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7-02-02陈贵堂王岁楼王志祥
陈贵堂,王岁楼,王志祥
(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
医药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陈贵堂,王岁楼,王志祥
(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需求,针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食品营养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食品营养学;教学;创新
我国的国民健康素质日益增强,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这些无不与食品营养息息相关。正像古人所言:“民以食为天”。营养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当代学生都应当具有基础的营养知识[1]。以美国大学生为例,他们中至少有50%的人修过营养学课程,80%以上的人接受过营养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营养学可分为人类营养学(Human Nutrition)、社区营养 (Community Nutrition)、临床营养学 (Clinical Nutrition)、中医营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trition)、分子营养学(Molecular Nutrition)、运动营养学(Sports Nutrition)、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等。食品营养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有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还有如何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等[2-3]。由于营养主要来自于食品,因此食品营养学也是其他各分支营养学的基础。
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大多数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食品营养学”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目前,全国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医药院校约有20所,如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这些高校均开设了“食品营养学”课程。其中,许多高校开设的“食品营养学”课程都仍然无法摆脱农业或轻工业专业的影响,使其丧失了医药院校食品类专业本身所具有特色优势,因此改革刻不容缓。在中医药学背景下的“食品营养学”,以医药院校的特殊优势培养出了新一代食品科学的复合型人才。
1 医学院校“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时不足,内容拓展不够
“食品营养学”内容丰富,但课时少。以中国药科大学近几年的课程理论学时数为例,当理论学时数由最初的50学时缩减为34学时之后,由于学时的限制,使大量内容只能在短时间内教授完毕,就造成了教学质量骤减、学生对基础知识印象模糊不清的局面。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变化,科技与信息也在飞速发展,食品营养学的研究进展也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也能与时俱进。只有教师紧跟时事的变化,密切了解与该专业相关的新闻热点事件,不断根据专业文献的发展及时更新有关营养的观念和知识,每时每刻处于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前沿,课堂知识才会变得饱满,对问题讲解也会更加透彻,这都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1.2 教学方式老套
讲授教学仍然作为“食品营养学”的主要教学方式,虽然除板书之外还增加了幻灯片放映的方式,但是仍不足以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尤其是在当今网络时代,当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学生的必备物品后,网络环境的诱惑力显然强于传统讲授模式的课堂教学,这就使枯燥乏味的“满堂灌”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3 考核方式单一
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也是改变目前“食品营养学”教学现状的有力手段,使考核方式多元化,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应试压力,使整个课程充满轻松愉快的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基础知识得到实际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包括“食品营养学”在内的大多数课程都只有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这一种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过分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本该具有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闭卷考核的结果就是学生不再重视日常知识的积累,学习死记硬背,考前突击,考完就忘。
2 教学改革的途径
2.1 结合医药学院校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食品营养学”课程涉猎内容的广度,足以让不同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侧重点。身为医药院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围绕“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中国药科大学教学优势。比如,由于学生对人体生理、生物、化学等知识了解较多,认识较深,可以将营养学中对相关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机理的讲解作为基础内容的重点,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的理解更加透彻,也可以作为特殊人群的营养和膳食营养与疾病章节的基础知识。此外,为了充分体现中国药科大学的特色教学方针,没有采取一般的像其他农业院校以普通大众食品为主的研究方向,而是以功能食品评价和制造为主要研究方向,这样既体现了“食品营养学”中有关食物活性成分、药食两用食材成分的内容,还成功与学校药学基础学科知识相结合,充分表现出了学校的特色。
2.2 丰富教学方法
为保障良好的教学质量,就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当教师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知识,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提高,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如果不跟随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一定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在课堂中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走,并且可以走到自己的前边,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课堂氛围。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社会上有关食品营养学的热点时事以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营养学误区来讲授课程内容,通过积极的课堂讨论,达到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目的。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网络,通过布置课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寻找所需要的、所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在课程之前,在eClass上提前发布知识提纲、布置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讨论,就可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得到提高;还可以使用微信、QQ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堂内外交谈。
2.3 改革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改变仅期末一次考试的方式,可以将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并举,利用二者共同的成绩来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目前,中国药科大学已开通eClass教学,全校所有课程已全部上线。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在线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在线互动。可以在平台上布置作业或单元测试题,以及设置讨论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定平时成绩。从这种改革的结果来看,这种考核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不再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大大提升“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质量。
2.4 重视学生课程评价
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无法一蹴而就。但为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反馈予以充分的重视,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
3 结语
上述“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都是结合中国药科大学等医药院校实际情况进行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体现医药院校食品类课程的教学特色。
[1]孙远明.食品营养学 [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103-120.
[2]Laur C,Ball L,Ahankari A S,et al.Proceedings of the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summit for medical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J].Public Health,2016,140:59-67.
[3]Susan Martin Gould.Potential use of 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CRS,Clickers) in foods,nutrition,and dietetics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2016,48(9):669-674.
Explore to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Nutrition in Medicine College
CHEN Guitang,WANG Suilou,WANG Zhixia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09,China)
In order to develop innovative competence,on the basis of the course nature,explore to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Nutrition is raised about content of courses,teaching method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o students,which is aimed at con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Combined student's interest and request of employers,it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od Nutrition;teaching;innovation
G642.0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2.054
1671-9646(2017)02b-0085-02
2017-01-19
陈贵堂(1977—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