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2017-02-25江苏省滨海县滨淮农场学校陈昌淼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7期
关键词:教者单价数学知识

江苏省滨海县滨淮农场学校 陈昌淼

基于任务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江苏省滨海县滨淮农场学校 陈昌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质疑、探究,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探究教学的原则以及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学习;任务

数学教学要摆脱机械灌输、被动接受的现状,要引导学生发现、质疑、调查、探究,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探究学习,从自己的困惑出发,大胆猜想,针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在实验、讨论、比较、归纳中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式教学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尝试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学习新方法,从而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

一、探究教学的设计原则

1.情境化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数学文化,或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熟知的、具有亲切感的学习任务,拉近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探究、发现,尝试去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如在苏教版五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的教学中,教者为学生创设情境:“两只小松鼠在轻快的音乐声中玩着跷跷板,突然来了一只大灰熊占了一边,结果跷跷板不动了。”教师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探究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生活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套用数学知识,由于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学习变得僵硬、机械,学生不如为何学、如何用。教师要选择生活中的素材,带领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任务的价值,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过程。如:双十一到了,妈妈打算用1000元为奶奶购置一个豆浆机、一个微波炉,商场的促销单上印有三种不同的品牌和价格,请你帮妈妈设计合理的购物清单,并算算总共需花多少钱?

3.自主性

教师提出任务后,学生对学习目标、内容有清晰的认识,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去主动理解、整理、辨析、归纳,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提升。如:让学生用20根1cm长的小棒搭出各种不同的长方形,看看能搭出多少种?在什么情况下,围出的面积最大?教者为学生设计任务清单,让学生完成填写:(1)猜测:能搭出多少种长方形?可以用画图、表格等方法表示。(2)你是如何想的?记录你的操作步骤。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反思,通过自主发现、动手操作,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构建。

4.可完成性

学习目标距离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教师要分析学生的潜在能力,合理地设计任务,要锁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的任务难度过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仍无法解决问题,就会挫伤其自信心。而要求过低,将无益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任务的设计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认知,但在潜在学习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二、基于任务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学习要改变教材呈现内容单一、枯燥、呆板的现状,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向学生传递现实生活的数学知识,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如在《分数与除法》的教学中,教者呈现问题:“把6块饼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人几块?如果把一块饼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人几块?如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教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分东西体验分的过程,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计算问题,教师可以创设购物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些商品,让学生想想需要购买的一种商品,记下它的名称、单价和数量,再算一算总价。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不仅能看懂发票,还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存在的关系。教者也可以借机深入:“陈老师的这张小票由于保管不当,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了,缺的数据是多少?请试着在纸上填一填。”学生可以通过总价、数量求单价,如面包:28÷7=4(元);也可以通过总价、单价求数量,如巧克力棒:12÷2=6(条),并能说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通过被墨汁污染的发票,让学生讨论总价与单价的数量关系,填出污染处的数。

2.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巧设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急于去解决问题。教师设置有任务的疑问,打破了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平衡状态,让学生投入思考之中,引导学生走向主动探索。如在苏教版五下《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猪八戒最喜欢吃西瓜,一次买了几个西瓜,想与师傅、师兄一起吃。在回家的路上,它觉得渴了,想想吃点也没关系,就把西瓜分成4份,一口就吃了其中的一份。可是觉得很好吃,于是又一口气吃完了两块,吃完后看着最后一块,觉得带着也不方便,就吃了吧。可是,八戒很贪吃,他还想吃一块,怎么办?大家请从故事中找出分数,并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数学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以故事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

3.恰当运用支架

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教师建立支架,让学生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复杂概念的意义建构。如在解决周期问题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任务如下:一是阅读图片信息,猜测第19个气球是什么颜色?二是确立学习主题,认识周期问题。三是模仿练习,感知规律特点。四是完成“每个颜色的气球各有几个的问题”。教师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搭建支架,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而达到探究的目的。

4.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基础不同的学生借助一定的材料、模型进行操作,在动手做、动脑思的过程中内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苏教版三下《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折一折天安门、枫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

总之,基于任务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现的价值。

[1]赵小云,卢晓忠.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探究性数学活动及案例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4.

猜你喜欢

教者单价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求单价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四)——单价是多少
算单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2014年中考数学命题大预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