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情景—问题”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2-25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窦爱强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7期
关键词:所学解决问题设置

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 窦爱强

新课改下“情景—问题”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 窦爱强

在任何一门学科中,学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与解决来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利用问题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利用课堂问题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改进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中,结合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将问题设定成某种情境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问题的了解更透彻,更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强知识的实用性。本文阐述了新课改下“情境-问题”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谨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参考。

新课改;情境;问题;高中数学

“情境-问题”模式教学是新课改下教师探索出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中,主要围绕学生的学科知识,发散思维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解决新问题来学习新的知识。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面向对象是已接近成年的高中生,由于年龄的原因,高中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独立性较强、思维活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初中生以及小学生。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高中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师运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教学时,需要对课堂知识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形成四个环节,即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置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应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中设置问题时,教师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设置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将问题与学生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温故知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应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教学

1.对问题设置悬念

创设悬念,悬念可以增强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由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仍处在一种朦胧的认识状态,想解决问题却因为知识有限难以解决,悬念刺激学生探求新的知识,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对问题设置悬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思考,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记忆力。

例如,“对数”是高中数学才开始接触的知识,在学习“对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拿一张纸开始讲解:这张纸的厚度约为0.083毫米,将其进行对折,三次后,厚度仍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呢?可让学生进行估算,经过估算,发现其厚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是一个惊人的高度,学生肯定会对此感到怀疑,这个时候计算0.083×230的值,发现计算过程非常复杂,而且容易产生错误,于是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引进“对数”的概念以及运算,正确答案将很快得出。对学生来说,运用对数计算是一个新奇又快速的过程,学生自然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设置疑问式问题

设置疑问式问题,让学生通过疑问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努力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大胆产生疑问,不再局限于教材的知识,不再依赖教材中给出的答案以及方法,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高中数学教材中“互相独立事件”的学习,可用一个谚语来引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可如下设置问题:假设诸葛亮解决问题的概率是0.8,A、B、C三个臭皮匠解决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6、0.4,请问这三个臭皮匠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能否胜出?学生因为对谚语的兴趣,进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相关知识。

3.设置递进式问题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循序渐进,从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刚接触的知识点,教师可先对相关知识进行拆分,然后再进行讲解,或者对问题分层解决,先解决简单易懂的问题,再逐步进入到复杂知识的学习当中。

例如,高中数学中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可对知识点进行逐步深入的教学,提出分层问题:(1)求点P(0,7)到直线L:y=x+3的距离;(2)求点P(1,7)到直线L:y=x+3的距离;(3)求点P(0,7)到直线L:x+y+3=0的距离;(4)求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

递进式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由于对知识的不熟悉而产生的复杂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及深,科学地引导学生递进式学习新知识。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主题。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利用“情境-问题”模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将所学习到的知识有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王英志.新课改下“情境-问题”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18).

[2]苏艳英.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4(18).

[3]袁文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创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猜你喜欢

所学解决问题设置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非所学
非所学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