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雕细琢,让数学学困生走出泥淖

2017-02-25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富民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8期
关键词:结合律交换律优秀生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富民小学 高 峰

精雕细琢,让数学学困生走出泥淖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富民小学 高 峰

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在身体和智力方面跟正常学生并无多大区别,但在数学学习和态度品德方面有欠缺的学生。每个班级里总会有些数学学困生,他们大多都对学习失去兴趣,在上课捣乱,作业不按时完成等等,这样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业,也在某一方面带偏了班风。所以,帮助学困生学习成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基础差,自制能力不强,所以教师要精雕细琢每一个知识点,让数学学困生尽早走出泥淖。

一、指导审题,圈出重点信息

其实,学习数学跟语文一样,都需要细心审题。好多数学学困生追求做题的速度,每次做题都只是扫一扫题干,就着急下手,忽视了好多题目里隐含的信息。这时,教师应该从小学数学做起,指导学生在做题前仔细读题,圈出每一个重点信息,这样学困生学好数学就不在话下了。

开始,让学生在数学题中勾画重点信息时学生有点不习惯,于是我带领着学生先做了几次。比如在苏教版小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有20吨煤,第一天烧总煤的20%,第二天烧了剩下的煤的1/4,问此时还剩多少千克煤?我让学生做这道题,答案真是五花八门,有学生这样算:20×20%×1/4=1。也有学生这样算:20×20%=4(吨),20×1/4=5,20-4-5=11(吨)。当然,正确的答案应该是:20-20×20%-(20-20×20%)×1/4=12(吨),12吨=120000千克。学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就是好多学生都没有好好审题,接着,我指导学生重新做一下这道题。首先,我一字一句地读题干,第一天烧总煤的20%,第二天烧了剩下煤的1/4,学生圈出剩下煤这几个关键字,然后看问题,问题是还剩多少千克煤,此时应该圈出千克,题目中的数字均是以吨给出的,所以学生必须要记得最后的答案必须转换成千克。通过我这样指导学生审题,让学生在题目中圈出重点信息,学生完全理解了刚刚解题所犯的错误。

通过指导学困生审题,从题目中勾画出重点信息,学困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题干所给的关键性提示以及解题中的一些小细节。在做题时反复斟酌那些圈出的重点信息,不仅节省了做题时间,而且成功率也大涨,对学好数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强化计算,夯实基础能力

好多数学学困生在算不对数学题后抱怨题太难了,或者是计算量太大,计算过程太复杂了。其实这些都是借口,学困生只要在数学中强化计算,从基础做起,那么这种现象就根本不会存在。强化计算,夯实了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的《加法和减法》中学习交换律、结合律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3.8+0.2-3.8+0.2=?要求运用交换律、结合律更快地算出结果。本来以为很基础、很简单的问题,学生计算肯定没问题,但没想到学困生还是错误百出。这就说明学生在计算方面以及在计算中灵活运用方法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学困生必须强化计算。具体有以下几种错解:

(1)3.8+0.2-3.8+0.2=3.8+3.8-0.2+0.2=7.6。

(2)3.8+0.2-3.8+0.2=(3.8+0.2)-(3.8+0.2)=0。

看到学生犯的这些错误,我本来想直接指出错误,但又想到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很快忘记。于是我给学生讲了一遍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计算法则,结合律加括号后提负号要变号,交换律交换数字后还要交换数字前边的符号。学生似乎听懂了些,紧接着我又出了好几道类似这种题目,先出几道只用结合律的,然后再出几道只有交换律的,最后将结合律和交换律都运用在同一道计算题中。比如这样设计:先用结合律:2.5+1.7+0.3=2.5+(1.7+0.3)=4.5,然后计算只有交换律的:1.8+1.4-0.8-0.4=1.8-0.8+1.4-0.4=2,最后计算刚才的题:3.8+0.2-3.8+0.2=0.2+0.2+(3.8-3.8)=0.4。通过这样的计算设计,强化了学生对计算的运用,夯实了学生数学计算的基础。

其实,计算题并不是没有什么窍门,凭借细心就可以做好。要想很快并且准确做出一道计算题,需要在平时大量练习类似的计算题。从计算题中总结做题的方法。强化计算,让学困生夯实了学习数学的基础,从而早日摆脱学困生的称号。

三、结对帮扶,引导互动共助

“结对帮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已经走进了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中,而且好多教师都已经实践了“结对帮扶”所带来的教学效果。通过“结对帮扶”,学生可以在帮扶中发现问题,在协作中解决问题,共同吸收数学知识,深化了考虑问题的思维。

为了让我的学生也体会结对帮扶,深刻认识到结对帮扶的重要性,我将班里的成绩分成了两个等级:优秀生,学习学困生。每一位成绩优秀学生带领一位学困生,让他们互动互助,如此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好多学困生总是不能很准确地计算出答案。比如5+3×618÷2,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学困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几种错误:有的忘记了在加减乘除都有时,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从而得出结果为20,也有学困生记着先算乘除法,可是先算的除法是8÷2,然后直接用6减去4,完全忽视了运算顺序。有时候学生太多,老师可能不会注意到学困生犯错误的细节。这时通过结对帮扶,一对一地指导,优秀生因为要帮助学困生,他们会非常小心地检查学困生每一道错题的出错点,如果发现学困生是完全从左到右计算错误的,他们跟学困生讲解四则运算在只有加与减或乘与除时,这种同级运算才能直接从左往右计算,如果都有的话,就是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是犯的第二种错误,那么就是完全计算不仔细。学困生知道了自己的出错点,那么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定会仔细观察,而优秀生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他们也会找到易错点,从而警惕自己别犯类似错误。通过结对帮扶,学困生跟优秀生共同进步,一起体验数学的风采。

通过结对帮扶,不仅使数学学困生感到学习没那么困难,重拾了学习的兴趣,而且优秀生也在检查纠正错误的同时时刻警醒着自己,从而思考问题更全面,掌握知识更彻底。把握好结对帮扶,学生定会共同进步,学习质量也定会有质的飞跃。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学困生。在教学中精雕细琢每一个知识点,让学困生走出厌倦学习的泥淖,让学困生在精雕细琢中体会到学习的简单,让所有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结合律交换律优秀生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究本溯源,提高计算能力
高中英语学习优秀生特质分析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探究求和问题
基数意义下自然数的运算(二)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
巧用乘法结合律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