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艺与价值:论传统龙窑的可持续发展

2017-02-14吴秀梅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

关键词:宁国龙窑曾氏

吴秀梅(景德镇陶瓷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1)

技艺与价值:论传统龙窑的可持续发展

吴秀梅(景德镇陶瓷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1)

对于传统技艺的保护,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投资,但是长久的维系发展是相对艰难的过程,笔者从2014年以来陆续调研关注传统龙窑的生存状况,发现要维系发展并不是那么的容易,需要政府和传承人,以及社会各界之间共同合作。该论文从传统龙窑的生产性保护出发论述了传统活体龙窑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传统技艺;龙窑;价值;陶瓷

关于技艺与价值的问题,早在柏拉图的《高尔吉亚篇》中就已有论之,但是从现在看来越来越彰显出其既矛盾又统一的两面性,尤其是传统技艺的价值问题在当今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传统技艺遭受到挤压,传统手工艺产品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地退出,于是传统手工技艺逐步消失,无人承传,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大部分年轻人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去学习一门传统技艺。这就是技艺与价值的冲突,二者没有形成对等的关系,失去了经济价值的传统技艺无法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法则,这种不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文化保护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冲突关系。这种冲突涉及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如何能既保存其特色,又能真正使之融入现代生产体系中创新发展才是难题。就这种具有生产性的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知识观念和意识形态,只有认识到这三点才能更好地将古老的手工技艺进行创新发展,从而确定其在当今社会的人文价值。简言之,就是要从文化传承与保护结合构建属于其特色的生存模式,继承者不能完全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扶持,而是要在政府的适当支持下寻找新的出路,打造品牌意识,围绕产品打造一体化的经营理念。

一、传统龙窑的现状

我们知道龙窑是古代瓷器制作工艺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中国瓷器走向世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龙窑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在陶瓷窑炉的发展史中是使用时间最长的。但是,进入近代之后,为何龙窑手工产品逐渐退化?为何传统龙窑技艺面临消失?笔者利用三年的时间逐一调研了石湾、德化、龙泉、宜兴、景德镇、宁国等地龙窑的生存状态。从调研情况来看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为政府的高度重视,龙窑的保护措施和对龙窑的利用相对做得较好,比如广东佛山石湾的“南风古灶”龙窑,当地政府很早就对这个龙窑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现在基本能达到自负盈亏,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里的负责人钟荣汝大师谈了几点进行创收采取的措施:首先,打造旅游业,将龙窑周边进行景观规划,修复好龙窑,使其形成旅游景点,收取旅游门票;其次,将修复好的龙窑变成活体,而不仅仅让其只是一个供人欣赏的参观物,每个月定期烧窑,让一些陶艺家搬来作品进行搭烧,尤其是烧一些大师级的陶瓷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制作的优秀作品可以对龙窑起到一个宣传的作用,这样既传播了龙窑文化,又推广了龙窑的使用;最后,在龙窑内另设陶艺培训班,定期招收成年、青少年以及幼儿的陶艺兴趣班,陶艺培训班的开设可以增加龙窑景区的人气和艺术氛围,尤其是当今社会上,家长对小孩的投入都比较大,少儿陶艺培训既宣传了陶瓷文化,又提高了龙窑的知名度,让家长帮着宣传龙窑文化,这是石湾“南风古灶”龙窑取得卓有成效的几点方法,现在“南风古灶”龙窑基本上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二,历史上制瓷业赫赫有名的地区,因为在交通上相对封闭,这些地区对龙窑的保护起步较晚,甚至无人问津,比如景德镇、龙泉地区。景德镇虽是千年古镇,历史上功成名就,但是百年龙窑没有一个保存下来,目前仅存解放后建的天宝龙窑还在燃烧,这还是近些年来才逐渐受到重视得以保护。到2016年,进行规划性的保护基本上完成,政府投资建立了专门的集旅游、做陶于一体的规划区。天宝龙窑因离景德镇市区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交通不便,往往很难留住游客和陶艺爱好者,现今基本集住宿、餐饮、做陶等休闲、娱乐于一体。从天宝龙窑的规划建设到竣工开业,笔者对天宝龙窑的关注已经三年,到目前为止,天宝龙窑竣工快半年了,节假日这里停留的汽车多起来了,但从天宝龙窑的传承人金跃安师傅的交谈中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天宝龙窑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主要是因为天宝龙窑离市区太远,加上金师傅本身对经营没有概念,太过依赖于政府部门,或许这与天宝龙窑本身属于金师傅个人所建,而政府又参与投资管理,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它不像石湾“南风古灶”龙窑一样纯粹是历史遗留物,是一座活体的博物馆,完全由政府负责。但天宝龙窑又不同于龙泉上洋镇的“曾氏龙窑”,“曾氏龙窑”是曾氏家族留下来的完全由曾氏家族继承经营,政府只是略作扶持进行宣传和推广,该龙窑每个月都要燃烧产品,因为有百年历史,加上宣传有加,烧制的产品也名声在外,所以该龙窑基本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而在离上洋镇大约三个小时车程的宝溪就完全不同了,宝溪在历史上是龙泉青瓷的集中生产地,虽然如今这里已经人去窑倒,但走进宝溪你明显感觉得到历史上这里制瓷的热闹场面。虽百年过去这里目前仍集中了数十座百年前制作的龙窑,这些龙窑部分还未倒塌,只是这些龙窑已经无人问津,政府也没有做抢救性的保护。带我们去的师傅说,因为这里太偏,交通不方便,这里制瓷的人都使用现代化的窑搬到龙泉市区经营了,这些柴烧龙窑已产生不了价值,使用龙窑烧制瓷器,其生产成本太高,烧好还得运到市区,加上交通太偏,政府并没有对其进行规划,一座座龙窑散落于山间摇摇欲坠。宜兴在交通上应该是相对比较便利的,但是目前也仅剩一座龙窑活体,已经承包给私人业主,近年来由于陶瓷市场的不景气,承包者也是没有经费进行很好的维护和修缮。

