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角色及其与国内动画人物的对比研究
2017-02-22张发云
摘 要:一部动画片不管情节多么精彩,最终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由一系列鲜明性格特征所组成的角色。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是动画片成功的重要因素,《蜡笔小新》中小新角色的演绎是作品成功的核心因素。通过分析小新性格塑造的成功引申到观众心理分析与诉求,再与国内其他动画片人物作比较,揭示动画片人物性格塑造是服务于受众的,只有契合受众群体并让其喜欢,动画片才可能成功。
关键词:蜡笔小新;人物性格塑造;中国动画
作者简介:张发云(1986-),女,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视觉传达研究。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3
“电影离不开人物,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电影创作的一个根本任务。”[1]这较好解释了为什么动画人物常常成了动画片的代名词。《蜡笔小新》是日本四格漫画家“臼井仪人”的一部非常有名的作品,《蜡笔小新》动画版自发行以来,受到极大的欢迎,在世界上也频频获奖,其中在日本获奖5项,韩国2项,西班牙3项。据统计,《蜡笔小新》相关衍生产品每年在日本的平均销售额达20亿日元,周边授权产品超过800种,如此业绩在世界动漫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蜡笔小新》的场景、人物造型简单,制作成本相对低廉,然而却受到如此欢迎,相比之下,中国2006年8月上映的《摩比斯环》投资1.3亿人民币,制作周期长达5年之久,然而票房却让人唏嘘不已。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两部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差异性是其最重要的原因。
一、《蜡笔小新》中“小新”的人物性格塑造
“动画角色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好角色的标准是内外和谐的……。”[2]喜欢《蜡笔小新》主要源于它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其所延伸的内涵。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对现实的态度与相应的行为方式,人物对现实不同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性格,这些集中反映在人物外貌、服饰、语言、动作,思维等中,因此分析小新的性格可从造型、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
小新即野原新之助,矮矮的个子,马铃薯似的脑袋,两条细细短短的小马腿,整个人像是被压路机压过一样,望远镜似的眼睛,浓浓的眉毛很快就能让人记住,并且能看出是一个五六岁大的小男孩。而跳屁屁舞、被妈妈教训和害羞时的动作又能使观众看到他的调皮与可爱,放爱心的眼睛、羞红的小脸和撅撅的小嘴也能让观众看到他小小年纪就“好色”的性格特点。
角色語言要符合其性格、身份、环境和价值观。小新的语言充满了“童趣”味,这种“趣”味主要源于思维的单一,知识的薄弱,而又富于幻想;做事目的简单直接,与调皮的个性一起激发了观众的笑意。
小新的行为动作揭示了他性格的可爱与调皮。小新肢体语言丰富,这个丰富并不是指一直在动,动得很多,而是运用肢体语言充分展示角色性格的动作特点,使角色鲜活起来。如最具代表性的屁屁舞与动感超人的动作。
“好色”是小新的嗜好,调皮捣蛋是他的专长。当小新看到美女时眼睛会放爱心,呈现憨憨的表情和发出憨憨的笑声,还会羞红了脸蛋。看到想要的东西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做错了事情还会狡辩,每次挨妈妈揍时,头上顶着几个包,全身下垂,失落的样子都非常的形象和可爱。
只需看完一集《蜡笔小新》,马铃薯似的脑袋、两条细细短短的小马腿,整个人像是被压路机压过一样,一个好色、调皮、经常做怪动作的小新形象便跃然纸上,为何小新给观众的影响这么深?除了他独特的外表和调皮活泼的个性外,还有小新角色给予观众的真实感与亲切感。正如作者所说他之所以会创造出这样一个形象,是因为在生活中,他长期观察到自己的孩子常常会有很多很奇怪的想法,以至于他被孩子的奇特世界所吸引,这就是说小新的形象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作者对自己孩子的观察,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可爱和调皮的特性。作者通过《蜡笔小新》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因而在小新身上突显的是生活的真实感与亲切感,使人易于理解与接受。
