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师范生竞赛管理调查研究
——以肇庆学院为例

2017-12-01何怡娴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肇庆支教师范生

何怡娴,陈 弟

(肇庆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高校师范生竞赛管理调查研究
——以肇庆学院为例

何怡娴,陈 弟

(肇庆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高校师范生竞赛是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机结合以促进大学生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一项活动,在对高校师范生竞赛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改革并完善指导与推选机制及社会实践衔接方式的具体措施,使课堂、竞赛、社会实践三者紧密联系,形成师范生学生竞赛管理模式。

师范生;竞赛;管理

前言:高校师范生竞赛工作的有效管理模式能改善、解决当前教学与当前中小教师实际需求能力脱节等诸多问题,对提升师范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社会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学生竞赛的有效管理研究尚为欠缺,因此,对高师院校开展师范生技能竞赛做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的方式论证师范生竞赛在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中的作用和影响、缺陷与不足。最后提出建议和对策,作为本文最终落脚点。

一、研究缘起

(一)现实依据

1.目前全国高校范围内缺少符合师范院校有效的学生竞赛研究与管理

查阅已出版高校教育相关书籍,以及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硕、博论文库、超星图书,独秀知识库等网络资源库查找到仅有蒋西明《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技术与管理》2008年第2期)、刘允《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等少数研究性文章,文章虽提供学生竞赛的一些管理意见,但并不能适应于具体的某院校。其次,笔者还查阅了广东省高校的学生手册,以及部分其他省份高校学生手册,其中《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建设与管理办法》较为详细,然其管理条例亦存在着难实行及推广。就广东高校而言,有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激励制度》,我校有《肇庆学院学生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其他高校也有部分关于学生竞赛的条例,但较为零散。

2.高校内部的竞赛管理系统性不强,竞赛设办随机性大

目前,全国性学生竞赛除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CCTV英语竞赛等几个老牌技能竞赛在管理上各高校形成一定的制度,省级竞赛项目(以广东省为例)近年来仅有广东省教育厅以及共青团广东省委举办的大学生艺术展演具有一定的连续,但仍然不能行了有效管理,而且各高校内部的竞赛设置以及管理都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

3.高校的竞赛奖励制度混乱

通过资料的查阅可知,目前各高校的对于学生竞赛获奖情况都一定的奖励措施,但奖励制度明显欠缺,即使有相关的条例也不够详细或者不能很好地执行。

4.高校缺少有效的指导制度以及选拔途径

各高校在提倡学生参与竞赛等实践活动的同时,多没有提供相应的指导制度给予保障,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竞赛的水平。同时没有有效、通畅的推荐途径,这势必影响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二、研究意义

高校师范生竞赛工作的有效管理模式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竞赛的实际水平,有助于提高他们从教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能力。同时近十年来高校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也要求高校需全面推进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可见,学科竞赛的地位越来越不可忽视,同样,师范院校的师生应用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引起教育工作的重视。其表现在:

(一)师范生竞赛的有效管理是推进应用性人才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学生竞赛的有效组织力是师范生技能系统创新的动力保障;

(三)学生竞赛的合理设置是师范生适应中小学教育的有效措施。

但目前学生竞赛的有效管理研究尚为欠缺,因此,做好师范生竞赛研究工作对完善竞赛体制、提高竞赛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以肇庆学院为例,整理肇庆学院学生竞赛管理简史,以史为鉴,研究论述学生竞赛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设计调研问卷,采访资深教育专家的建议,汇总专家意见。并结合长期的学生管理实践,设计出《师范生竞赛管理问卷》。并对肇庆学院的师范生进行实测。回收,分析研究问卷。

(三)运用访谈法,设计访谈问题和内容,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进行访谈,并对收集到的资料再进行筛选和综合使用,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之处。

(四)对当前肇庆学院院系开展较多的演讲、朗诵、辩论、书法等学生竞赛进行研究,提炼出有效管理的因素。

四、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以肇庆学院师范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课题组自编问卷,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6份,有效问卷175份,问卷有效率为94.1%。

如表1所示,肇庆学院师范生以文学院学生居多,调查人数占25%,此外还有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物科技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表1 问卷调查对象 人/%

五、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符合师范生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需要。师范生竞赛工作管理研究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一个相对空白点。如何有效提高师范生竞赛管理,是培养符合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点。

(二)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知识的贮备如何与社会的衔接是衡量人才的关键点。本研究除了高校内部的调研之外,更延伸到社会的需求。

