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

2019-06-28熊乐平

大观 2019年1期
关键词:调性材料

熊乐平

摘 要:奏鸣曲式作为西方器乐曲创作最重要的曲式结构,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奏鸣曲式经过贝多芬之手,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个别奏鸣曲式展开部的规模甚至已经超越了呈示部。文章从材料特征和调性特征两个方面,对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奏鸣曲式;展开部;材料;调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科研一般项目“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以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为例”(WJKY-201709)。

展开部的基本部分是展开部的主体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的作用是体现最深刻的矛盾冲突,将整个乐章推向戏剧性高潮。这一部分将乐思材料进行了最广阔的展开,形成了展开部中篇幅最大、最核心的主体部分。它在材料和调性上都要极力摆脱呈示部的限制,它是最能体现作曲家发展其主题材料的技巧和创造力的部分,也最难以归纳其规律的一个部分,展开部材料的发展性都在这里得到了最全面的体现。本文以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典型奏鸣曲式乐章为例,对其“展开部”的基本部分的特征进行研究。

下面将从材料和调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基本部分的特征。

一、基本发展部分的材料特征

在基本发展部分中,从使用材料来源看,对原材料的使用较为常见,也有对新材料的使用。在对原有材料的使用有两种情况,即对单个原材料的引用发展,或者原材料之间的组合发展。对新材料的使用是直接发展插入的新材料,或者新材料与原材料的结合发展。

(一)原材料的使用

1.单个原材料的引用发展

从呈示部(包括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选择某一部分的原材料,在基本发展部分中使用,并通过各种加工手段发展原材料,以展现乐思性格的不同侧面。原材料有时候变化不大,容易识别;有的时候则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需要仔细辨别才能找出原型。

2.原材料与原材料之间的组合发展

原材料与原材料之间的组合发展,可以出现在展开部的任何一个部分,但是在基本发展部分最常见。它是将呈示部中两个及两个以上部分的原材料在基本发展部分中用组合的方式使用并进行发展。常见的组合方式有:两个部分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材料,相继或交替反复出现在一个声部;不同部分的旋律与伴奏织体,纵向组合;将以上两种方式纵横交错结合,左右手交替出现,这是融合性最高的形式。

(二)新材料的使用

1.插入新材料发展

在基本发展中使用之前呈示部从未出现过的材料,可以是一段插句式的新旋律,一种新的伴奏织体,或者是某个新的具有连接性的过渡段落。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展开部的基本发展部分完全使用新材料展开的乐章所占比例较少。

2.新材料与原材料结合发展

基本发展部分中,将新材料与原材料结合发展较为常见,或是多个部分的片段型原材料与新材料,在旋律、和声或者节奏方面进行多种方式的融合。

通過分析贝多芬对原材料的选择和变型幅度之间关系的得出以下结论:

加工技法变型较小的,往往选择具有特征性、整体性的一组材料进行调性、和声配置、音区、节奏、织体形态等材料加工技法。常见的有在不同调性上或者改变和声配置重现原材料,这样的加工变化不大,易识别,不破坏原有材料的逻辑性。复调是另一种具有特征性的加工方式,用复调音乐手法加工主题是许多展开部的特性。模仿手法的运用,可以起到强调主题旋律的作用,模仿手法不仅可以用在单一的旋律材料,还可让曲调片段在不同声部进行重现;也可以是将多个主题材料进行复合,形成复调式组合,如卡农式的段落或赋格段。除了上述复调手法外,对位手法的使用是另一种最常见的复调音乐手法。

加工技法变型较大的,往往只选择提取原材料中的几个音、一个节奏型、某个片段或者某个动机,通过进行各种加工发展后,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原材料相比以节奏变化最为常见,并且变型后的原材料被反复使用。除此以外,肢解式分解和模进也是常见的加工手段。

二、基本发展部分的调性特征

展开部的不稳定主要是通过调性的不稳定性表现出来,而基本发展部分的调性就是不稳定调性的集中体现。因此,展开部的基本发展部分也是调性变化、发展的中心。展开部的重要特征是“和声与调性处于长时间的连续转换和不稳定的状况之下”。[1]展开部的特征是显示调性的多样性。在展开部中,调性与和声始终伴随着主题材料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正是因其丰富频繁的转调,也造就了它的复杂性,成为乐思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

