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