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7-02-15陆燕燕

名师在线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园

陆燕燕

(江苏省海门市直机关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100)

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陆燕燕

(江苏省海门市直机关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100)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并将其提上日程。为了给幼儿教育更大的保障,需要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一定的交流平台,帮助双方真正参与到幼儿教育过程中。

幼儿园;家园共育;问题;对策

引 言

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幼儿教育占据着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多方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塑造健全的个性品质。家园共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幼教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客观梳理并解决家园共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家园共育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家园共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取得初步成就。在学习和借鉴以往好的家园共育的方法之上,我园会在活动开展之前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各班会在前期对班上家长进行访问、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班上家长的工作、特长等,利用家长的特殊工作、特长等资源,请家长进入课堂,以家长助教的形式,让家长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但与国外的家园共育活动相比,其仍然存在地位不平等、沟通交流程度不够、沟通渠道较少等问题。

1.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存在地位不平等问题

家园共育教育理念已经践行了十几年,从幼儿园和家长的主观体验来看,家长认为,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家庭则属于被动从属地位。幼儿所有的活动安排都是由幼儿园策划组织的,然后告知家长并让家长配合完成相关活动。在此过程中,虽然所有活动都是围绕幼儿开展的,但幼儿园却是主要安排者,在帮助幼儿安排成长活动时没有听取家长的需要和想法,而仅仅是让家长去配合其工作。比如,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通常会让幼儿从家里面带一些植物、水果以及废旧材料到学校,却没有详细告诉家长为什么要携带这些实物材料,要带什么规格类型的材料,这些实物材料的教育活动目的是什么。家长没能完全参与到家园共育活动过程中来,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在此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时会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愿意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很多家长都感觉到自己在家园共育活动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2. 家园沟通渠道较少

在家园共育活动中,沟通是促进此项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而在实际操作中,家园双方却没有正确认识到充分沟通的重要性,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极度缺乏。对于幼儿园开展活动的目的,家长往往不了解,难以参与其中,幼儿园对于家长的想法也存在不了解问题,当家长就某个活动提出议题、策划或者是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时,幼儿园常常不能有针对性地做出回应。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因为缺乏有效互动而无法实现双方的有效沟通,使得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呈现出“独角戏”的现象。

3.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被忽视

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幼儿琴棋书画等特长训练上。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家园都特别重视幼儿的特长培养,忽略了幼儿的情商发展和人格发展。这种不合理的投入不利于幼儿的多元化成长,并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难以发挥家园共育活动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

4.城乡家园共育存在水平上的差异

从家园共育活动开展的大环境来看,农村和城镇由于经济水平和家长个人素养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农村家长对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认知不到位,使得家园共育活动在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不利于农村地区幼儿的全面成长。

二、家园共育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1.合理定位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地位和关系

家园共育的主体有幼儿园、家长、幼儿三方,但由于幼儿心智发展不成熟,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维护其合法权益,其权利主要由监护人家长享有。因此,在家园共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主体被宽泛地分为家长和幼儿园。为了促使家园共育取得良好的成效,最主要的是要调动起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家长群体潜藏的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是幼儿的主要监护人,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对幼儿的关心是不求回报的,因此要提升幼儿的成长质量,幼儿园就必须合理定位其与家长的地位和关系,摆正对家长群体的态度。在家园共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园要强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权利是被尊重的,自己能够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提意见。在各种家园共育活动中,幼儿园首先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让家长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根据家长的看法深入分析其内在需求,对于积极的方面要合理采纳,对于有失偏颇的观点要正确引导。让家长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正确引导其需求,发挥家长和幼儿园的力量来共同辅助幼儿的健康成长。

2.丰富家园共育实施方法

在探索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幼教研究人员提出了定期家访,开展家长问卷调查以及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等实施方法。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家园共育实施方法,能够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但从时代发展角度来看,这些方法未免太过传统,与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相去甚远,有用但并不是效率、效益最高的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家园双方应该尝试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探索更为有效的家园共育途径,比如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现代化通信技术,完全可以而且应该用于丰富家园共育实施方法中。利用微信群来组织开展班级家园共育活动,密切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在班级大家庭中凝聚家长合力并组建家长委员会交流班级情况,让家长在座谈会中畅谈自己的想法,积聚家长的教育资源开展下一阶段的班级工作。

3.用心服务,引发家长情感共鸣

为了创设良好家园共育大环境,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方法。比如让家长帮助幼儿准备相关教育活动开展所需要的材料时,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向家长说明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幼儿携带材料的规格,并注意语气语调,让家长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是需要自己参与的,自己能在此项活动中展现其主体地位。当活动结束后,及时归还家长所提供的教育活动资源,做好相关细节的处理工作,用心服务,引发家长的情感共享,减少家园共育活动开展的阻力。此外,还需要在家园共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对活动机制及时评估并进行动态调整,健全家园共育长效机制。比如可以利用家园亲子活动的策划、实施和反馈过程来实时调整亲子活动组建机制,并根据环境的变化情况而及时改变具体策略,定期组建家园亲子活动并长期开展此项活动,让家长见证孩子每一阶段的成长变化。

结 语

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普遍,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准确定位家与园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发其他系列问题。在后续发展中需要充分尊重家长的地位和作用,协调好二者在幼儿成长和教育中的角色关系,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 马澜.幼儿园与祖辈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南都学坛,2015(04):123-124.

[2] 张优.浅谈家园沟通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50.

[3] 刘启蒙.城镇中小学生家校共育问题及其对策[J].许昌学院学报,2014(03):146-148.

陆燕燕,1987年出生,女,汉族,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