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2017-02-15芮锦锋

名师在线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时代文章作文

芮锦锋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江苏常州 213131)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芮锦锋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江苏常州 213131)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指引下,新的作文理念给新时期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怎样才能打破传统作文的藩篱,让学生敢于大胆地倾吐真情,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使他们乐写、善写作文呢?其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更要培养学生仰望星空到胸怀天下的情怀。

新课改;新的作文理念;热爱生活;胸怀天下

引 言

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非常考验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江苏高考语文记叙文阅卷评分标准也明确指出,一类卷要符合以下五个标准:“①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处,立意独到深刻;②写作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结构精巧严谨;③有生动传神的细节,④语言精辟、生动,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⑤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⑥文面整洁,书写规范。”笔者个人认为其他的所有要求都是建立在“故事有真实性和亲切感”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到故事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呢?叶圣陶先生做了最好的回答:“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参观、访问、实践活动等,他们感受最深刻,情感最丰富,兴趣最浓烈,最容易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表露出来。

一、借我一双慧眼吧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集自然之大成的清秀而丰盈的超脱的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里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枝青蒿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这是劳动的凄美。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但又是瞬间即逝的,善于发现生活的同学作文立意新颖,富有创意,使人百读不厌;而不善于发现生活的同学,作文只能人云亦云,毫无新意,令人读之生厌。为了克服这种弊病,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母亲》作文时,明确要求要写出“活生生的这一个”。你的文章写上来,我要立即能够从文字中知道你的母亲是干什么的,喜欢什么,性格如何!一个做工人的母亲和一个做医生的母亲平时的行为处事肯定是不同的,你一定要观察、思考、体悟,认识到“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的真正内涵。有一位学生写了《看到了小馄饨我就想起了你》这篇作文,写了自己单身的卖小馄饨的妈妈是如何每天辛苦地包小馄饨来供应她读书的,读来非常感人。

其实生活中一件偶发的事情、一堂精彩的课、一次有趣的活动、一个小矛盾、一点感悟都是写作的素材,老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点,逐步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自我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和感悟,让他们好奇、易感的心灵得到舒展,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只有细心观察生活,增强对生活的感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自然、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有一位男生写道:“我看见父母用粗糙的双手迅速地脱掉鞋子,下水田准备插秧了。他们在水田里步履艰难,右手紧紧地握住一捆水稻秧,左手从中拔出一束弯下腰插了进去。有的插得不整齐,便拔出来重新再插。我看着父母弯腰插秧的背影,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辛酸。我便三下五除二,脱了鞋子便往水田里跳也帮着父母插秧。等到插了大概半亩田的时候,父亲的脚被玻璃片划伤了,鲜血流了出来。见此情景,我忙走上前说:‘爸爸,你还是回去包扎伤口吧!’而父亲却摇头沉默不语,迅速从口袋中掏出了一个创可贴贴在了脚上,像没事人一样继续插秧。我看着父亲坚强的背影百感交集。等快插完一亩田的时候,我抬起千斤重的头,看到父亲的衣服都早已经湿透了,脸颊边不断淌下晶莹的汗珠,与田里的水混为一体,共同滋润着稻秧。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四天,整整四天。”他抓住了农忙时节父母插秧的这样一个生活片段,加以提炼渲染,写出了一篇让人读来潸然泪下的好文章。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高考记叙文评分标准中至关重要的一条“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处,立意要独到深刻”。“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有好评的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如果是命题作文,一定要先审好题意。比如今年的江苏高考卷作文《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有的学生看到了车的种类的变化;有的同学看到了车的使用方式的变化,这些都切题但都不是核心立意,而作文高手应该通过“车来车往”的表象而看到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这才是本文的核心立意。

如何能做到“核心处”,这要求我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的东西往往是我们眼睛无法看到的,只有用心、用情去体会,我们才能从李煜的“春花秋月”中看出对过去美好事物逝去的伤感;才能在李白的“人生得意”中品出他的人生失意无奈;才能在鲁迅的“破帽遮颜”中体会出他的恃才放旷。曾经批阅一位学生的作文:“从校外采购完回来,正欲上楼,看到她站在凳上费力地够着一朵新鲜的栀子花,随着她的动作凳子也歪歪扭扭的,一束阳光照下仿佛能把那凳腿折断似的,我看着好笑,便上楼去了。进了宿舍,一股花香沁入鼻中。抬头便看到了窗台上瓶子里的珠子花在明媚的阳光下娇艳欲滴,淡淡的水汽给她增添了几分姿色,隐约中那个身影又浮现在眼前,她是怎么摘到那些高处的花朵的呢?难到就不怕摔吗?为了朵花,就这么曝在大太阳下?”看到这儿,我仿佛看到一个残疾人为了追寻精神上的快乐,拖着一只跛脚努力地站在凳子上去够那枝头上一朵鲜艳的栀子花。谁说她残疾,她的心灵恐怕比许多人更健康更美。批阅这篇文章时,除了分享这位学生的思想,同时也在为他的观察与思考感叹,这种文笔比任何要尊重残疾人的空话都更有效更珍贵。

三、仰望星空胸怀天下

我们处于一个文化消费的时代,一个趋利的时代,好多学生乃至成年人都陷入了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低下的困境,比如前段时间所谓的 “小女人散文”就大行其道。在我看来,这些“小女人散文”除了消磨时间外毫无价值。我个人认为好的散文抒发的应该是国家、民族的豪情,比如梁衡的“把栏杆拍遍”,现在却转向了写一种“小女人”的心态,放弃了深度、价值、意义。因此它披挂的语言外衣再精制、漂亮,也不过是满篇漂亮的废话。

回首历史,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有岳飞心昭天日,痛击金国,有文天祥铮铮铁骨,宁死不屈,有辛弃疾“气吞万里如虎”,有陆游“中原北望气如山”,也有赵一曼的誓死抗日……亲爱的同学们,你有过这样激情燃烧纵论天下的时刻吗?我们不能混同世俗随波逐流,我们要激浊扬清,远离低级趣味,奏响属于我们的时代最强音。我们应该学习杜甫,他以诗描写时事,为诗之历史化;以诗发抒议论,为诗之散文化;我们要学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还要学习“以文章为匕首,深深刺向敌人心脏”的弃医从文的鲁迅;更要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我们这一代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正如黑格尔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青少年就要做那仰望星空的人,我们的文章应该“肩上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结 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一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让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下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再现笔端,让他们在生活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表达。我觉得这才是新课改的真正目的吧!

[1] 郭俊峰.“诱思探究”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4(31).

[2] 孙艳静.谈高中语文如何实施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4(12).

芮锦锋,1983年12月4日出生,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常州市作协会员,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时代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