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贤十年 十年立贤
——南京市立贤小学“立贤”教育浅释

2017-02-15王桂银

名师在线 2017年11期
关键词:足球课程教育

立贤十年 十年立贤
——南京市立贤小学“立贤”教育浅释

立贤小学(原成贤街小学分校)建于2007年8月,位于玄武区网板路9号,学校占地10970平方米。2010年我们被评为“南京市园林式校园”,2013年10月,学校更名为立贤小学,从此,我们有了另一个美丽的名字——立贤园。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962人,教职员工88人,其中一线教师68人,现有区、市级教学骨干教师14人,占在编教师的30%。

《孟子·离娄下》有云:“汤执中立贤无方。”其意在于培养、铸就贤人,必须要摈弃传统认知的窠臼,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学校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其基本职责就在于滋养学生品性、铸造学生优良品德,为社会培养贤德人才。因此,立贤小学以“立贤”为育人的基础和方向,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明确办学理念,注重持久发展

依托《孟子·离娄下》中的“汤执中立贤无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首先从理论认知上对立贤进行了引申性地研读:首先,对教师而言,培养人才不拘一格,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成为贤人不拘一格,即每一个学生都有“天生我材”的潜质,要能扬长避短,不断超越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相长有术”这四个字与“立贤无方”形成对偶句,朗朗上口,原意为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和谐共处,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将它引申为:师校相长、师师相长、师生相长、生生相长,通过探索和学习可以在相长中相濡以沫,和谐成长,其乐融融。

具体而言,我们紧扣这八个字,确定了两条“立贤”路径:即以打造“贤师”队伍来培养“贤生”,并相继确立了“立贤无方,相长有术”的学校发展核心价值观。首先,在教师队伍的发展方面,我们注重对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培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逐步发展为卓越型教师,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贤师”队伍;其次,在学生素质的培养上,我们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重在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和自身特长的培养;重在“感恩”品格的养成,懂得万物相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帮助,逐步形成感恩亲友、感恩经历、感恩万物的意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重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引领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断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迈进;重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教育,为学生学业发展和特长培养奠定基础。

有了这样的办学理念,我校的“立贤”教育才能在全校师生成长过程中相得益彰,实现彼此之间的协同并进;有了这样的理念,我们才能真正打造灵动的教育,让师生生命、内在智慧在碰撞中凸显“灵性”,更好地为立贤教育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行动的动力。

二、打造“贤师”队伍,助力“立贤”教育

学校以“师校相长”的价值观为导向建设教师队伍,倡导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1.设立导师工作室

教师成长必须要有领路人,需要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这也与我校所提倡的“相长”理念不谋而合。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学校自2013年9月成立了“导师工作室”,导师由区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市区教研员担任,聘请20名校外导师,负责语、数、英、音、体、美、品社、科学、信息等学科的青年教师指导和学科建设引领。目前共有2名市青优,8名区学科、区青优,区级以上骨干老师比例达47.5%。在“十二五”期间,我校老师获得国家级奖项5人次,省级12人次,市、区级232人次。

2.明确自我发展方向

教师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生命个体,与学生一样也存在多样化的差异性。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教师的发展意趣,尊重每个学生自我的选择。因此,我们对老师的培养模式逐步发展为“人人有特长”,倡导每位教师都能有自己的品牌教学特色。

我校老师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同时,教师职业道德,也是我们重视的方面,在“师校相长”的理念下,关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成为每名老师的共识,一支“团结、奉献、进取”的立贤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三、构建多元课程,丰富“立贤”内涵

十二五后,“立贤教育”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和企求的归宿,通过“相长有术”,达成“立贤无方”,希望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才、成贤”,十二五期间,我们以“新六艺课程”为抓手,旨在通过“礼、艺、健、言、科、数”诸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在学科建设中,我们重点进行了学科特色的建设,例如美术学科的“彩墨画”,体育学科的“少儿足球”,语文学科的“网络作文”,这些特色课程在省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我校开设了八门校本课程,其中“彩墨画”课程的配套校本教材由省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1.“新六艺”体系——对传统的秉承与发展

在我国古代的教育中,为了培养有德有才的“贤”人,主张“教无定法”,多管齐下。周代教育贵族子弟有六种科目,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我国古代教育内容的经典代表,是当时历史环境下培养全面发展“贤”人的见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进入了高度信息化时代,中国步入了小康社会的道路,“立贤”教育成为我校的办学思想,“贤人”素养有了新的内涵,“新六艺”课程成为我校实施立贤教育的内容,“新六艺”课程包括:礼义、艺术、体育、思维、语言、科技。这样的课程旨在培养当代“贤”人素养:包括会做人,品行高尚;能做事,素质全面。所以,“新六艺”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我校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感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儿童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同时也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我们今天培养的孩子,要过十年、十几年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的一员。一方面,十年、十几年后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要求相对今天来说是趋势,另一方面,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每一天都在成长,其将来身体和心理的成长相对今天来说也是趋势,所以我们提出“用明天的趋势教育今天的孩子”,并把它作为我校“新六艺”课程的课程理念。“用明天的趋势教育今天的孩子”,说明教育不仅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生命更好地舒展尽可能准备好资源,而且要研究社会发展趋势,塑造儿童必然面对的未来趋势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新六艺”课程中礼义、艺术、体育、思维、语言、科技六个方面,既是在内容上秉承人性,全面塑造贤人的素养,也是在时间上顺应未来,跟上未来趋势的步伐。