例如: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56—81小节)共26小节。材料主要使用副部材料进行发展,不仅使用了副部的旋律进行,也使用了副部的伴奏织体。旋律声部在右手声部先出现,后来移至左手声部。在基本发展部分的最后,出现了新的节奏进行(第74—81小节左手声部),这部分旋律进行不明显,更像是基本发展与再现准备的连接性过渡。整个基本发展部分的伴奏织体是以副部伴奏织体为原型,在发展、延续的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在55—60小节,这五小节内用了大量的属七和弦的原位和属七和弦的各种转位,以此加强紧张度。

从展开部的引入部分到属准备之前,形成以c小调为轴,以二度关系转调的对称结构的调性布局及与原调f小调的关系,即:bA(平行大调)—bb(下属调)—c(属调)—bb(下属调)—bA(平行大调)。这样对称的展开部调性布局,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作品的代表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很多曲式著作的分析范例。

例如: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Op.2 No.2)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131—202小节)共71小节,分为两个部分。基本发展Ⅰ(第131—161小节)共31小节,是主部和副部材料的结合。旋律的材料来自主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在左右手声部使用。中间声部十六分音符的伴奏音型来自副部的伴奏音型。基本发展Ⅱ(第161—202小节)共42小节,是使用主部的部分材料发展而成的。

基本发展Ⅰ和基本发展Ⅱ两部分使用模进的手法将引用的材料在不同的调性、不同的声部间变化展开,逐步推向戏剧冲突的顶点。整个展开部的调性发展是:C—bA—F—cm—F—d—F—a—A。呈示部几乎全部都是升号调,展开部主要发展的是下属方向的降号调,以三度关系转调,与呈示部的调性形成了对比。

例如: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Op.2 No.3)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97—129小节)共33小节,分为两个部分。基本发展Ⅰ(第97-109小节)共13小节,是使用新材料发展而成,紧密的节奏突出了紧张性,这部分进行没有旋律意义,主要是起到连接过渡性的作用,加速了展开部的发展。基本发展Ⅱ(第110—129小节)共20小节,主要是使用主部材料发展而成的,还加入了连续的音阶下行,进行一定的扩展,使基本展开矛盾冲突发展得更加充分、鲜明。

整个展开部的调性发展是:G—C—bE—f—bf—D—g—c—f—C。使用二度、三度和四度模进转调达到高潮。

例如:贝多芬第四钢琴奏鸣曲(Op.7)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141—186小节)共45小节,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发展Ⅰ(第141—153小节)共13小节,是使用连接部的材料发展而成,连续的上行和下行音阶,紧密的节奏,加强紧张性,为基本发展Ⅱ的展开起到连接过渡性的推进作用。基本发展Ⅱ(第154—168小节)共15小节,使用结束部材料部分模进转调、发展变形而成。基本发展Ⅲ(第169—186小节)共18小节,使用主部材料的节奏原型变奏式发展。先是在不同调性上,完整再现了材料a部分,然后压缩节奏型,原来右手的柱式和弦变成了分解和弦,随后又重复了一遍。整个展开部的调性发展是:cm—bA—f—g—D—a—d—bE。向下属方向进行二度、三度和五度关系的转调。

例如: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Op.10 No.1)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118158小节)共40小节,分为二个部分基本发展Ⅰ(第118-133小节)共16小节,使用了新材料作为整个展开部重要的发展材料,用副部的伴奏部分做基本发展部分的伴奏织体。将新材料和原材料结合在一起,使展开部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基本发展Ⅱ(第134-158小节)共25小节,着重发展了基本发展Ⅰ的新材料部分,并进行裂变式的变化发展,并逐渐引出了不同新材料。基本发展Ⅱ充分发展了新材料I,可以说是基本发展I的延续和补充发展。在基本发展Ⅱ中,原来新材料I的八度和声旋律音程进行,变成了单旋律进行。

整个展开部的调性发展是:C—f—bb—bD—bb—f—c。基本发展Ⅱ建立在bD大调上,形成连续不断的离调,此处也是整个展开部最紧张的部分。使用主调的同主音大调、主调的下属调、主调的远关系调以及主调的回归。以bD大调为中心调,两边的调性以三度、四度关系转调,整个展开部的调性布局非常规整,形成“近—远—近”的调性关系,体现了拱形原则,形成十分对称的调性布局。

