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培训项目在顺义区杨镇一中举行

2017-02-04

体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高中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体育;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7-0008-01

北京教育学院定制项目“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于2016年年初启动,按项目的进展程度,6月15日项目组在顺义区杨镇一中进行了第三轮的教学观摩研修活动。此次观摩研修活动安排了三位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所有参会教师结合课堂观察记录表进行课堂记录,随后上课教师与参会教师共同研讨交流。此项目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李健副教授担任项目组负责人。

嵌入式微讲座 问题逐个被攻破

基于前期项目观摩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北京市特级教师俞伟顺老师作了《体育教学目标、准备活动的设计》的微讲座,他从教学目标、准备活动两个方面解读了观摩课及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还现场分析了即将上课的杨镇一中三位教师的教案,他首先对教案的规范性给予肯定,同时也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俞老师的讲解紧密结合一线教学,为老师们如何撰写教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细致悉心的指导。

结合课堂观察记录表 教学观摩见实效

本次研讨会现场进行了三位教师的体育课堂展示,分别是杨镇一中侯瑞铭老师的“足球传接球-运球组合技术”、张艳老师的“排球-正面上手传球”、吴蒙蒙老师的“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三位上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思路均是在前期(第一轮、第二轮)观摩、学习其他老师课的基础上反复思考和改进后形成的,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旨在有效达成教学目的。按照预先准备,项目组为观摩老师分发了课堂观察记录表,观摩教师结合教案,在看课过程中认真记录,并作出及时反思。

专家评、学员析 促共同提升

现场课结束后,进入评课、析课阶段。首先由三位上课老师简短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思路,随后,北京市特级教师俞伟顺、陈建勤和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项目组负责人李健副教授作了细致到位的评析。细节决定成败,课前器材的准备、教师的衣着仪态等虽然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但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容忽视,体育教师应从细节入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快速有效的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

且学且思 学有所获

“学而不思则罔”,本着“学且思”的态度,项目组又带领观摩教师进行了理论研讨和反思。学员们积极互动,深度反思并详细记录收获。如此“看课——研课——评课——思课”的研讨方式,使上课教师展有所获,使学员们观有所得。上课教师侯瑞铭老师认为,他在“课例研究”的项目学习中收获了角色的转变,思考的全方位,评课的策略、方法,学会了如何从教学、教师的角度看课、听课、评课,拓展了视野。

通过基于“课例研究”小组的教学设计研究、小组集体观摩学习及公开课交流展示等环节,项目组的学员们收获了研究过程中集体的智慧,分享了大家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调控和评价中的问题,老师们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改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高中体育核心素养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