第三,与前面不同的是,在历史上不怎么著名的瓷器生产地区对龙窑的保护和利用反而做得很好,比如安徽的宁国,宁国的部分陶瓷厂现在仍在使用龙窑烧制陶器,如众鑫陶瓷厂、恒丰陶瓷厂和株木店陶瓷厂。港口镇株木店陶瓷厂里有两座龙窑,它们都长近八十米左右,宽两米,高一米多,龙窑建于坡上,窑头比较小,朝下,窑身则大而长,窑尾大于窑头而小于窑身。龙窑旁堆码着许多的松树枝,整个程序均还使用传统的工艺。宁国的陶器工业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曾经是宁国经济的主要来源,在宁国撑起了半壁江山,但是随着 90年代企业改制后宁国陶瓷产业日渐式微.如今,宁国陶瓷在市场上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从工业化陶瓷上去发展显然是没有优势的,但是如今的宁国龙窑能够保持完好却非常的弥足珍贵。根据笔者对南方各地区的龙窑的调研发现,像宁国这样还保存有十多条龙窑群,而且目前在烧的龙窑有八座的已经没有。德化和龙泉也有很多的龙窑群,但是大部分都已经停止不烧了,也没有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时间长了日晒雨淋已经开始慢慢的倒塌。

二、传统龙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传统龙窑的生存之路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如何使传统技艺产生经济价值并形成良性循环才是最本质的问题,不能是仅仅靠政府投资进行抢救性的保护。近十多年来,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会议在全国各地不断地展开,200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重点探讨非遗“生产性方式保护”问题。对于“生产性保护”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认同,目前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张志勇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们的观点,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活态性”,因为传统手工产品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将之引入生产领域进行活态的保护和生产并产生经济价值。

目前,从龙窑的调研情况来看,对于龙窑的保护和生产,政府和开发商充当了主角,而传统龙窑烧制技艺传承的主体传承人被忽视,当然,有些也是传承人过于依赖政府拨款,没有自己进行很好的经营管理,使之产生经济效益。所以说政府或投资者和传承人之间要达到共识,共同推动传统龙窑手工陶瓷的生产性保护,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在保护的前期,政府要投资修缮好,并做好一定的广告宣传,然后将之交付给传承人进行日常的维护经营。日常的经营方式有很多模式:

1.旅游开发模式

旅游模式目前是传统技艺传承的主要模式之一,传统龙窑的发展亦可以充分开发旅游模式产生经济效益。从全国调研的这么多龙窑来看,只有石湾龙窑在旅游开发上形成了良性循环。游客进入石湾龙窑参观需要购买门票,门票也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当然,每个地区的龙窑因为坐落位置的不同在管理和保护上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就开发旅游来看,石湾龙窑因为仅存两座,都集中在一起,所以在管理上比较方便,这也是其发展旅游的优势所在,而像景德镇天宝龙窑地处景德镇市区比较偏远,来回交通也不是很便利,这是很大的局限性,同样,龙泉宝溪的龙窑也是因为交通的局限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其旅游优势。

