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产抵押权与质权竞合的位序关系浅探

2017-01-28李光凯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质权动产抵押权

李光凯

(253400 山东德州市宁津县委 山东 德州)

动产抵押权与质权竞合的位序关系浅探

李光凯

(253400 山东德州市宁津县委 山东 德州)

抵押权和质权并存在于同一标的物之上时,构成抵押权和质权的竞合。由于这两种权利均属担保物权,均具有优先受偿效力,因此二者在实现时会发生冲突,在立法上确立相应的协调原则也就在为必要。在我国物权立法的框架下,不同种类担保物权竞合时的位序关系,即是指不同种担保物权之间即抵押权、质权之间竞合时的优先受偿顺序。鉴于除日本、法国等少数国家外,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的立法仅承认在动产上能够设定质权,而不承认在不动产上设立的质权,故本文仅探讨动产质权与动产抵押权之间竞合时的位序关系问题。

抵押权;质权

关于抵押权与质权的位序关系,学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为抵押权优先说。此说认为抵押权若进行了公示,则应取得优先于质权的效力。因为,若将动产质权和抵押权同等对待,则存在滥用动产质权损害动产抵押权的巨大风险。第二种观点为质权优先说。即在同一动产上抵押权与质权同时存在并发生竞合的情况下,质权优先于抵押权。第三种观点为抵押权与质权效力相同说。许明月认为:“抵押权与质权同为担保物权,因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在两者竞合时,应根据二者设立先后来决定,设立在先者权利优先;抵押权与质权同时设立的,两者效力相同,抵押权人与质权人就其债权比例对标的物变价进行分配”。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现实条件下,应当采取第一种观点,使登记的抵押权具有优先的效力,不过要有限制条件。《物权法》颁布以后,学界对此司法解释的适用问题产生了质疑,由于我国《物权法》对《担保法》中同时采取动产抵押权登记生效主义与动产抵押权登记对抗主义的做法作了重大修正,对动产抵押权统一采取登记对抗主义,即登记仅为动产抵押权的一种公示方法,作为动产抵押权的对抗要件,“不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此,有学者认为上述规定中所称“法定登记的抵押权”就动产而言即不存在,上述条文在我国《物权法》施行后,即失去其意义。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恰恰相反,笔者认为此司法解释仍有“用武之地”,理由如下:

一、抵押权如何能有效发挥其经济价值

该司法解释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和规范登记的公示效力,保护交易安全,降低交易成本,维护抵押权人的利益;促进抵押权能够更好的发挥融资的作用。尽管学界对此司法解释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但《物权法》没有相关条文对质权与抵押权竞合进行规制,可以看出立法者对此司法解释的适用效力以及该解释的目的至少没有持否定的态度,理应仍有适用之余地。这也是为了给将来的立法预留空间的一种体现。

二、相关法律规定

对《担保法》第42条规定的动产设定抵押权的,必须办理抵押登记,否则不生抵押权效力,更谈不上对抗第三人。因为该司法解释的目的是对于特定的动产和不动产设置法定的强制登记,对于未登记的抵押权其不生效力,也就不可能优先于质权。因此,对《担保法解释》第79条第1款可以依循法理及该司法解释的目的可将其解释为:“在同一财产上已办理登记的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已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质权受偿。”但是由于现行《物权法》对动产及特殊动产设立抵押权均采登记对抗主义,没有“法定登记”,均采自愿登记。即只有登记的抵押权方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未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那么,在现阶段,在均采自愿登记的立法背景下,我们可以客观解释原则将“法定登记的抵押权”解释为“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登记的抵押权”。也就是说可以将《担保法解释》第79条第1款相应的解释为:“在同一财产上已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质权受偿。”而不能对“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作较为封闭的字面解释,刻意地去追求立法原意,从而使得灵活、开放的法律条文变得十分僵硬,封闭。应该根据生活事实的不断变化,以公平、正义的理念来适时地解释法律。

三、对动产抵押权与质权竞合的位序关系

1.先押后质

对于已登记的抵押权因设立在先,根据设立在先原则,与此情形下已完成登记的抵押权的公示产生公信力,对后设立质权的质权人均推定其为恶意。先设立的抵押权取得对抗效力,自然包括质权人。因此,先设立的优先于后设立的质权。对于先设立而未登记的抵押权,因该抵押权未公示,自然无公信力,根据公示公信原则,其效力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即不能对抗善意取得质权的质权人,此时,质权优先于抵押权。但若质权人为恶意,即明知质物上已存在抵押权而于抵押权设定后又接受抵押人就抵押财产设质时,质权人仅能享有次于抵押权人的权利,即抵押权优先于质权。

2.先质后押

对于先质后押时抵押权与质权之间竞合的位序关系,应区分以下三种情形讨论:第一,对于同一动产上,出质人为债权人设定了有效的质权后,质权人经出质人同意,以质物为第三人设定了有效的抵押权而发生的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的竞合。对此,基于质权人设定抵押权的目的和意义考虑,使抵押权优先于质权。若对此适用设定在先原则,得出的结论将是质权优先于抵押权,这显然是与担保物权设定的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宗旨相悖。亦即债务人的权利不能优于债权人的权利。第二,对于同一动产上,出质人为债权人先设定了有效的质权后,质权人未经出质人同意而将质物为善意的第三人设定了有效的抵押权而发生的第三人善意取得的抵押权与质权的竞合,这种情形与第一种情形相似,故应使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质权。第三,对在同一动产上,出质人为债权人设定了有效的质权后,又为另一债权人设定了抵押权且已登记,而产生的质权与已登记的抵押权的竞合。如债务人与抵押权人恶意串通以此对抗质权人,法律自不能让其得逞。所以,司法解释规定登记生效的抵押权优先于质权。”此为参与该解释起草的法官言及本规定的考量时所说。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立法原意,当然我不主张追求立法原意的,但这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鉴于鼓励和强化登记的公信力,切实发挥抵押权更好的融资功能之社会目的,面对诚信普遍不佳的社会现实,基于社会经济政策之考量,作为一种例外,也可使已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质权。

[1]范雪飞.论质权的留置效力——兼论质权的效力体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2-118.

[2]龙俊.动产抵押对抗规则研究[J].法学家,2016(3).

猜你喜欢

质权动产抵押权
一般抵押权可否随部分债权转移
特别动产抵押和动产质押在实践中的正确适用
指示交付问题研究
论质权人怠于行使质权的赔偿责任
动产质权标的比较研究
我国意定动产担保物权法的一元化
关于最高额抵押登记的两个问题
“动人”又“动产” 山西国资改革按下快进键
最高额抵押权转移登记的新规定
论质权的留置效力——兼论质权的效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