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影响的技术规范化研究进展

2017-02-25印琴琴严姝霞徐桂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施灸腧穴探查

印琴琴 严姝霞 徐桂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热敏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影响的技术规范化研究进展

印琴琴 严姝霞 徐桂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热敏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治疗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因椎间盘病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引起神经根部水肿或血肿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全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64.46%,且多发于L4-5和L5~S1两个节段[1]。热敏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部血肿和水肿,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缓解腰肌及骶棘肌的痉挛,并且可以激发经络感传,调理和促进脏腑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2-3]。所以,近年来热敏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临床疗效观察上,而对热敏的探查过程、施灸方法、施灸频率及疗程等技术规范化研究方面的报道则较少,现对热敏灸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技术规范化研究方面提供指导及参考依据。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热敏穴的探查

1.1 探查工具 艾条悬灸是开通经络、激发灸性传感的最佳灸法,根据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和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证实,艾热刺激为最佳激发热敏化腧穴方式[4-6],故选择合适的艾条是达到腧穴热敏化的必要条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7-8],大部分研究者选择江西省中医院生产,规格为直径22 mm 、长度160 mm或者直径22 mm、长120 mm特制精艾绒艾条。另外王建明等[1,4,9]少部分学者则选择的是纯艾条进行操作。目前,对于这两种艾条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也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两种艾条是否为同一种以及产生的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别,所以需要临床研究者进一步深入调查。此外,目前大多以普通材质的艾条作为热敏灸疗的主要工具,其产生的烟味和艾离子粘着于周围的环境而造成污染,病人也会因此而出现诸多不适,进而就会影响就病意愿及依从性[10],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是否能够使用其他不同材质的艾条,既能减少烟雾的刺激,同时又能够产生腧穴热敏化的状态,达到疾病治疗的效果,应成为今后研究者研究的热点。除此之外,作为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如何选择合适的艾条,其原材料是否经济实惠,取材是否便捷,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医疗成本也是需要众多研究者考虑的因素之一。

1.2 探查部位 在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文献报道提及了治疗伊始的探查部位,但具体的部位仍有细小的差异。大部分研究[11-14]均提到在患者双侧大肠俞与腰俞构成的三角区域探査,该区域与疾病相关的神经节断分布有关。而在李浩等[12]的临床疗效观察中,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在患者双侧关元俞和腰奇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存在一个 “高敏感带”,同时在骶骨旁开约一横指的部位出现热敏点的概率较高,灸疗效果较好。也有部分文献[15]报道使用“阿是定位法”,在患者体表病位附近的压痛点、皮下硬结等反应物部位及周边5 cm内进行探查。还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者[16-18]则是认为在腰背部及下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易出现热敏现象的穴位,多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等经脉上,原理与疾病相关的经络循行部位有关,在这些经脉上,以至阳、关元俞、委中、委阳、阳陵泉等经穴出现热敏化的概率高。对于目前研究者提出的这三种探查部位,暂时没有相关文献报道研究其取穴后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笔者认为,选择合适的穴位,除了上述所论,能够较容易达到热敏化的状态,还要考虑临床实际操作的方便性以及患者的接受程度,否则难以全面的评论探查部位的适用程度。

1.3 探查方法 对于热敏灸的探查手法,目前总共有3种。一种是包括4步手法,即先悬灸2 min以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3 min以加强热敏化作用,再循经往返2 min,以激发经气,再进一步施温和灸以发动传感,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或其他非热感觉中的一种时即出现了腧穴热敏化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热敏化穴,然后继续施灸,直至查找出所有的热敏化腧穴[19]。第二种手法则是用纯艾条在距离皮肤2~5 cm处实施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如上灸感时,亦视为探查出热敏化腧穴[20]。第三种是在唐福宇等[19]的研究中,发现回旋手法最易激发感传,甚至有些患者仅在运用回旋手法时有循经感传,停止回旋手法则感传消失,并且部分初次行热敏灸法未出现感传的患者,经行手法按摩后再行热敏灸法即能激发感传,提示了痛敏点与热敏点(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故笔者认为,热敏灸疗取穴“重经不重穴”,即循经找个性化的热敏穴,不必拘泥局限于传统的穴位,而上述三种手法均可探查出热敏化腧穴,但少有文献对此三种手法所达到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因此临床也无法统一操作手法。

1.4 选穴原则 将所有的热敏穴探查出来后,临床操作时则是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选穴。钟叙春等[20]学者认为,优先选择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穴位疗效较为突出。陈日新等[14]学者则补充还要优先选择出现热觉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敏穴。此外,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亦为首选热敏穴位,其中以痛感优于酸胀感。这两种选穴原则主要是围绕灸感的变化进行选穴。选穴位置是否便捷以及患者对于操作部位的接受程度等同样是选穴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希望今后的临床研究能够涉及到这一方面。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热敏灸疗的施灸方法

