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 no.2》

2017-01-30张利君

黄河之声 2017年24期
关键词:再现部展开部呈示部

张利君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一、背景介绍

勃拉姆斯是19世纪中期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享有盛名。他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沿着古典主义的脚步前进,将古典与浪漫相融合,始终调和着两者之间的关系。他善于运用古典主义的对位技巧和动机展开手法,在和声语汇、音色及音乐表情方面却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可谓是浪漫主义乐派中的古典音乐袭承者。

勃拉姆斯一生仅留下了两首狂想曲,这两首狂想曲是他心血的凝结,也是他在古典主义道路上留下的较为宝贵的两部作品。其中《op.79no.2狂想曲》又称《g小调狂想曲》,创作于1879年。此曲充分显示出了勃拉姆斯的双重性格,腼腆温柔,敏感又冲动,他有他温情的一面,也有他奔放的一面。并且此作品的体裁也不同于常规狂想曲,而是类似于浪漫主义早期的奏鸣曲式。

二、曲式结构与技巧分析

此作品一共有123个小节,由四个部分组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一)呈示部

呈示部(1-32)主题鲜明,旋律突出,是最吸引人的一部分。呈示部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组成。主部(1-8小节)、连接部(9-13小节)、副部(14-20小节)、结束部(21-32小节),四个主题情绪各不相同。

主部(1-8)由两个对称的乐句组成,第一乐句1-4小节,第二乐句5-8小节,两者是模进的关系,感情方面第二乐句要强于第一乐句,层层推进,主部开头g小调,主题鲜明,热情奔放,很有穿透力,给人一种激情昂扬,开门见山的感觉,使听者听到后感觉眼前一亮。在技巧上,左右手交替演奏同一旋律,旋律声部在最上边,要求演奏者在左右手交替跨越演奏旋律时,保证旋律片段的均匀与流畅,把握好旋律音的力度,左手的音质要控制的和右手小指一样,切记不要演奏的深浅不一,维持好声部之间的均衡,高声部旋律明亮流畅,坚定有力,贯穿成一条线,富有歌唱性。

连接部是9-13小节,这部分是呈示部乃至整首作品的高潮部分。三个八度和弦为连接部打下根基,让听者为之一振,演奏时要提前找准位置,有准备得下键,右手的和弦和左手的八度完美结合,跳音与休止交替出现,速度一定要卡准,紧跟乐曲走向,清晰准确,铿锵有力,富有激情。

副部是从14-20小节,曲风转向神秘,人们在一点点前进,小心翼翼迈出每一步,在逐渐前进中,看到光亮与希望,音区也逐渐升高,情绪逐渐激烈。在演奏时,要注意整体的平稳与均匀,特别是三连音,要做到分给每一个音符的力量与音色都一致,整体有一种前进的力量,推着演奏者向前。左手是主旋律,所以八度和低音区要突出出来,大臂用力,把力量传到指尖,下键到底,把每个音都弹得通彻。

(二)展开部

第二部分为展开部(33-85)。这段比较长,是由主部的主体材料(33-40)和十三个小结(41-53)模进而成。展开部整体来说可以简单分为三部分:主部材料的展开(33-40小节),这段是运用呈示部开始部分的材料发展而来基调很平稳,在一段琶音结束后就开始了第二段。呈示部的结束主题的发展(41-64小节),运用呈示部结束部的主题发展而来。技巧上与呈示部开始部分相似,旋律仍在左右手交替中进行,保持好旋律的线条感和均匀感是最重要的。第三段(65-85小节)是前两种主题的复合。在整段展开部中,有大量三连音出现,这就要求演奏者把握好速度和节奏,句与句之间不留空隙,紧凑并且绵延不绝,每个音都要演奏得清晰均匀,一丝不苟。

(三)再现部

第三部分为再现部(86-116),又回到了开头的情绪中,同呈示部一样,也是由由主部(86-93),连接部(94-98),副部(99-105),结束部(106-116)组成。

再现部仍然为g小调,是对呈示部调性的统一。开头4小节是整部作品开头前四小节的完全重复,90到93是对5到8小节的完全重复,连接部是对呈示部连接部的变化模仿,副部是一个流动的进行,是对呈示部副部的变化模仿。106到116小节又回到了神秘与不安的情绪中。情绪比呈示部更高一层,最重要的还是把握好曲子各个部分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和情绪的转变,演绎出流动的音乐。

(四)尾声

第四部分,也就是整个作品的最后一部分——尾声Coda(116-123)。在这最后的8小节内,快速流动的右手旋律力度逐渐渐弱,由三连音逐渐转化到两音,这一连串的音像珍珠一样串在一条线上,连贯又紧凑。在一种意犹未尽的情绪中,趋于平静,以两个铿锵有力的和弦斩钉截铁的结束。

三、结语

勃拉姆斯的创作朴实无华,耐人寻味,现了他高超的作曲技巧。他的作品有他很强的个人情感和主观的色彩,是他性格的真实写照。他以作品丰富的内涵和耐人寻味的旋律打动每一位听者,带给我们不一般的美的感受。

[1]黄烨.浅析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狂想曲op.79之2》[J].音乐大观,2013,19:121.

[2]武丽娟.从钢琴教学看古典音乐文化传承的现代意义-以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2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5,09:132.

猜你喜欢

再现部展开部呈示部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展开部和声特点的相关研究
莫扎特早期钢琴奏鸣曲中的展开部研究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浅析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
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研究
传承与引领
贝多芬钢琴奏鸣套曲中奏鸣曲式呈示部中连接部的特点
对肖邦第一谐谑曲的深度探究
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结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