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兴趣”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2017-01-27朱建华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兴趣小学生信息技术

朱建华

(佛冈县迳头镇迳头小学,广东 佛冈 511650)

基于学生“兴趣”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朱建华

(佛冈县迳头镇迳头小学,广东 佛冈 511650)

要使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对于网络、计算机都有一定程度的热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诱导和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兴趣迁移。

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创设情景;实践体会

随着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及以其作为支撑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与工具,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学习方式,甚至改变着社会经济、文化结构。因此,作为现代社会成员,每一个个体要想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并在当代社会中有立足乃至用武之地,就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这就向学校教育提出了要求,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当今社会学要的合格公民,就必须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小学而言,要做好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

面对如此社会形势,我们的学生,该如何适应这高速发展的电脑时代;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又该如何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感兴趣,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学习掌握一定的有关信息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呢?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也是如此。小学生学号信息技术知识的前提或必要条件之一是学习兴趣,因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和必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身体尤其是大脑发育成长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是他们做事情大都以兴趣而行,对于单调、乏味枯燥的知识不愿意学习,而对于生动活泼、内容丰富、趣味盎然的知识则愿学、好学乃至乐学。依据这一规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一、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营造创新氛围

如前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任何人做事情成功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因素之一。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因此培养或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要培养兴趣,营造老好的氛围是重要的途径或条件。实际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自身有一个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对互联网、动漫等本来就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构建内容丰富的活动情景,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利用学生已有的兴趣,使之发生迁移,并把这种钱一来的兴趣保持下去。

例如,对文章等文本材料的录入,以及对文本的修改等这类教学内容通常是引不起小学生兴趣,小学生也不愿对之学习。为了能引发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这部分知识,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这样一个任务:把文章录入与修改与习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输入并修改自己写的字我感觉比较好的作文或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或实际情况录入、编写、修改,写得好的还可以放到班级平台上交流并进行奖励。这样学生就会兴趣浓厚的学习。不仅能顺利掌握文本录入、编写、修改等的有关知识、方法、规则、技巧,还可以培养和提升其写作能力或水平,起到一箭双雕的良好效果。

二、利用迁移 激发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接触电脑不久,对电脑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极大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比较高。其重要原因是他们喜欢玩电脑游戏。针对这种情况,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把这种兴趣迁移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上。为此,可大胆引入游戏。不过,这些游戏不仅仅是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使之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手段。

例如,小学生刚开始操作鼠标时一般都会显得较为生疏,即使会点击几下或者拖动几下,也是“河边湿鞋”。因此,在教学时,我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后,就让学生玩起了“纸牌”游戏。在翻牌、拖牌、放牌的过程时,学生不但熟练了单击操作,而且巩固了拖动以及双击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学得好,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之中,更可以从中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三、环境诱导 带领学生进入精彩信息世界

众所周知,情景教学是现今常用的有效教学方法。良好的情境能将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进一步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因此,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良好情境诱导下,小学生逐步把自己的好奇心转变成兴趣、志趣、乐趣、乃至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进而带领学生进入精彩的信息世界。

如在小学低年级指法教学,由于指法非常枯燥乏味,倘若教师知识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操作要点,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就会觉得学起来很难很累,以至于不愿学,进而由会很指法学习兴趣匮乏导致对后来的其它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模式。笔者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先由简单的游戏如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做单个字母练习开始,随后逐渐增加难度,如在“青蛙过河”中进行单词输人。再联系到一定程度时,再在“警察抓小偷”中组织学生竞赛进行综合测试。这样由易到难的游戏安排,单调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一下变得充满了乐趣,学生既在万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增加学习兴趣,又在快乐或愉悦中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四、尊重个性差异 推行个别教学重视课堂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由于每个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接触电脑的时间的早晚、已有的电脑知识及其应用水平等差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推行个别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已经掌握了授课内容部分学生,教师可为它们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或难度更大的任务,如让他们当“小老师”,协助教师去帮助其他遇到问题的同学,或者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任务让他们完成。这样,不仅能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扩展性和探索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进行画图教学时,教材中只要求画一个小老鼠,老师可以鼓励部分学生在画完老鼠后,利用多余的时间再给画中添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同学们的兴趣就会很大,他们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尽情去完成,比如给小老鼠“打扮打扮”,给小老鼠找“朋友”,等等。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兴致比较高涨,而且还会出现各种样式的佳作,让人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既解决了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这一现象,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突出实践 体会成功 培养学习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要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索外物,获得丰富的数理经验,通过反复的抽象,逐步形成发展自己的认知。”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研究过程中要突出实践,要多创造让学生自学的机会,多创造问题情景,以“做”为中心,使学生在做中学,鼓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获取、理解、巩固、深化与迁移知识,在积极探索过程中体验乐趣,发展思维力,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从因特网上下载屏幕保护以应用到自己的电脑上”这一教学内容时,可先让学生观看教师机上的各种屏幕保护,接着便问学生:这些屏幕保护你看了觉得怎么样,是不是也想让自己的电脑有如此多而漂亮的屏保图片呢?在学生“掉入”了笔者设下的“陷阱”后,告诉他们:在互联网上还有更多更好的屏幕保护,接着便让学生马上联系已经学过的下载方法,然后进行查找,自主学习如何下载屏幕保护的方法,这样让学生有了针对实际问题的切实解决体验,最后再运用问题逐步引导、“故错”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或错误。这样学生不但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而且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上述分析表明,只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抓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进一步培养计算机操作技能,就一定能使他们早日掌握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新技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就能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飞出一片湛蓝的天空。

[1]佚名.课堂教学组织的研究[EB/OL].http://www.docin.com/p-1594817405.html.

(责任编辑:杨怀玫)

朱建华,男,广东省佛冈县迳头镇迳头小学,语文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兴趣小学生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