(三)兴趣与实用性共进。探索实践“高校师范生竞赛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应用性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在调动师范生积极参与学科的竞赛的同时又能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实际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指导与推选机制对师范生竞赛的影响

教师指导是无形的资本收益,为师范生学习提供了条件。专业教师所需领会和运用的技能,既包括简单的教师教学技能,也包括处理复杂问题的“技术性”技能和研究技能。只有提供完善的指导与推选机制,由专业的教师人员专门对参与学生竞赛的师范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学生经过反复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而掌握规律,孰能生巧,渐入佳境。

从调查中可知(如表2),肇庆学院举办的技能竞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对师范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都有所提高,获得了师范生一定的认可。

表2 对学院举办的师范生竞赛的种类满意程度 人/%

表3 肇庆学院师范生专业技能与技能竞赛项目的对应

但从它的组织开展到评价鉴定来看,都缺乏系统组织和管理,并存在各种不足和问题。以本校为例,师范生竞赛评委多由院系辅导员充当,他们相对缺乏专业能力,但相关专业老师则没有兴趣和责任意识参与到竞赛过程中来。具体影响如下:

1.指导与评价机制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专业老师与师范生交流少导致师范生对自己技能的培养目标模糊不清,院校的具体指导也模棱两可,赛前缺乏教师指导,师范生处于“模糊朦胧”的状态;赛后未能进一步对学生技能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反馈和指导。另一方面,缺乏专业人员作评委,基本上都是本校的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来充当评委,权威性有待提高;评分标准单一;缺少专业教师点评,不能做出很好的评价和鉴定,师范生未能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

2.推选机制方面的影响

在技能竞赛中,对师范生选拔不合理,掺杂个人主观因素,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失公允。不论是在以班级为单位或者以院校为单位的往上推选程序中,会一贯固定地选拔在某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而经常性忽视其他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

(二)社会实践衔接方式对师范生竞赛工作的影响

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用来指导实践活动。技能竞赛在社会实践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能实现技能竞赛利用价值最大化,更能打破二者“各自为政”的现状,结束“不相往来”的局面,实现“互通有无”,为师范生技能培养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在技能竞赛中进行练习之后,师范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师技能,但技能竞赛毕竟只是虚拟的教学场景,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必须有实践教学的配合,必须加深师范生竞赛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以技能竞赛为载体,搭建学生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调查中可知,学校没有提出有建设性的能在实际中有效运用的模式和体系,不能将课程、竞赛、社会实践紧密融合,而将他们看成是单一的模式,忽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度,师范生只通过课堂静听、研读,无法精熟教师职业技能,学生没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头脑中的意识并经由实践和反省,也就没有办法精确而熟练的驾驭这种复杂技能。

除此之外,将师范生专业必修技能课程类型和通识教育课程类型相比较,我们发现师范生专业所涉及的技能类课程相对欠缺,师范生理所当然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很大程度分散在通识教育课程里,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选择留下空间,但没有意识到普遍高师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存在许多漏洞,例如:存在一些滥竽充数的通识教育课程,零散而没有系统,并且其课程设置远远不及必修课专业,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再加上学生辨别能力和积极性的限制,对专业技能的提升难度也随之加大。

表4 肇庆学院师范生专业技能课程分类

表5 肇庆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分类

七、提出对策及建议

师范生竞赛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针对目前指导与推选机制和社会实践衔接方式得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师范生技能竞赛指导机制

高校应树立全局观念和长远意识,真正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首先要严格挑选指导教师,努力为师范生选择教学能力高、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保证指导教师的质量;其次是指导方式方法,主要有耳提面命、言传身教、课堂演示与观摩、反馈与指导;再者要保证指导时间的落实,可以适当减少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例如:可以采取完成一项指导工作相当于2个课时量的方法来提高指导老师的参与积极度,并给与指导教师一定的经济和精神上的奖励和补偿,完成监督和检查;最后是对师范生情境的调节、情感的支持和教学思想进步的引导。

(二)完善师范生技能竞赛评价机制

成立专业评审团队,聘请专业权威人员担任评委,包括中小学校长、教师,高校教师,某一专业技术人员,若竞赛项目改变后,要配套的对评审人员进行培训,做到“随时跟进”、“有备无患”。

(三)完善师范生技能竞赛推选机制

通过解析当前高校师范生竞赛选拔存在的问题,从确立选拔标准、坚持选拔原则、完善选拔程序、改进选拔方式等方面对完善高校师范生竞赛选拔机制进行阐述,以提高师范生竞赛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学生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课堂、竞赛、实习三者紧密联系,形成三者互通机制

