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2017-02-25刘晨星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大池鞘内侧脑室

刘晨星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刘晨星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目的探讨对行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联合鞘内注药的颅内感染患者实施护理综合性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9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术联合鞘内注药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护理综合性干预措施。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所选19例患者,治愈1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例。结论行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患者效果显著,配合护理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颅内感染; 双向引流; 鞘内注药; 护理综合干预

Intracranial infection; Bidirectional drainage; Intrathecal inje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该疾病致残率、病死率极高(10%~15%)[1],故颅内感染患者通常预后不良。临床常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采用传统治疗方案时,需要多次穿刺留取脑脊液,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且疗效不佳。腰大池引流术在持续将感染的脑脊液引流至体外减少感染的同时,联合鞘内注射药物可避免血脑屏障对药物的过滤作用,从而注入较小剂量的药物,可获得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显著增加了抗感染的效果[2]。另外结合侧脑室外引流术,可减少感染的脑脊液循环流入蛛网膜下腔,双向缓解了对患者的附加影响。本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行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护理综合干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19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行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联合鞘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符合Harrison颅内感染两项及以上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头痛、高热、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2)脑脊液常规加生化检查显示:白细胞(WBC)>1 180×106/L,糖定量<1.9 mmol/L,蛋白定量>2 200 mg/L。(3)脑脊液或引流管头细菌培养显示阳性。其中男11例,女8例,患者年龄8~63岁,平均41.5岁。其中颅内占位性肿瘤术后感染2例,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感染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感染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感染8例。

1.2方法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排除手术禁忌后,患者于全麻下行“侧脑室引流术”,从侧脑室额角穿刺,深度5~6 cm,见脑脊液后再入1~2 cm,连接密闭引流装置,引流瓶悬挂距额角上方10~15 cm处;术毕立刻或48 h内在局麻下行“腰大池引流术”,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床板垂直,尽量后弓,低头、双下肢屈曲,L3-4或L4-5椎间隙穿刺,置入3~5 cm,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末端接无菌脑脊液引流器固定于床旁架,一般以穿引刺点为零点,引流管最高点至零点的垂直距离约为15~20 cm,控制其滴速为3~5滴/min,约200 mL/d。根据脑脊液压力和引流量调整双向引流的高度。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鞘内注射的药物,所选药物从引流器三通管处缓慢注入,注药后夹管2~3 h后开放。每日留取脑脊液标本送常规和生化检查,监测颅内感染控制情况。

1.3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15例,1例因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的多器官衰竭及脑疝最终死亡,植物生存3例。本组病例存活患者治疗后连续3次脑脊液清,细菌培养显示阴性;体温降至正常;生活自理能力值(ADL)与神经功能值(CNS)评分较前提高;血象与脑脊液白细胞(WBC)计数分布情况均优于治疗前情况。

2 护理

2.1病情观察 置管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应用药物预防及控制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情况。观察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肢体活动及二便障碍等。若出现头痛,观察患者头痛的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正确区分低颅压与高颅压,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及脱水剂,调整体位与引流装置高度。

2.2引流管的护理

2.2.1双向引流管的固定 侧脑室引流装置固定于床头,其最高点距侧脑室额角平面约10~15 cm。腰大池引流管用3 M医用敷料贴固定,引流器固定于床旁架,以穿引刺点为零点,引流管最高点至零点的垂直距离约为15~20 cm。密切关注穿刺点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翻身或者搬动病人时,需两人共同完成,避免引流管折叠牵拉,造成堵塞或脱出,遵循“先夹闭再搬动”原则,防止脑脊液回流,结束后重新开放引流管。同时对意识不清病人予以适当约束固定措施。

2.2.2双向引流管引流液的观察 前期一般以侧脑室引流为主,每日引流液50~100 mL;后期逐渐增加腰大池外引流量,一般每日引流液保持在300 mL以内[3]。引流液性状一般术后2~3 d呈血性,后逐渐转成淡黄色,如由淡黄色变为暗红或鲜红色提示脑室出血;如引流液混浊有絮状物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及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2.2.3保持双向引流管通畅性 根据脑脊液引流情况及时调整引流管高度,脑室引流管的U形管中液面会随呼吸、脉搏上下波动,如波动幅度减小或停止则表示部分或完全阻塞;腰大池外引流管通过调整高度可见脑脊液滴出,否则提示不通畅。若发现引流不通畅,及时在无菌操作原则下用注射器缓慢抽吸或用小量生理盐水缓慢冲洗通管,若无法疏通,及时汇报医生重新置管。

2.2.4双向引流管拔管指征及护理 临床侧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7~14 d,复查头颅CT显示脑脊液循环通畅;腰大池引流量连续3 d小于50 mL/d,脑脊液连续3次常规加生化检查正常,细菌培养为阴性,予以考虑拔除引流管。拔管前先夹闭管道24~48 h,若患者无不适症状,生命体征正常,予以拔管。拔管后用碘伏消毒,纱布加压包扎,以防脑脊液漏。

2.3体位护理 遵循轴性翻身的原则,定时翻身与轻度叩背。对于功能障碍肢体采取生理体位,为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需协助患者定期行肌肉及关节活动,这样不仅能改善血液循环,还能预防压疮及静脉血栓的形成。更换体位时,要相应动态调整引流管高度,保证相对压力,以免脑脊液过快过多流出而引起低颅压[5]。

2.4鞘内注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原则,腰大池鞘内注药后夹管2~3 h,保证药物在脑脊液中保持一定的有效浓度,夹管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若患者出现头痛、呼吸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烦躁不安等情况,应立即打开三通阀门引流,及时汇报医生。

2.5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其不安、紧张及焦虑等不良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联合鞘内注药的作用原理及重要性,做好活动及生活的指导,并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从而取得家属的支持配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建立护患之间的合作模式及信任关系,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6基础护理 密切关注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期清洁消毒切口,预防炎症的发生。加强口腔管理,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或溃疡;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患者有效咳嗽,以利于痰液排出,必要时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加强皮肤管理,保持皮肤及床单元的干燥整洁,定时翻身,活动肌肉及关节,预防压疮的发生;加强会阴管理,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尿路通畅,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完善尿路感染防治措施,定期尿道口消毒[6];加强饮食管理,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纤维、高热量食物,对于昏迷患者可行鼻饲流质,保持大便的通畅,勿用力排便,以免发生再出血;加强环境管理,保持病房整洁安静,做好手卫生,及时通风,减少人员走动,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降低感染率。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77.

[2] Hoen B.Duval X.Clinical practice.Infective endocarditis[J].N Engl J Med,2013,368(15):1425-1423.

[3] Gardener H,Sjoberg C,Crisby M,et al.Adiponectin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J].Stroke,2012,43(4):1123-1125.

[4] XIA C Y,CHENG C D,LI D X.A new protocol to treat moderate to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with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J].Neurol Res,2014,36(11):955-961.

[5] 陆川,陈献东,孙军,等.腰大池置管引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防颅内感染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925-926.

刘晨星(1993-),女,江苏盐城,本科,护士,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

R473.74

B

10.16821/j.cnki.hsjx.2017.22.020

2017-05-03)

猜你喜欢

大池鞘内侧脑室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神经外科腰大池引流患者症状发生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鞘内药物治疗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