2.承包给作坊主或陶艺家使用

以承包的形式租给陶艺家或陶瓷作坊主是目前多数龙窑采用的延续发展的形式,德化龙窑相对较多。目前有数座龙窑是承租给窑户烧制手工陶瓷产品,还有宜兴目前仅存的一座前墅龙窑也是全部承租给窑户,这种全部承租的形式,其维护和修缮都是由窑户负责,这种形式对龙窑的保护性相对弱些,租户都是希望龙窑能尽量给窑户产生最大的价值,不可能会花很多的资金进行修缮。而石湾龙窑则是每月定期烧窑,采用分段式租给每个陶艺家烧制陶艺产品,政府收取租金用来进行龙窑的维护和修缮工作,这种形式相对对龙窑的保护和维护更加有利。至于历史上属于祖传下来的龙窑的维护和保护一般都是由继承者进行管理,比如龙泉上垟镇的曾氏龙窑和景德镇天宝龙窑。曾氏龙窑目前由曾氏后代进行经营管理,该曾氏作坊集采矿、练泥、成型、制釉、烧制等一整套陶瓷工序于一体,自产自营,借着百年龙窑的声誉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相对于曾氏龙窑而言,景德镇天宝龙窑的发展就没有那么的顺畅了。由于政府的投资修缮于2016年底正式规划建设完工,目前刚正式步入运营阶段,虽然规划好集住宿、餐饮和制陶于一体,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天宝龙窑的传承人没有自营作坊制作陶瓷销售,所以后期还是有待于改变其经营方式使其做活做大从而扩大影响。

3.鼓励部分陶瓷厂使用龙窑烧制产品

传统龙窑要得以延续发展单单靠政府部门投资不是长久之计,小的作坊承包也只能是保护了遗留下来的部分龙窑,而真正要将建筑龙窑的技术延续下来需要鼓励部分陶瓷企业自建龙窑烧制陶瓷产品,如安徽的宁国就有一些陶瓷企业使用龙窑烧制产品,宁国众鑫陶瓷厂的老板告诉我们,他的厂生产的陶瓷产品大部分消往海外,因为做的是大缸,这些销往海外的产品都是买去做景观的,因为用龙窑烧制的产品,其釉色漂亮,光泽度好,又是大件的陶瓷产品,非常适合龙窑烧制,其价钱自然也卖得非常高。还有龙泉曾氏龙窑也算是比较大的陶瓷企业,当然曾氏是流传下来的家族陶瓷企业,能够从清代一直经营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德化也有部分的龙窑是由私人陶瓷厂在经营,据当地人说,之前德化很多龙窑都是私人陶瓷厂在使用,但是近年来由于陶瓷经济不景气,有一些陶瓷厂经营不下去只好关闭龙窑,时间久了不用的龙窑自然倒塌了。所以,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和扶植一些陶瓷厂使用龙窑烧制产品,陶瓷企业参与保护龙窑这种模式对于龙窑来说则可以起到可持续性的发展,而政府部门也不用投资太大的资金进行保护和传承。这种陶瓷企业和政府合作保护更有利于龙窑的持续性保护。

4.开设培训班模式

开设培训班的模式有多种形式,不同地区可以针对当地龙窑的特点进行变动,如开设青少年陶艺培训班、成年陶瓷爱好者陶艺培训班月以及在校大学生陶艺课程培训班等等。像景德镇属于全国制瓷比较集中的地区,以上三种形式的培训班都适合,尤其是成人和在校大学生陶艺培训班的开设完全可以维持下去,因为龙窑可以分段烧成,对于每一届培训班的学员都可以使用龙窑进行产品的烧制练习。景德镇每年上半年都集中了全国各地美术专业的毕业生来此做毕业作品,尤其是一些雕塑专业、陶艺专业,甚至部分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因为景德镇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这些学生往往要在此待上几个月,天宝龙窑每年都接待了部分毕业生来此做陶,这完全可以形成培训模式进行推广。还有国外每年也有很多的陶瓷专业和陶艺爱好者前来景德镇做陶,这也是可以充分利用龙窑开设培训的模式,这样既宣传了传统陶瓷文化,又产生经济价值。现在全国各地都流行青少年陶艺培训班,这种培训班如果当地政府进行规划打造使之集中到龙窑所在地进行开设,这无疑是在当地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的。

结 语

从综上调研分析来看,如何解决传统龙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目前的一大难题,传统活体龙窑的保护和发展不是光靠政府部门一味地投入资金,而是要使其经营运作起来从而产生经济价值,传统技艺不是博物馆的摆设,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如何寻找传统技艺的出路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对于有传承人的龙窑,传承人的经营思路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对于无人继承的龙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扶持占据主要方面。但是,不管何者来经营管理,只要使龙窑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使之形成良性发展就是良好的措施。总之,只有使传统龙窑从原生态转变到市场态,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才能在科技化发达的今天获得再生。

(责任编辑:吕少卿)

J527

A

1008-9675(2017)05-0126-03

2017-06-08

吴秀梅,女,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宁国龙窑曾氏
龙窑古法烧制建盏之美*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沟梁梁也要奔小康
“活着”的龙窑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稷山一片枣红天
爸爸妈妈,请放下手机
古中国情思
读《曾国藩日记》:一日四省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