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语言活动推进有效“内化”

2017-02-26

初中生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内化大熊猫探究性

设计语言活动推进有效“内化”

■郑 敏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输入”与“输出”之间需要经历有效的“内化”过程。开展课堂活动是语言“内化”的主要方法途径。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推进语言学习的有效“内化”,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关注设计课堂语言活动的真实性、开放性和探究性。

英语课堂开放性探究性语言活动

一、设计真实的课堂语言活动

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真实的语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真实的语言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运用语言,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在生活语境中真实使用语言的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对生活中的事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设计的语言活动源于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否则,学生容易消极敷衍。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Task。

主要教学步骤:

1.学生阅读Suzy’s dairy entry:A DIY Story.

2.讲解文本中一些重要的短语和句型。

3.要求学生口头交流自己做水果色拉的经历。

4.根据本单元所学句型完成一篇“My DIY Story”文章。

这是一节写作公开课。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口头交流自己做水果色拉的经历,其目的是通过口头交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为写作搭设“支架”。

在实际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口头交流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参与活动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套用本单元Integrated Skills部分所讲的水果色拉的制作过程。学生的口头语言交流事实上是在背诵教材上的句型,没有真实的语言运用,有的学生甚至捧着教材“照本宣科”。究其原因,生活中,大多数同学没有自己制作过水果色拉。公开课上,教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为了“配合”教师,学生只能按照书本上现成的语言材料,大声朗读一遍。

如果在此语言活动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口头陈述自己参与过的DIY活动,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活动谈谈制作过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真实的语用环境。学生在表达自身参与过的真实的活动时,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就会产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努力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结构来表达自我。学生的DIY活动各不相同,语言操练活动也就不会千篇一律,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为了配合老师上好公开课的“照本宣科”了。

真实的语言活动有利于学生产生“内驱力”,有了内驱力,学生就会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就能够在参与语言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步进行。在这节写作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一口头交流环节就会成为学生写作活动前的有效且牢固的“支架”。

二、设计开放的课堂语言活动

初中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型,他们开始向往独立,反抗约束,想要创新,爱幻想。针对这些特征,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增加开放性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满足他们“长大”的愿望。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Reading。

主要教学步骤:

1.Pre-reading:

教师设计了“Brainstorming”的活动,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giant pandas?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知识作答,参与“头脑风暴”。教师倾听,了解学生的知识贮备,对学生的作答加以评述,并提出新的问题,如:How much does a giant panda weigh when it is born?

接着教师邀请学生加入学校“Wild Animal Club”,并要求在学习“The story of Xi Wang”一文后设计一份宣传单号召人们关注大熊猫。

2.While-reading: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刚出生的大熊猫、长大后的大熊猫及吃竹笋的大熊猫。引导学生在课文标题和图片的帮助下,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与预测进行比照。

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将文章分成三部分。让学生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Paragraphs 1-3:The growth of Xi Wang.

Paragraph 4:The problems giant pandas face.

Paragraphs 5-6:What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giant pandas?

3.Post-reading:

小组竞赛,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流程图,呈现“the growth of Xi Wang”。

小组讨论“What problems can a giant panda meet in its life?”

小组合作,制作宣传单,帮助人们了解大熊猫,呼吁人们保护大熊猫。

本工程位于抗震7度区,为满足各个单体的抗震及嵌固要求,对各个单体进行分开计算,根据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以下简称“抗震规范”)要求,取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不小于20m范围的地下室作为各个单体的地下室进行抗震计算。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上述范围的地下1层抗震等级同相应的上部结构的抗震等级,地下1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但不低于四级,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抗震等级按自身情况根据抗震规范确定。主楼和裙房分缝处考虑抗震变形影响,可设置防碰撞措施[4]。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以“The story of Xi Wang”为线索,围绕“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教师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貌、生活习性、面临的处境。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在Post-reading部分设计了三个开放性活动:小组竞赛——看哪组能设计出准确的流程图,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和细节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学生针对问题“What problems can a giant panda meet in its life?”进行讨论,答案可以源于教材,也可以高于教材,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了解的课外知识进行作答。小组合作——全组同学精诚合作,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进行合理输出,制作宣传单,呼吁人们保护大熊猫,保护动物。

这三个活动都具有开放性,而且活动之间相互关联且递进。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调动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获取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这种开放性活动的设计,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会对学习产生激情,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提高学习效率。英语著名语言学家Dick Allwrigt说:“如果语言教师能够组织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使用所学的语言,通过交流解决问题,那么语言学习就自然发生了。”

三、设计需要探究的语言活动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之一。过分强调学生的接受,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的英语教学缺乏对学生好奇心理的保护,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也扼杀了青少年的天性。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探究性的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

与接受式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参与性,它将学生从被动接受、反复机械的操练活动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参与到积极主动的语言活动中去。

【教学案例】

主要教学步骤:

1.Planning:在教师指导下确定课题,组内分工。

2.Preparing: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调查讨论。

3.Producing:拿出初稿,并加工、完善。

4.Presenting:展示各个小组的成果。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由校文学社组织发行的每月一期的报纸《梅苑》。学生阅读了报纸上所报道的身边事,看着熟悉的人物、事件和图片,非常感兴趣。教师适时鼓励学生设计一份英文校报。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负责设计一份英文校报,在四份中选出最佳的一份,印送到学校各个班级。

为了完成好任务,大多数小组都进行了组内分工,分头收集信息,做采访,拍摄照片等。在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又会集中起来共同商讨解决。

材料收集充足后,学生聚集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形式编写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将所学过的字、词、句进行合理的使用,并注意文章的篇章结构的把握,教师在一旁适当予以帮助。

反复修改后,每小组还要将文字与相应的图片进行合理的编排。最后向大家呈现出有着丰富内容、生动文章、精美编排的四份英文校报。

上述活动,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内存,培养自己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猜你喜欢

内化大熊猫探究性
我们都爱大熊猫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寻找大熊猫
大熊猫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