2.特色课程——打造一系列“特色菜”

(1)彩墨画课程

生命个体有着鲜明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由于遗传因素、生活阅历、生长环境的不同,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因此,培养“贤才”,真正将“立贤”教育精准落地,就必须要针对不用学生的特点,开设一系列的特色课程,从而为学生之“贤”的发展提供资源。

其中,彩墨画是集中国水墨画和西方重彩于一体的新型创作画种,小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是促进学生观察意识、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的重要方式。为此,我校集中专业教师的智慧和力量,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精心编制了校本教材《彩墨课堂》,低年级侧重水墨,中年级侧重色彩,高年级侧重创意构图。为丰富学校的特色课程,我校举办了第三届“墨韵悠扬·斑斓童年”书画展。近三十位省市领导、专家及全市60余位美术教师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这次“墨韵悠扬·斑斓童年”书画展是作为立贤小学建校十周年的校庆美术专场活动,受到了许多领导、专家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更凝聚了学校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心血,出席的众多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了立贤这十年中美术特色课程的收获,各位领导和嘉宾对于此次彩书画展览,以及沙画表演等给予很高的评价。另外,学生在创作书画这一过程中,观察能力得到了发展,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审美素养得到了升华,为积极落实“贤生”目标提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榉娃足球课程

在很多人眼中,“贤人”必须是彬彬有礼、谦让有度的,其实这是对“贤”字的曲解和窄化。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的飞快进步,对我校的“立贤”教育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立贤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赋予其全新的内涵,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团结协作和拼搏精神的培养。

鉴于此,我校足球课程的理念是:“做好人,踢好球”,踢球先从学会做人开始。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分别进行了“什么是足球”“足球运动员的必备素养”“我要怎样踢足球”等德育课程建设,并结合常态化的足球训练,将思想品德形成、行为意识、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培养综合起来,为铸造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贤生”助力。

此外,立贤小学举办了南京市校园足球研讨活动。南京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秦雯女士、南京市体育局张宁生处长、玄武区教育局沈峰副局长、特级教师杨潘顺等专家到场参加了此次活动,来自南京市各区县学校的校园足球教练员及足球教师也参加了此次研讨。

此次校园足球研讨活动不仅是南京市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我校在校园足球开展中的一次重要尝试。十年间,立贤小学不仅抓紧抓牢教育教学质量,连续6年获得玄武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优质奖,也在学生多样发展中大胆尝试。近三年来,立贤小学两夺玄武区校园足球联赛冠军,两次夺得南京市“市长杯”足球联赛一等奖,在南京市各项联赛中崭露头角,为学生特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网络作文课程

“立贤”教育并不是要固守在传统文化与思维中,而需要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手段、挑战领域。为此,我们在构建系列化的“立贤”课程体系中,进行网络作文的教学。网络作文课程是我校对学生作文教学探索的成果,网络作文将线下作文交流方式单一、修改不便捷、批改主体仅为老师的缺点完全打破,实现了立体式的交流,学生、教师、家长都可以在线上互动交流,点评指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这种基于网络媒介下的全新作文模式,积极发挥了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凸显了学生的互动意识,拓展了学生“贤”的范畴与内涵。

(4)其它特色课程

在学校办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始终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和主题,任何目标的构建、策略的遴选,都必须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广阔而多元的课程资源。

为此,我校紧扣“立贤”教育,开设了以下的特色课程:电影课程,旨在通过建立电影资源库、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播放,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通过设置珍爱生命课程,让学生掌握保护动物、爱护植物、尊重生命、自我防卫、安全自救、紧急避险、野外生存、疾病防治等必备的生存知识;通过设置“不学礼,无以立”的礼仪课程让孩子成为彬彬有礼、有素养、有内涵的时代新人;通过设置读书行路课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激励我们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多在行路中看,多在行路中想;通过设置博物馆课程,拓展学生的认知资源,开阔学生的认知视域;通过设置数感训练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趣味数学的奥妙;通过尤克里里课程,丰富孩子们的音乐体验,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

除了开设特色课程,我校也积极举办符合学生特色的——江苏省“传统文化与中小学古诗文教学研究”研讨会,莅临的专家有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七彩语文教室论坛主编袁浩先生,江苏省教学研究室李亮博士、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主编杨文华先生、南京市教研员芮琼老师、南通市语文教研员王爱华老师、徐州市语文教研员刘春老师。同时,参会的还有来自江苏省各地市的教师代表。这是一场古诗词的盛宴,先后进行了“古诗诵读话苏韵”“立贤小学诗词大赛”“送别组诗教学展示”“辩诗研学沙龙讨论”等活动。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让古诗词融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增进学校的读诗氛围,还给老师们提供了一次与名师大咖及教育同仁们面对面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得以在古诗词教学上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尝试和提升。

总而言之,我校的“立贤”教育既要坚守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又要在新时代的潮流下积极拓展全新内涵;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以“贤师”之力,铸造“贤生”,真正将“立贤”教育落在实处。

◎ 作者/ 王桂银

猜你喜欢

足球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让足球动起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少年快乐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