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议论文语言的修饰

2017-02-15杜杏芬

名师在线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采句式议论文

杜杏芬

(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江苏南通 226200)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议论文语言的修饰

杜杏芬

(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江苏南通 226200)

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洁、严密、优美。其中语言优美有文采难度最高,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对议论文语言稍做修饰,让我们的文章更有文采。

文采;修辞;句式;辩证;旁征博引

引 言

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对于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学生要在高考中作文拿高分,除却选材的独到,思想的深刻,语言的优美也是方法之一。这一点对于议论文而言,尤其重要。优美的语言可以雪中送炭,亦可锦上添花。如果我们做个有心人,从阅读、积累、模仿开始,相信也可以提高语言素养,使文章更有文采。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用修辞手法来润色

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醒来,必定会惊动世界。”在笔者看来,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就如同狮子的爪牙,而中国的文化底蕴就如同这这头狮子的身体素质。一旦国人们摒弃了传统文化,却要迅速追赶现代的步伐,中国必然会成为一头病狮,唯有任人宰割的份,怎么还能惊动世界?要想避免这种悲剧,我们是否也应是时候寻回那些被我们遗弃的中国传统文化?时代是在发展,但切不可为了时代发展而放弃永恒的文化。与其以牺牲文化的代价来推进时代的步伐,不如让文化张开永恒的双翼,在时代的高空中翱翔惊艳。(《变化的时代 永恒的文化》)

在这段议论中,这位同学先引用拿破仑的名言,再借拿破仑名言中的比喻,把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比作狮子的爪牙,把中国的文化底蕴比作狮子的身体素质,运用比喻论证指出一味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传统文化导致的后果。这样做,一方面使得枯燥的说理浅显易懂,另一方面也借用名言引出观点,同时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很多,我们既可以用比喻和拟人来增加语言的形象美,也可以用对比来突显语言的哲理美,还可以用排比来增强语言的气势美,更可以引用或化用一些诗句来展现语言的诗化美。用修辞手法来为文章的语言润色,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用透用好。

二、用句式调整来增彩

当韩剧成为一种时尚,翻拍也顺藤而上,无尽类似的泡沫偶像剧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当穿越成为一种主流,众多的历史遭到改编,让无数青少年对历史的认知受到误导;当网络音乐风靡一时,类似搞怪的神曲颠覆了大众对音乐的审美理念。这些现象不禁让人想问:“这个年代怎么了?”

在盲目之风盛行的年代,无尽的翻拍、抄袭、套作使这个原本拥有个性的时代陷入腐化的泥淖中无法自拔。也正因如此,所谓的“专家”成为利益、欺骗的推手;所谓的“教授”成为名利场上的竞争者,而我们青少年也在这种盲目跟风的时代被渲染得无个性,不自由的个体。(《对盲目之风说“不”》)

在上述两个段落中,小作者先用“当……”让三组现象在叙述过程中形成排比,这其中整句的运用让文章在句式上显得整齐有力,读起来一气呵成,与其也会更强烈。然后用一个反问句,既摆明自己的疑惑,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此现象根源的挖掘。然后又用两个“所谓的……成为……”让句式对偶,这样在句式上的调整,让文章在语言上获得赏心悦目的美感,读来朗朗上口。

而在句式上做调整,除却整散句的结合,对比对偶的妙用,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设问和反问句,运用追问的技巧,不仅可以引发读者思考,也可以直击根本,直陈时弊,而且语言上也摆脱了千篇一律的陈述。

另外,成语的巧用也能够给文章添彩不少,例如:

“深人所见之处亦深,浅人所见之处亦浅。”这群人能透过绝壁看到坦途,透过迷雾看到星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见与众不同,所思另辟蹊径,所言也自然令人耳目一新,字字句甸,只言片语,有如钢琴的键,触一下,敲一下,各有各的音色、强弱、节奏。这些独特的旋律,无不闪着个性之思,燃着创新之火,让在迷茫混沌中打滚的我们惊醒并惊艳,转而境界洞开,山河毕现。(《寂时吾有声》)

这段中的亮点除却开头用“透过”形成三个整句,更在于后面运用一系列成语“与众不同”“另辟蹊径”“耳目一新”“只言片语”……这些成语让语段显得简洁凝练,意义深远,显出了作者强大的语言功底,更避免了语言上的重复直白,小小的成语,有着大大的魅力。

三、用辩证的方法来增色

有人说城市就是中心,而乡村就只是边缘。对此,我不敢苟同。诚然,发达的大都市掌握了经济的命脉,它是经济的中心,但是乡村却蕴含了民族的文化,它也是人文的中心。

然而,有太多人向往城市,或趋之若鹜般涌向大都市,或乐此不疲地改造乡村以变成城市。他们太向往经济的中心,向往处于中心的便利、机会和报酬。于是他们渐渐地忘记了乡间的故土,忘记了文化的根源,他们的心也像那转盘上的滚球,渐渐地甩向边缘。经济发展固然是必需的,但若一味地进行乡村改造,让农村都从边缘地区过渡到中心地带,那么我们的文化的中心又要建在哪里?(《中心的城,边缘的村》)

作为议论文而言,如果能对中心有一个辩证的思考,以退为进,或者一分为二地、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对于文章的语言也能增色不少。像上文中,作者先引出别人的观点“城市是中心,乡村是边缘”,然后用“我不敢苟同”来表示对

上述观点的不认同,紧接着用“诚然”以退为进指出“城市是中心”这种观点的合理性,之后话锋一转,用“但”字指出乡村也是人文的中心。然后分析许多人向往城市的原因,并指出他们在向往与追逐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遗失了文化。再用“固然”以退为进,说明让农村从边缘过渡到中心的危害。这样的分析,不急于摆出自己观点,而先承认对方观点的合理性,再一一进行反驳,进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观点。有了这种辩证的哲学思想的注入,文章一下子就有了认知的高度和立意的深度,语言上怎能不增色?

四、用旁征博引来提色

童年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孩子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正如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的慨叹:“那样的孩子活在忧郁的世界,于是变成了忧郁的人。”于是小王子从那个喜欢天竺葵的孩子长成了自己所厌恶的某种成年人。当圣·埃克苏佩里如此呕心沥血去构筑那样一个天堂,定料不到在这里,孩子们正在成为娱乐至死舞台上的殉葬品。

进而我想起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一书中的呐喊:“别让孩子们在大人中迷路!”我希望当下的社会,不会沦为尼尔·波兹曼笔下的预言。笔者并非一味攻讦文化生产者们的唯利是图,而是更期待文化唯美而智性地复原。我们正在强行灌输一种催化剂,于是孩子们过早地远离了自我。而真正的孩子是丰子恺笔下那群奔向太阳的孩子,他们所演绎的是富于思想活力的成长过程,而非窒息在娱乐死水中的小王子。(《小王子之殇》)

在上面这两段中,作者要指出“孩子们正成为娱乐至死舞台上的殉葬品”这一观点,没有急于强行摆出自己观点,而是想到村上春树的慨叹,用名人的感慨来引出自己的观点,避免了说教;然后再想起张方宇的呐喊,借此来呼吁人们不要让孩子远离自我,让孩子成为丰子恺笔下的孩子。这样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仅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展现自己的人文底蕴,更能让读者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丰富文章的内涵。适当地用旁征博引来为自己的议论文提色,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胡适曾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的确如此,如果没有思想感情为基础,单纯地为了语言优美而优美,那就不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1] 江锐.作文“五力”训练法:议论文写作[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

[2] 国家玮.手把手教你写作文[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15.

杜杏芬,1981年2月13日出生,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文采句式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