小新的人物性格塑造具有多样性特征,在很多场合与情景中,小新的人物角色超出了他的年龄,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蜡笔小新》这部影片充分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以观众为服务对象,给观众带来欢笑与回忆,同时也付诸于思考。
二、“小新”与国内动画人物的对比研究
动画片是影像作品中极具商业价值的类型,观众认可是衡量成功的标准,观众爱看《蜡笔小新》,认可小新,作品就成功了。然而怎样使观众认可、喜欢并很情愿的为之买单,这就需要对动画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
(一)“小新”与“蓝猫”
蓝猫是动画片《蓝猫》中的主角,蓝猫几岁,作品没有明确提示,观众也无法正确估计。蓝猫从外形来看,最大的特点是全身蓝色调,一只大猫状,大而有神的眼睛,健壮而挺直的身体看起来比较可爱并且具有英雄气,像个10岁左右的孩子,其次从蓝猫的声音判断,声音成熟,大约是二十到三十岁左右,但有些语言过于礼貌,比较书面化,与年龄生活不符;再次从蓝猫处理问题的方式来看有时很小孩子化,像5岁到9岁孩子,而有时像成人。很多特征留给观众的印象都很模糊,逻辑错乱。有学者曾经对动画角色这样定义:“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逻辑,具有性格色彩;符合人物关系和规定情景;具有动作性;精炼、简明、生动,必要时蕴含必要的潜台词;与画面及其他表现元素等密切配合;做到生活化、口语化。”[3]而蓝猫在作品中的定位与表现形态基本上是缺位的,这是蓝猫的失败之处。
蓝猫的配音比较程序化,语气稚气味太浓,太礼貌,不够口语化,一听让观众感觉太过于做作,分辨不清到底是成人还是儿童,这就难以使观众产生亲切感。亲切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物、事件、回忆等都可产生亲近感。小新是生活化的,是现实生活中稍微夸张的小新,与现实相相似,极具生活性,小新语言也具有孩子的特性,故而能使观众产生亲切感,易于理解与接受。
“动画人物特点是通过浓缩、精炼、夸张的,这些动画人物身上既有人性,但又比真人更戏剧化;更富幻想,显得既亲切又个性鲜明。”[4]蓝猫动作僵硬,且没有标志性动作,比如《猫和老鼠》中的猫就生动得多,表情也丰富,夸张的力度也够,因此蓝猫不如蜡笔小新可爱,也没《猫和老鼠》中的猫有特点。
万籁鸣在总结《大闹天空》成功经验中说,“美术电影越有儿童情趣,大人孩子就越爱看,如果一切都‘大人化了,大人孩子反而不爱看。”[5]蜡笔小新是一部讲述一个5岁小孩在日常生活中的动画片,童趣是表现的重要内容。蓝猫的年龄尚不能估计,但从儿童的受众来看,可能是一个大小孩。小孩喜欢看主角和他们年龄与性格相仿的动画,童趣在影片中必不可少,然而遗憾的是纵观影片童趣描写的很少,更多的是一些程式化的说教类的东西。
小新是生活中的小新,有典型与非典型的举动,例如,要挟别人,穿妈妈内衣等等,在没有成年人的指导下观看不免带有危险性,因此许多家长为此而头疼,担心孩子因此而学坏,但在调皮中凸显的是善良可爱,而这正是小新得到观众青睐的原因。《蓝猫》是一部大型科普动画系列片,蓝猫是知识的化身,且是一个正义,勇敢的乖小孩,小孩一般都不会学坏,但正是因为这一点,蓝猫的形象因此也就丢失了活泼的个性。
“快乐是一种天性,这里要强调,人类还有另一种天性,即自尊心。现代人崇尚自我意识,在欣赏文艺作品尤其是动画片时,对于耳提面命式的说教难免反感。”[6]蓝猫本身就可看做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他的着眼点是知识,但“趣”点不多,也可以说“笑”点不多,且是说教式的传授知识,不能愉悦观众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观众,加上角色塑造混乱模糊,这就更让影片大打折扣。
(二)小新与羊羊们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中的人物观众或许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羊羊们”从已往中规中矩的塑造方式(健壮身体和英雄主义面孔)中脱颖而出,人物更加抽象了。羊羊们大大的脑袋,小小的身体,白白的羊毛,略带弯曲的羊角和黑得发亮的小鼻子以及夸张的表情,透露出如同小新一样的可爱。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中的人物也颇具个性,并且名字与人物造型、性格是一一对应,如喜羊羊:性急勤快,乐观、好动,永远带着微笑,是羊氏部落的小英雄;美羊羊:美女羊,爱美、爱打扮、心灵手巧;懒羊羊:聪明,但不爱运动,还有点好吃,做什么事情都懒懒的;灰太狼:奸诈愚蠢的坏蛋,爱钻研办法,练习偷鸡摸狗的技巧,怕老婆。人物造型塑造得活灵活现,和小新可以一比。