施灸方法即热敏灸疗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所使用的施灸手法,付勇等[21-22]认为在热敏穴进行艾条温和悬灸为好;而耿凯等[13]则认为要先在热敏点先施以回旋灸,继之雀啄灸加强灸量,激发经气,再以温和灸温通经络,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才为完成一次热敏灸治疗;还有少部分研究提及要辨证施灸,虚补实泻,即虚证患者施以顺经络走向、顺时针回旋,回旋频率慢为补法;实证患者,施以逆经络走向、逆时针回旋,回旋频率快为泻法[9]。关于这三种操作手法对治疗后效果的影响,临床上主要是不同施灸手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的观察,而缺乏相应特定手法操作后的疗效观察以及每种操作手法开始干预的时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否则难以确凿的说明各种操作手法的优势和选用时机。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热敏灸疗的施灸剂量

施灸剂量即每次艾灸的有效作用剂量,是由艾灸强度、艾灸部位和艾灸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灸量主要由艾灸时间所决定[20]。艾灸时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指单个穴位的灸时,暂无文献提及。二指每次灸疗持续的总时间,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热敏灸疗的持续时间,在相关的临床疗效观察文献报道中多有提及,大部分研究者均认为以热敏灸感消失为最佳个体化施灸剂量,但是所提及到的具体的时间,略有不同。唐福宇等[23]认为施灸持续数分钟至1 h不等为最佳持续时间;易静等[20,24]则提出每次施灸时间以30 min为下限,60 min为上限较好;肖慧华等[15]通过临床观察认为5~100 min为正常消敏饱和量;耿凯[13]则认为,持续时间以20~50 min效果好,且多在30 min左右。虽然临床研究报道中所提到的具体时间不尽一致,但是总体说来还是因人因症而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临床研究都考虑到年龄、身体状况等不可控因素的差异,所以有时所说的消敏饱和量或许已经超过或许尚未达到,故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热敏灸疗的疗程和频率

关于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程,除少数文献外,绝大多数报道在治疗方法中均提及了施灸疗程,但对施灸疗程时间的界定以及采用的疗程数不尽一致[4,11,13,25],主要集中在7 d、10 d、14 d、15 d和20 d为一个疗程,尤以7 d为一个疗程的居多,采用的疗程数多在2~3个。对于施灸频率,即每天施灸的次数,主要有2种,一种即为每日1次,除了参考一般艾灸施灸时间外,并未描述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进行施灸为好;二是前4 d每天2次,第5天起每天1次,共持续10 d。但关于施灸不同疗程对于治疗后疗效的影响,暂未有文献提及。

5 小结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又称热敏悬灸或是简称热敏灸,是陈日新教授在基于疾病状态下腧穴发生热敏变化而创立的新灸法。近年来,对热敏灸的研究发展很快,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除了上述研究方面外,研究者还需要关注不同的部位所适应的不同的探查手法、每种施灸手法所适用的不同的病症和施灸干预时机、单个穴位所需要的饱和热敏灸时间以及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科注意事项等内容。由于该技术规范化研究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临床大样本以及多中心的合作,故应以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基础,加大推广力度,减少重复研究。

[1] 罗芳芳.电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D].湖北: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14-26.

[2] 李旭,牟双林,梁翔.牵引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J].江西中医药,2012,43(3):60-61.

[3] 高时发,黄诗留.热敏灸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7):602-603.

[4] 王建明.不同灸位对腰推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15-29.

[5] 肖慧华.,张翠蓉,李林.热敏灸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药,2015,21(31):154-155.

[6] 唐福宇,黄承军,陈日新,等.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1):25-26.

[7] 张国福,杨阳,李华南.热敏灸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264-265.

[8] 贺建平,黄宜红.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2):69-70.

[9] 唐福宇,黄承军,徐敏,等.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J].中国康复,2010,25(6):418-419.

[10] 李珊芸.不同灸材腧穴热敏化感传现象的观察及理化效应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2-3.

[11] 何光远,刘存斌,王从振.推拿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1):972-973.

[12] 李浩,肖宇,周俊灵.运用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1):112-113.

[13] 耿凯.针刀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安徽: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25-29.

[14] 叶威廷.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施灸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14-28.

[15] 梁进娟.热敏灸结合正清风痛宁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10):45-46.

[16] 潘清亮,张容宇.热敏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2013,11(12):123-124.

[17] 唐福宇,梁柱,王继,等.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江西中医药,2011,3(42):53-54.

[18] 王振林.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227-228.

[19] 唐福宇,黄承军,陈日新,等.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5):382-384.

[20] 钟叙春,赖卫国,肖诗梁,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穴位热敏的部位和强度与病程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2015,13(22):9-11.

[21] 付勇.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120-123.

[22] 黄河,章海凤,付勇.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灸位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2689-2691.

[23] 邓玲,洪恩四,王蓉,等.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1(3):32-33.

[24] 易静,迟振海,曾利元,等.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灸量方案的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1,42(1):69-70.

[25] 魏新春,吴建贤.热敏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规律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5,36(4):304-307.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项目(编号:苏教师[2012]16号)

印琴琴(1994-),女,江苏南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医护理

严姝霞,E-mail:yanshuxiazz@sina.com

R248

A

10.16821/j.cnki.hsjx.2017.04.013

2016-11-22)

猜你喜欢

施灸腧穴探查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中暑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