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丰富初中生物命题的内涵

2017-02-15

名师在线 2017年11期
关键词:命题课程标准生物

陈 岭

(深圳市龙岗区沙湾中学,广东深圳 518114)

刍议如何丰富初中生物命题的内涵

陈 岭

(深圳市龙岗区沙湾中学,广东深圳 518114)

丰富初中生物命题的内涵,要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的工具,立足于生物学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渗透STES理念,体现SOLO分类理论层次;要创设多样的情景,将生物学科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等紧密结合;还要考虑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及学生答题过程的心理体验等。

初中生物;命题;丰富内涵

引 言

初中生物课程体现了国家对生物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综合考虑了学生发展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需求三个方面。初中生物纸笔测试的命题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过去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简单停留在知识再现的局面,它应当有丰富的内涵:不仅起到评价功能,还应该富有教育意义,带有时代烙印,充满人文气息等。本文结合例题,探究如何丰富初中生物学科命题的内涵。

一、命题要综合运用多种工具

1.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

生物学核心素养由四个要素组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初中生物命题应该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是学生走向专业生物知识的大门,七、八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对生物知识一方面充满好奇,尝试认知;另一方面承受身心发展的困扰,亟须建立正确的生命观等。生物命题不能忽视生物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要加强生物与物理、化学等邻近学科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通过“启发→诊断→纠正→反思”的行为链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构建成熟的社会观与价值观。

2.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评”一体化指引下的深化课程改革,倡导纸笔测试评价要立足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命题立意的高远要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基于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基于课程总目标、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纵深发展;掌握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标准》的课程目标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标准》的课程内容包括10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及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

3.切合STSE理念的精神

STSE教育的基本精神是指将科学教育与科技发展、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不仅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还要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命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自觉地把知识点与生产、生活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初中生物纸笔测试命题的情景要体现STSE理念,减少纯粹“刷知识点”的题组,摒弃与时代脱节的陈题,避免出现脱离学生原有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的繁题和难题。

4.体现SOLO分类理论的层次

SOLO分类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基于学生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反应的分析,对学生思维水平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基本结构层次(见图2),分别产生隐性知识、直觉知识、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层次更高且更抽象的理论知识五类知识。而学生对不同知识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认识方式是指在学生的具体概念认识之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影响学生产生具体个人概念的因素。这种因素就是学生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倾向于使用某种思维模式或是从一定角度来认识或解决问题的信息处理对策或模式,即心智模式。

生物命题结合SOLO分类理论,可以对考查的知识进行层次划分,拟出对应层次的观测点(即考点),确保试卷考查的覆盖面,有效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等。

二、命题要创设丰富的试题情境

“去情境”就是直接把问题叙述出来,学生只要死记硬背结论就可以作答,忽视了知识的获取过程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为了考查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生物命题应当从实际的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社会,关注自身的生存状况,关注科技的发展,体现时代的特征,体现命题的教育意义和人文气息。笔者深入分析各地历年生物中考、会考的试卷,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命题经验,归纳出五类命题情境。

1.社会情境

这类情境取材于社会热点问题(流行病、传染病、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新政策的实施、环境问题等)、生物科技最新成果(干细胞、转基因技术等)、重大纪念日的主题(“世界环境保护日”等)、当年的年份(猴年、鸡年、马年等)等。运用此类题材设置情境,体现了试题强烈的时代性,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态观、道德观与社会责任感。

例1 2016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

A.是否耗能 B.能否运动

C.能否说话 D.能否生殖

2.生活情境

这类情境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经验,涉及我们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保健等。

例2 我们吃的馒头和面条大多是用小麦种子磨成的面粉制成的,面粉主要是来自小麦种子的( )

A.胚芽 B.胚乳

C.子叶 D.胚轴

3.本土情境

这类情境取材于当地特有的地理位置、物产、风土民俗、自然景观、景点、重大事件等,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本土。

例3 深圳市宝安区的“沙井蚝”全国闻名,它属于双壳类动物,营养丰富,被称为“海底牛奶”。请根据所学知识选出正确的说法( )

A.它用肺呼吸 B.它体温恒定

C.它没有外套膜 D.它的运动器官是足

4.文学情境

这类情境取材于文学作品、各类写作体例,包括:新闻报道、成语、谚语、诗词、文段等。

例4 白居易的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绘的是鸟类的( )

A.防御行为 B.生殖行为

C.迁徙行为 D.贮食行为

5.学科情境

这类情境取材于本学科的科学发展史(科学家的成就、科学探究的过程)、本学科的重要实验(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某个实验操作步骤的正误、连续实验步骤的顺序、实验方法的实施、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试剂的选择、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果的预测等)、本学科的重要图表(包括定性定量数据表、生理过程示意图、结构模式图、坐标曲线图、概念辨析图、逻辑关系图、研究方法图、各类统计图等)。

例5 下面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

B.过程①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C.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D. A细胞能产生和传导冲动

三、命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的过程,或者把整体中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综合是指在头脑中把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或把事物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结合成整体的过程。

例6 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蜜蜂发育过程的是( )

A.幼虫 卵 蛹 成虫

B. 卵 蛹 成 虫

C.卵 幼虫 蛹 成虫

D. 卵 蛹 幼虫 成虫

2.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类别的思维方式。比较是分类的基础。通过比较和分类揭示出事物之间的从属关系使知识系统化 。

例7 下列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蜜蜂基本相同的是( )

A.蝗虫和蟋蟀 B.青蛙和菜粉蝶

C.家蚕和蝇 D.蟑螂和蚊

3.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而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点、本质特征综合起来的思维过程。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过程和前提。

例8 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右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D→A→B→C

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例6、例7、例8考查的是同一个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但是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法,难度也逐渐呈现梯度。

四、命题要兼顾学生答题的心理体验

1.培养严肃认真的答题态度

试卷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文本,它通常采用Word格式。这份特殊文本的遣词造句要清晰、扼要,切入重点,便于学生理解任务;排版(字体、行距、字号等)要严格规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答题态度。

2.培育愉悦自信的答题心态

一要合理分布不同难度的试题。要考虑初中生的心智发育程度,并且充分照顾中下层学生,将简单的试题排列在前(重视卷面“第一道题”的设置),难度较大的试题排列在后。这样做,符合作答的心理原则:吸引考生的注意力,增进考生作答的信心和维系继续作答的动机,缓解学生考试的焦虑。

二要图文并茂。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图文并茂,使卷面生动、活泼,使学生答题的时候精神愉悦。试卷中所使用的图片务必要恰当、合理、清晰,尺寸适中,投递位置准确。

结 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需要丰富初中生物命题的内涵。一线生物教师要积极研修先进的命题工具与理念,围绕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立起命题的高度,即命题体现国家意志。同时,命题要巧妙运用SOLO分类理论,切合STSE理念创设丰富的情景以增强命题的力度:涵盖知识的广度,关注情感与价值观的达成度,拓展探究学习的深度,促成学生高阶思维水平发展的程度。

[1] 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6(10).

[2] 张远增.基于课程标准的考试[J].基础教育,2014(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陈岭,1975年生,女,广东罗定人,现任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沙湾中学副校长,多次荣获市、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龙岗区生物学科中心组成员、龙岗区第三批骨干教师、龙岗区学科督学。中级教师。

猜你喜欢

命题课程标准生物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第12话 完美生物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