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传承中创新
——观摩孙艳老师的读写结合课堂有感

2017-02-26

初中生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立体化文本传统

在传承中创新
——观摩孙艳老师的读写结合课堂有感

■刘 远

读写结合确实不是新鲜的话题,我们前人有很多的教学经验,有好多老师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的年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名词、新理念浮现出来。问题是,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传承。在我个人看来,有两点最值得我们去传承,一是诵读,二是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经过几代人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真正适合我们母语教学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很好地传承与发扬。我觉得孙艳的语文教学思想中,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品质,就是坚守,对我们民族优秀的教育思想的坚守。当然,孙艳的读写结合教育实践也一直在创新和突破,只是孙艳知道,她现在进行的教学思想的根在哪里,所以她还是坚持传统的说法——读写结合。

在我看来,孙老师的读写结合有三点创新。第一,读不仅仅是读文本,她是在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相结合。在传统的读写结合中,文本是学生读的唯一的对象,而孙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研究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读自己。孙老师喜欢摄影,喜欢行走。她经常把她的故事和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她的写作感悟,对学生有着既潜移默化,又立竿见影的影响。第二,孙老师不仅是引导学生读文本、读自己,更是引导学生读生活、读社会。她领着学生去观察校园里景色的变化,让学生去观察、思考、书写与积累;她带学生去听声音,进而扩展到听歌、听昆曲、听文化,她让学生认识美,思考美,培养敏锐的感知力,让他们对生活有所悟、有所思、有所感。从这个方面讲,孙老师培养的是会写作的人,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第三,她的写不是单一的,她更多的是集体化、立体化的写。传统的读写结合往往是选一篇文章,找一个点,学着写一个片段,而孙老师的读写结合更多的是立足于一个整体、一类文体或者是一篇文章,她培养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所以她的读写结合课堂更有效、更实在、效率更高。如果说,传统的读写结合比的是“碎片写作”的话,我觉得孙老师的课堂教给学生的是怎样把这些碎片构成一个整体,所以她的读写结合的课堂和思想是厚重的。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一思想就是:实现了“读文本、读教师自己、读社会生活三位一体”的读与“有梯度、立体化”的写的有机融合。我觉得这既是孙艳读写课堂的一种表现,也是她读写结合教学思想的一个核心,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价值所在。

(作者为《语文教学通讯》杂志主编)

猜你喜欢

立体化文本传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