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策略

2017-02-22蒋磊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计算机笔者

蒋磊

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理论知识占用篇幅相对较少,系统性不强。学习并理解理论内容对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这部分的内容既不如网络世界那么多彩缤纷,也很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使用工具软件过程中的创作激情和作品成功后的喜悦,所以往往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乏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是摆在每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2016版)第28课《了解历史 展望未来》一课,来谈谈我的一些见解,以期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开发教学资源,让课堂“实”起来

在信息技术理论课的讲授中,许多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等同于教材,课堂就是将教材上的知识和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往往容易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远离学生的生活,或跟不上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让本应开放式的充满生活气息及师生互动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在忠于教材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构,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全面重构资源,充实知识

《了解历史 展望未来》一课的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习并了解历史上的计算机,虽然计算机的发展史比较短,但变化却非常大,可教材中所列的各个时期的计算机图片并不能代表同时期全部的计算机。学生光靠学习教材不仅枯燥,还容易形成认知偏差,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因此,笔者设计制作了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主题学习网站,收录了教材中所提供的全部文字和图片,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经过优选的素材,如为每一代计算机加入了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图文资源、各代计算机主要电子元器件的资源,还加入了适量带有解说的音视频多媒体资源、搜索引擎资源,以解决其他感兴趣的问题,另外还添加了互动交流平台,将学习延伸到了课后。丰富而直观的网站资源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进行全面了解、选择学习或互动学习提供了平台,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发现计算机在体积、造价及功能方面的发展趋势,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笔者所重构的资源网站,不仅充实了课堂知识,同时也成为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学习平台。

2.深度挖掘资源,解决难点

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是计算机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计算机之一,但不论是教材还是拓展资源中的素材都只停留在文字描述以及一些不够清晰的图片上,这通常不能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笔者搜集并最终选定了一张“埃尼阿克”工作场景图,该图片为一张清晰度不高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埃尼阿克”坐落在一間房屋内,有多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它。当出示这张图片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圈套”,让学生找一找“埃尼阿克”在哪里,学生限于现代计算机体积的思维定势,指着它局部的“箱子”“柜子”,认为这就是“巨大”的“埃尼阿克”,殊不知这仅仅是它的一小部分。当有位学生大胆猜测整张图上展示的都是“埃尼阿克”时,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到他的身上,他开始动摇了,笔者在此时给予他肯定的答复,并对他勇于猜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了鼓励,此时全班学生一片惊呼,笔者再适时地加上了一句:“是啊,原来这些工作人员都在‘埃尼阿克的‘肚子里工作啊!你们来说说看,以‘埃尼阿克为代表的第一代计算机有什么特点?”学生一边会心地笑着,一边大声齐说:“体积庞大!”随后笔者指着屏幕上的“埃尼阿克“图片问:“如果在当时,你家会买这样一台计算机吗?”学生大呼:“买不起,就算买得起家里也放不下啊!”笔者随后总结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特点:体积庞大、造价很高、用途不广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每一个教学资源,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往往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进而解决难点问题。

3.合理更新资源,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因此信息技术教材局部存在着一些“滞后”的资源。例如,在教材中展示的当今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是2014年11月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计算机,而进行教学时,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已为太湖之光“神威”计算机所替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适时更新课程中的资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

因此,在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全力构建丰富适切的资源,利用优秀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成教学目标,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创设教学活动,让课堂“动”起来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课程,虽然操作是关键,但理论更是基础,两者都很重要。但学生大多对操作课比较感兴趣,而在一些理论学习的课堂中往往会显得过于“安静”,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理论知识比较枯燥,甚至有些难懂。为了推进信息技术理论课的开展,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将理论知识拉进生活,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多种形式来促进课程的实施。

1.“以动制静”,让学生动起手来

在信息技术理论课中,教师仅仅依靠一些图文素材来讲授是单薄的,不论是采用小组讨论,还是集体汇报,对学生而言都略显抽象和空洞。例如,在“计算机的发展”这节课中,学生所理解的计算机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大多停留在教材中。其实,学生在信息技术理论课上更需要“动手”来体验。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来体验,如利用QQ远程视频连线来体验计算机的网络化发展,让课堂上的学生与另一端远程的师生“面对面”交流,瞬间拉近了空间上的距离,此时再让学生对比总结,学生纷纷表示计算机网络化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理解计算机智能化发展时,笔者组织学生与“机器人”在课堂上进行一场“玩魔方”比赛,当比赛结果为“机器人”获胜后,学生纷纷惊呼太神奇了,计算机不仅能模仿人的思维来思考,还能模拟人的动作来“玩魔方”,真是太“聪明”了,甚至有学生开始担忧计算机是否会统治人类。可见,学生通过动手活动体验到的比单靠几张图片来进行讨论要更有效,感受更深。“以动制静”的方法能让沉闷的理论课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动静结合”,让学生动起脑来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需要每个学生动起手来,但“动手”的课堂背后还应回归到“冷静思考”,简单说就是不能让他们白玩,只有让学生通过动手体验与动脑相结合,产生并保持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才能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计算机发展史的过程中,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电子管、晶体管以及集成电路(计算机主板)的实物,同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见识并亲手触摸这些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在学生体验过这些电子元器件后,笔者再就之前教学的结论提问:为什么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能实现体积越来越小、造价越来越低、功能越来越广呢?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因为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的进步带来了计算机的发展。此时,学生可以真正用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去谈,用真情实感去讨论,再次对四代计算机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信息技术思维活动,对理论的课堂不再感到乏味和刻板。

“以动制静,动静结合”的课堂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使他们动而有所获,静而有所思,让他们在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激发创造思维,让课堂“活”起来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和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理论课上“用理论”才是“教理论”“学理论”的实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实践应用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信息素养,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1.激趣引导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动力很大一部分源于兴趣,甚至可以说兴趣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法宝。因此,在信息技术理论课中教师要让学生应用好理论,乐于创造就必须先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笔者完成《了解历史 展望未来》新授内容后,学生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并参与活动体验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此刻正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创造思维展望未来的最好时机。这时,笔者为学生带来两个“灯”: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百度神灯”的未来概念视频,这件如阿拉丁神灯一样令人向往的神器让学生大开眼界;正当他们意犹未尽的时候,笔者又拿出另一个“神灯”(小米智能灯泡)来表演魔术,当用手机远程控制灯泡的明暗、开关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笔者在与学生简单交流完这两个“神灯”的技术原理后,请学生畅想一下未来的信息技术将会怎样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这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2.实践指导

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指导。例如,在让学生畅想信息技术的未来,完成发明创造设想任务时,笔者为学生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发明创造方法,如将互联网加上灯泡从而产生了智能灯泡等案例,以此来引导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既要坚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又要将其作为学习与应用的工具。因此,在进行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将学生的成果通过电子作品,如电脑绘画、电子小报、网络交流等来呈现展示。

3.汇报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品后,教师要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成果進行展示,使其收获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还需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及时、准确和有意义的评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常见的评价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而在信息技术理论课的课堂上,学生的作品多与教学中的理论相联系,可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发散性,不如在操作课中的作品那样具体和规整,因此教师在组织评价时对学生要以激励和肯定为主,注重他们良好的情感价值与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对他们进行行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理论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是信息技术实践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对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理论课计算机笔者
老师,别走……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