在语言方面,《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最大的优点在于从“小朋友……”式的说教中跳出,语言幽默、时尚、口语化,极具生活性,每个角色的语言都符合其个性特征。如小灰灰超可爱的语言:“羊羊羊,羊羊羊,妈妈吃,妈妈吃”奶声奶气,符合3岁的年龄。在该影片中作者也没说几只小羊羊的年龄,但从稚氣味的声音里,观众猜得出最多不过十一二岁,他与年轻的造型也不相矛盾。作品中羊羊们稚气味的语言,这不仅给观众带来生活的亲切感与真实感,还带来了笑声,这里时尚的言语在儿童思维的组织下成了一种幽默。在动作方面,比起“小新”羊羊们的肢体语言不是那么精彩,但作品用极富特色的剪辑来弥补,使得每个角色的行动与角色性格相呼应,如懒羊羊动作总是慢慢、懒懒的;慢羊羊总是慢腾腾的;而灰太狼总是蹑手蹑脚,常出现幸灾乐祸的坏表情。
“适合小朋友看的一定适合成年人看,如果只给小朋友看,而成年人觉得不好看就是一个失败。”[7]《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受众是小朋友,同时也兼顾成人朋友,因而在脱离幼稚的同时也童趣十足,这是已往的中国动画片难以做到的。看这种影片,观众不会因为剧情不真实,亦或处理问题的方式不现实而感到厌倦,相反它如同小孩子过家家、打仗一样,在孩子的世界里就是这样简单与神奇。作品中充满童趣,灰太狼的坏也是带有孩子气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品的角色都具两面性,每一个角色均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如灰太狼虽坏,但他也有善良的一面——他爱他的老婆孩子,懒羊羊聪明但就因为如此而有点好吃懒做。《蜡笔小新》讲的是小新的生活趣事,两者比起来小新的剧情要真实得多,童趣味也比“喜羊羊”突显。
孩子看“小新”家长怕孩子学坏,但看“蓝猫”面对现今的教育,未免太难为孩子,在学校承受教育压力后,回到家又要面对说教的蓝猫,确实很容易让人厌倦,而观看“喜羊羊”就都避免了二者,也能在娱乐的同时领悟简单的道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人物性格塑造是成功的,造型个性突出、可爱,让人印象深刻,但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仍逊色于《蜡笔小新》。
结语:
动画片中的人物性格塑造需要从人物的形象、行为、思维,语言、环境、身份等各方各面着手,不同的人物性格不一,而各性格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动画人物性格是通过浓缩、精炼、夸张的、想象而得来的,在他们身上有人性,但又更戏剧化、更富幻想,使得个性鲜明又亲切。人物性格塑造是动画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商标,是展示主题思想的道具,是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塑造一个观众喜欢的人物,一是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二是分析、研究观众的阅历、心理、生活等方面,从而塑造出一个新颖、独特、鲜活的形象。《蜡笔小新》的成功,是因为主角所演绎出来的内容契合了观众的味口,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
注释:
[1]李建强:《影视动画艺术鉴赏》,复旦大学出版,2008年版,第42页。
[2]李亦中、姚中礼:《动画编剧》,重庆大学出版,1993年版,第151页。
[3]葛亮:《影视动画剧本创作》,海洋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4]葛亮:《影视动画剧本创作》,海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5]转引自李亦中、姚中礼:《动画编剧》,重庆大学出版,1993年版,第32页。
[6]李亦中、姚中礼《动画编剧》,重庆大学出版,1993年版,第33页。
[7]转引自李亦中、姚中礼《动画编剧》,重庆大学出版,1993年版,第32页。
参考文献:
[1]刘磊、张元龙《动画脚本创作及文学之源》,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秦明亮《动画造型与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姜竹青《动画造型》,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5]黄河浪《情绪》,海南出版社,2001年。
[6]李亦中、姚忠礼《动画编剧》,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
[7]李建强等《影视动画艺术鉴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