1.课堂学习上,一方面,通过采取项目化教学法,即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竞赛与项目教学有机融合,首先要做到将竞赛的内容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遵循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构建一个与技能竞赛相结合的项目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扩充师范生专业技能课程类型,同时对院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恰当的删减增补工作,严格规范教学活动,其课程开展重视度应与专业必修课一视同仁,在为学生的自主选择留下空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社会实践中,通过建立稳固的实习支教基地,缩短师范生的适应时间和指导教师关系稳定建立,有助于师范生对同一问题思考、领悟的连续性。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作为第三方,出面协调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建立实质性意义的伙伴关系,必要时给与政策文件的约束来保证友好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在二者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争取达到“三赢”的效果。同时,高师院校也要为师范生先期培养提供条件,保证参加实习支教的师范生质量可达到中小学的接受范围,中小学校也要强调实习支教生的重要作用,实施一定的措施。否则,相互信任的稳固关系会遭到破坏,不能维持太久。另外,中小学校也应对实习实践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让师范生清楚明确的认识自己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能为其明确进步的方向。

3.采取多方参与的考评模式对师范生技能进行多角度考评。对师范生技能进行考评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实习支教基地指导教师对支教生的测评,主要依据是否能独自完成教案编写;是否能独立授课,并控制课堂,能否进行课后有效指导;是否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是否能完成指导教师的作业等一系列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将指导教师考核和师范生自己总结一起考评,考核成绩以学分制和分数制的形式呈现,通过考核后可以授予师范生实习支教合格证书。可先将教师职业技能知识在技能竞赛中进行预先的演练,如果不在实践前进行技能的演习和锻炼,我们不能确定师范生是否准确无误的掌握此复杂技能,能更好的避免技能培养出现偏差。另一种是先实习后技能竞赛的形式,师范生取得的与实习支教有关的文章可参加技能竞赛学术类的角逐,或者参加技能竞赛中的说课、讲课项目。

另外,可在技能竞赛中设置实习支教专栏,将实习支教作为一个专门板块,主要对象是实习支教的师范生,内容可以分为实习支教基地的中小学校介绍、所带班级和学生的特色描写、实习支教心得体会、实习支教建议对策、开展实习支教报告会、专题讲座等。这样,师范生既可以参加实习支教,又有目标性,为技能竞赛提供素材,也可以为以后的实习生提供预习材料。将实习支教、课程与技能竞赛紧密结合,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能动性,又丰富了培养的途径,使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一气呵成”,形成较为完整和顺畅的“技能培养链”。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必须科学化、常规化、形式多样化。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需要高师院校合理协调课程、竞赛、实习支教等途径,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规范技能竞赛的开展过程,强化教育实践环节,保证每个途径的最优性。正规学习与技能竞赛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参加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训练水平和训练成果,使学生练就较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高师院校自身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制定符合本校和师范生教学能力和技能考评方案,建立多方参与的考评模式,组织师范生通过教师教育学院组织的测试,保证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质量。

八、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师范生竞赛无疑是推动当代大学师范生提高自身素质水平的助跑器,推动师范生的素质提高亦无疑是在推动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华名族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推动高校师范生竞赛工作机制改革与社会实践工作具有刻不容缓性与必要性。

对国家而言,纵观全球教育强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没有哪个国家不会重视培养师范生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简而言之便是以各种规定和奖励制度不停鼓励师范生参与更多的竞赛与社会实践。所以该项工作既体现了时代精神,也体现了我国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对个体院校而言,该项工作增强了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意识。既体现了地方院校办学特色,也发挥了高等院校教育的作用。

目前,如本文引言所述,高校学生竞赛的有效管理研究尚有欠缺。故而在对肇庆学院为例的师范生竞赛做出调查研究后,作为最终落脚点,提出了包括建立健全技能竞赛指导与推选机制;构架课堂、竞赛、社会实践三者紧密联系,形成师范生竞赛管理模式;加大师范生的社会实践参与度等建议。愿对中国教育事业尽份绵薄之力。

[1]刘长宏.四层次三维度学科竞赛体制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09-111.

[2]王盼盼.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基于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平台[D].福建:闽南师范大学,2013.

[3]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3

[4]韩春萌.马豫星.专业技能竞赛与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J].职教论坛,2011,21:78-80

[5]郭辉.李雅琼.综合教学能力导向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模式实践探索[J].科技视界,2015.22:55

(责任编辑:杨怀玫)

何怡娴,女,肇庆学院文学院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班学生。

猜你喜欢

肇庆支教师范生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