例如: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Op.13)《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137—166小节)共30小节,其中使用了两次减七和弦进行等音转调。第142小节,g小调Ⅶ2(#D—#F—A—c)和弦,通过将bE音换成#D音转入e小调Ⅶ7和弦(bE—#F—A—c);第二次是第148小节的f小调的即Ⅶ2和弦(bD—E—G—bB),将和弦中的bD音等换成#C音后等于d小调的Ⅶ7和弦(bC—E—G—bB)。

例如:贝多芬第九钢琴奏鸣曲(Op.14 No.1)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65—81小节)共17小节,基本发展是用新材料发展而成的。伴奏织体是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材料,较强的旋律进行,体现了展开部基本发展部分的紧张性。整个展开部的调性发展是:E—a—C—e—E—B—E。进行了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关系的转调。利用共同和弦转调,第79小节的E大调的重属导七和弦,也是B大调的导七和弦,利用同和弦转调。

例如:贝多芬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Op.31 No.2),多次出现a小调的bⅡ6和弦(第55—62小节),那波里六和弦在贝多芬的作品里常用来表现戏剧性效果,那波里六和弦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有了更多的发展,见谱例1。

例如:贝多芬第十八钢琴奏鸣曲(Op.31 No.3)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101-131小节)共31小节,使用主部材料展开。整个展开部的调性发展是四度关系转调:bE—g—C—F—bE。第91小节增六和弦起到转调媒介的作用,做为由bE大调转入C大调的等和弦使用,见谱例2。

例如:贝多芬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Op.57 NO.23)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79—112小节)共34小节,使用主部的材料、连接部、副部材料发展而成。整个展开部的调性发展是:#g—E—e—c—bA—bD—bb—bA—G—C—f。呈示部结束的ba小调,在展开部的引入使用了同音转调#g小调,从降号调转入了升号调,接着向下属方向降号调转调。74—76小节使用了E—e的同主音大小调交替,112—113小节使用了bD—bb的平行大小调交替。

例如:贝多芬第二十八鋼琴奏鸣曲(Op.101 NO.28)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36—52小节)共17小节,展开部的材料都是由主部的材料变化发展而成。整个展开部的调性发展是:E—#f—d—b—#f—#c—E—a。基本发展部分运用了色彩性强的二、三度转调,和声中的不协和因素,增加了调性色彩的丰富性,增强了音乐的张力。偏离中心调的较远关系转调,曾强了调性的不稳定性。

例如:贝多芬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Op.106 NO.29)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73—82小节)共10小节,使用了对置转调:#f—bG—bG—B—A。

例如:贝多芬第三十钢琴奏鸣曲(Op.109)第一乐章,基本发展部分(第17-38小节)共22小节,整个展开部的材料都是由主部的动机材料发展而成。整个展开部的调性发展是:B—#c—#g—#d—B—E。基本发展部分升#c—#g—#d运用了五度模进转调。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展开部基本发展部分调性的展开常用以下几种形式:

大小调结构之间的同主音转调,使得音乐前后的色彩发生了变化,反映该同主音调之间的调式色彩。平行大小调的交替使用,避免了单一的调性性格,增加了音乐的丰富性和色彩性。等音转调即同音异名转调,这种转调方式不仅改变了音的解决问题,便于连接后面的调,同时避免出现过多的调号,也具有意外转调的效果。用那波里和弦作为转调和弦,还有一种运用比较自由,并且在基本发展部分得到突出体现的转调手法——对置转调手法。用这种转调技法凸显出展开部紧张的音乐情绪,推进戏剧性的体现。还将模进转调大量使用在展开部的基本发展部分。模进转调是一种动力性的不稳定的发展手段,可以丰富音乐的情感表达,使音乐的进行更加紧张,和呈示部、再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贝多芬在展开部的调性布局中,常是四度关系(上四度或下四度)、三度关系或二度关系。功能性强的是四度、五度关系,而色彩性强的则是二度、三度。他不仅将调性的功能性和色彩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还利用二、三度转调,使音乐的发展有了更大的动力,作品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点。还大量运用模进、同主音、离调、转调等手法促使和声紧张度加大,在调性色彩和性格上加剧了戏剧性冲突。

通过对展开部基本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贝多芬在材料的使用、调性的安排、和声的配置、织体的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他将展开部基本部分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斯波索宾.曲式学[M].张洪模,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57:20.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猜你喜欢

调性材料
谈“调性”
可爱的小乌龟
可爱的小瓢虫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浅析笙在柳子戏音乐中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钢琴伴奏特点之解析
材料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