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
2017-01-28白圣罡
白圣罡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Op.142 No.3》
白圣罡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本文以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为例,通过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调性语言方面的分析,结合自己的弹奏总结演奏要点,理性分析和感性体悟相结合,阐述本首即兴曲的特征和意义。
舒伯特;即兴曲;浪漫主义;抒情性
一、人物介绍
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位音乐爱好者,音乐为一家人清贫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亲朋好友经常聚在一起享受音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舒伯特耳濡目染,年幼时就表现出在音乐上的天赋,跟随父兄学习钢琴和小提琴。舒伯特一生过得清苦,但他的精神生活极其充实,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繁烁耀眼的光辉,他平生共创作了634首艺术歌曲,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歌曲之王”,除了艺术歌曲之外,他还涉及其他诸多题材,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创作有10部交响乐,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其他许多的作品,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钢琴艺术的发展。
二、作品Op.142 No3分析
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No3采用变奏曲式,变奏曲式是指由最初陈述的主题及其若干次变化重复的有机组合构成的音乐结构样式。这首即兴曲共包含五个变奏,主题(A)、变奏一(A1)、变奏二(A2)、变奏三(A3)、变奏四(A4)、变奏五(A5),最后以补充终止再现主题结束。
主题是降B大调,来自于舒伯特1823年创作的歌剧《赛浦路斯岛的罗莎蒙德公主》中配乐的降B大调间奏曲。变奏一出现四个声部的横向进行,主旋律在右手的高声部,以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贯穿始终,中声部为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形式呈现,流动性强,对高声部起到烘托呼应的效果。音乐整体的特点为声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如溪水涓涓流淌。变奏二依旧为降B大调,在原有的旋律中运用加花手法充盈主题。右手旋律灵活,并且使用回音、颤音和倚音进行装饰,使旋律听上去更加华丽。左手同样为切分节奏,这样的伴奏加之右手旋律有种舞蹈的性质。此乐段风格轻松,令人愉悦。变奏三调性转为降b小调,色彩暗了下来,情绪上发生改变,跟前三段如歌轻盈的旋律产生对比,由歌唱性转为低沉悲怆,创造出恢弘的气氛。右手旋律以八度贯穿始终,好像弦乐重奏的感觉,左手用动荡不安的三连音伴奏取代了之前持续的切分音伴奏,对右手的旋律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变奏四调性转为下方三度的降G大调,一扫变奏三沉重的气氛,旋律变得明朗,加入了新的伴奏织体,伴奏变为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形式,此乐段切分音的节奏感尤其突出,旋律在左右手之间来回转换,具有民族特色,好似一群人在一起载歌载舞,愉快热闹。变奏五调性回归到降B大调,旋律织体采用六连音的上下行音阶式进行,使乐曲进入高潮,一个个华彩式的乐句,行云流水般倾泻不止,左手采用与第一变奏和第二变奏相同的切分音伴奏音型,配合右手旋律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跟随着旋律线条的上下流动,心绪随之起伏。乐曲尾声为补充终止,以和声的方式重现了此曲的主题,结束在降B大调,音响柔弱,旋律清晰,最后以单音旋律的进行使音响慢慢飘离耳际,令人回味无穷。全曲调性的转换,使音乐色彩发生变化,音乐形象更加饱满。
三、即兴曲Op.142 No3的演奏要点
(一)旋律的歌唱性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舒伯特不仅将优美的旋律写在其艺术歌曲中,钢琴作品中同样用动听的旋律来表达他的抒情性。作品Op.142 No3即兴曲旋律十分的优美,把握演奏中旋律的歌唱性是弹好此首即兴曲的关键。而好听的音色又是表达歌唱性旋律的基础,在弹奏时,放松身心,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手指尖,如果手臂、手腕紧张就会影响音色的通透和自然,越是放松的方式越能获得美妙的音色。例如表达主题部分时,手指下键要深一些,同时手指要支撑好,这样才能把整个手臂的力量自然地垂放上去,另外要注意把握好乐句之间绵长舒缓的气息,演奏要歌唱并流动着。
(二)附点的弹奏
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变奏一和变奏四,节奏方面都增加了附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旋律更加突出流动的特点,使得音乐更进一步地富于动感。例如变奏一,在弹奏上面,右手中声部尽量减弱,需要突出的部分是旋律声部,也就是右手四指、五指的那个高声部分,横向运动的线条要强调出来,同时再把大拇指弹奏的节奏控制好,那么立体的二声部也就随即而出了,在练习时,可先去掉大拇指的声部,把旋律声部摘出来,特别地去练习四指和五指,把旋律弹得优美连贯后再加入第二个声部。除此之外,左手的伴奏也很重要,想要把伴奏弹得有韵味,切分节奏就不可生硬,音色要轻柔,烘托主旋律的歌唱和柔美。双手完好地配合才可将音乐中蕴含的美自然地流露出来。
(三)踏板的运用
踏板在钢琴演奏中非常重要,乐曲想要弹奏的悦耳动听,一定少不了踏板的合理运用。在舒伯特的这首即兴曲中,多采用音后踏板增加音色的圆润感,具有舞曲风格的部分就要用点踩的方式增加音乐的动感。踏板的使用要注意根据音乐上面出现的变化,来控制踩下去的深浅,踏板与声音的配合是否合理就需要耳朵积极去分辨。
以上谈到的仅是把握这首即兴曲演奏的一些基本要点和方法,在实际演奏中,还需演奏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对乐曲的理解及体悟作灵活地处理。
四、结语
舒伯特的作品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流淌的是内心真挚的情感,符合浪漫主义的特性,同时也把钢琴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舒伯特将自己极其细微的感受以及无尽的遐想都转化成了自己的音乐形式,他对音乐的驾驭能力和无穷无尽的灵感都是独具匠心的。舒伯特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浪漫主义抒情性、歌唱性的音乐风格,自由多变、无拘无束,成为钢琴小品中优秀的典范,具有让人无法抗拒的艺术魅力。
[1]陆冬.浅谈舒伯特即兴曲[J].音乐生活,2006(05):72-73.
J605
A
白圣罡(1993—),男,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