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研究
2017-02-25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谢 荟
结构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谢 荟
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较结构教学法的缺点,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结构化和授课内容结构化这两点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结构教学;知识结构化;授课内容结构化
随着教育的改革,我们对传统教育中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地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结构教学法采取科学、严谨的教学结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传统教学方法较结构教学法的缺点
结构教学方法是一种科学、严谨,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被事实证明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以下简要分析传统教学方法较结构教学法的缺点。
1.教学混乱
与结构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的成效大多与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关,它没有被科学评估、严谨考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很多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能无法起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比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
2.知识内容不成体系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比较注重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其实,一个学科的不同知识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转换应用的。例如,数学中的“代数”和“几何”这两个知识就存在联系,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将这两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会让学生在解答代数和几何题的时候更便捷一点,而且对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构教学法刚好注重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因此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简化学生的思考步骤。
3.授课内容不成体系
人在记忆、学习方面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如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对规律的使用,那对提高学生的品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例如,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比如乘法是加法的延伸。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使用同一个例子分别进行对加减乘除的讲解,那么学生对此中的不同与联系就会有更加清楚的认识。结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在进行教学之前会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然后才会采取最适宜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其授课内容是成体系的。
二、知识点结构化
很多教师将课本上的一个个知识点当作一个个的任务,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好的,这是因为知识之间也是存在联系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要应用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例如,一个几何题就有可能包含多个知识点的考核,包括:计算、点线面的知识应用等,这样会让学生处理信息的难度变大,会给学生造成困扰。而通过知识结构化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体系很容易形成一个整体,这对其解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训练其清晰的思维也具有意义。以下就知识点结构化做出相应的教学分析。
首先,老师要对整个课本或者整个章节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大的认知,如:代数、几何、平面、三维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找寻当前所学的知识与之前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三维空间是二维空间的扩展延伸,解决三维空间的问题往往需要学生建立对应的平面空间。找到联系点之后,老师应当就当前的课题要求将本章节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归纳。如平面知识的归纳点有:点、点与点之间的关系、线、线与点之间的关系、线的重合、线的平行、线的垂直、线的相交、线与面之间的关系、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完成后,老师应当找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样的关系来构建知识体系。如:点的知识是线的知识的基础、线的知识是面的知识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三件事情:第一、注重知识传授的顺序。第二、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巩固。如:老师在讲关于面的知识时,也可以对线的知识做进一步的扩充。第三、注重知识之间联系的讲解。如:老师一定要讲清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种方法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有较大提升。有时候,出题人会找寻一个知识的切入点,然后需要学生填入很多知识进去,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切入点快速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因此对知识的考核和应用也具有较大的帮助。
三、授课内容结构化
其实,很多老师并不知道:授课也是一门学问,也是有技巧的,它不仅仅只是将一个知识从课本上搬运到学生的面前,不同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传授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小学数学“时间”的教授之中,学生不仅需要认识秒、分、时、天这些单位,还需要掌握单位间的互相转换。对于没有接触单位转换的学生来说,跳级转换(例如把秒转换为时)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很多时候其往往难以掌握转换的精髓(虽然这些对成人来说是简单的)。但是,授课内容结构化可以帮助其快速地掌握这些知识,以下简要对此做出介绍。
首先,教师需要明白关于时间所需要讲解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认识秒、分、时、天这些单位,让学生掌握通过乘除来进行单位转换的原因以及实施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转换时间)。在此基础上,老师需要对自己的授课结构进行优化,这就包括这样两种方案:第一种是认识时间单位、理解乘除转换原理、掌握时间转换方法。第二种是理解乘除转换原理、认识时间单位、掌握时间转换方法。这两者虽然都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是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具有不同效果的,这一点是笔者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实验所得出的:第一种授课方式下的学生解答问题更为迅速,能解答出问题的概率更高。通过分析,笔者发现第一种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更好的掌握,这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帮他们树立起来的知识结构有关。显然,第二种教学方式中的知识结构是比较松散的。而在规划自己的教学结构时,教师一定要对此进行较好的分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查询有关教学结构方面的书籍,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学实验来对教学结构进行规划。
综上所述,授课内容的顺序对授课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的结构。总之,结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适宜在教学中被使用。在使用结构教学法时,老师应当注重知识结构化和授课内容结构化这两个方面。
[1]黄晖明.关注数学基本结构 实践结构教学法[J].福建教学研究,2017.
[2]李建锋.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结构教学法[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
[3]郭璟春.初探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