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半场运球上篮教学中的尝试
2017-12-01何伟强
何伟强
(鼎湖区凤凰学校,广东 肇庆 526070)
目标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半场运球上篮教学中的尝试
何伟强
(鼎湖区凤凰学校,广东 肇庆 526070)
以初中九年级未接受过系统篮球教学训练的学生为对象,采用目标教学模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学习定点投擦板篮,然后学习定点起跳投擦板篮,学生有了稳定的命中率后,继续学习其他动作,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在中考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的成绩。
初中篮球教学;篮球运球投篮;目标教学模式
一、研究目的
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是体育中考自选项目,从近5年本校体育中考情况分析,选择篮球项目的同学在90%以上。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因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很多同学认为通过练习容易取得好成绩,但考试形式是计时考试,在不熟悉的环境和考官面前,加上考试压力,很多学生会产生怯场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以提高学生动作的稳定性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能力和方法,提高投篮命中率。学生平时命中率高,考试时自信,才能有稳定的考场发挥。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学习定点投擦板篮,然后学习定点起跳投擦板篮,学生有了稳定的命中率后,才能有效地继续学习其他动作。笔者将这种教学方法称为“稳定技术教学”,它是一种目标教学模式。笔者希望通过目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投篮水平,学生在考试时能稳定发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初中九年级未接受过系统篮球教学训练的学生为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实验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检测目标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实验对象
抽取本校九年级2个班选择篮球项目的学生进行实验,九年级1班作为实验班(人数为32,其中男20人,女12人),九年级2班作为对照班(人数为34,其中男22人,女12人),2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班级学习氛围及其对篮球掌握程度平均水平大致相同。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与篮球教学有关的书籍、文献,为《篮球》与体育教学结合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为本研究的实施、分析及最后得出结论提供理论支持。
2.对比分析法。将实验前后学生的篮球项目中定点投篮、投擦板球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研究结果,为验证目标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提供数据支持。
3.调查法。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学生课外交流等形式,及时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该篮球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数据统计法。训练时间为4个月,每个月进行1次测评,收集测评数据,最后一次数据以中考成绩为准,最后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实验计划
1.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1)查阅文献资料,确立研究课题和方向。
2)确定课题,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3)明确课题研究思路、目标和实施细则。
2.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3月
1)2014年9月,进行实验前期测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都进行篮球往返项目技能的测试,收集期初数据。
2)2014年11月~2014年12月学习中评价,在实验班进行学习评价尝试,在中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测评,收集、整理数据,撰写实验中期报告。
3)2015年1月~2015年3月,运用体育学习评价方式,继续对实验班学生实施已进行的评价方式,而在对照班仍按旧的评价方式进行。2015年3月进行后测验(同前测验)。
3.结题阶段:2015年3月~4月
撰写实验报告,完成课题。
三、教学过程与分析
(一)目标教学模式过程与结果
1.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项目的情况对比
表1 实验前男生往返运球投篮成绩统计表 人
表2 实验前男生往返运球投篮命中统计表 人
表3 实验前女生往返运球投篮成绩统计表 人
表4 实验前女生往返运球投篮命中统计表 人
数据表明,2个班学生在篮球往返运球所需要的时间及投篮命中率及补篮次数的情况基本一致,2个班学生存在的差异小。
2.课程培训情况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行进间投篮方式,由学生自由选择上篮方式(“肩上或低手三步上篮”、急停投篮)。学生基本动作掌握后,利用篮球场上的三分线行进运球一次三步上篮的练习以及男生运球3次三步上篮、女生运球4~5次三步上篮练习。运球急停投篮的教学重点放在急停时的运球动作变化上,要求学生运球急停时按拍球的部位由按拍球的后上方变为按拍球的上方,同时身体重心要适当降低,以利于身体减速和做接下去的投篮动作。在教学训练时学生可反复进行运球急停急起的练习,学生需在规定距离内完成规定次数的运球急停急起,以提高学生控球能力。
实验班则采用目标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投篮命中率稳定。教师首先在实验班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篮球的阶段目标。第一阶段意识练习,主要通过定点投擦板篮,让学生先建立定点投篮的意识,让学生明确目标。第二阶段运球定点投擦板篮,投篮时规定只能采用肩上投篮,不能采用三步上篮的方式。第三阶段运球定点起跳投擦板篮,起跳投篮时保持身体平衡,投篮出手时保持球在手中的相对稳定。
教学过程中,我们考虑到学生篮球技术差,控球和调整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选择对投篮力量和弧度相对要求较低的投擦板球的方式进行练习。而影响擦板球命中率的3个主要因素是投篮的位置、擦板的点和球的自转,因此我们进行如下相应地训练。
1)投篮位置的训练。投擦板球时位置与篮板成约40度角,离篮板约0.8~1.2 m这样的点投篮命中率最高。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先用蓝色粉笔在球篮下作出标记,教学中要求学生先慢慢运球到该位置投篮并能熟记于心,直至在不作标记时学生也能准确地运球到该点投篮,如学生在第一次投篮未中的情况下,则强调回到最佳投篮位置,不能在情急下乱投,浪费时间。
2)擦板的点的训练。擦板的点的选择要结合学生差异,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基本区域可以大概定在位于篮圈上方的小方框左右2根边线附近,但不能超过小方框的中心线(垂线),高度以不超过小方框上边线为准。由于学生的意识中一直以为投篮就应该看着篮圈,所以在前期的测试中,我们观察到95%的学生都是以这种方式投篮。针对这种误区,笔者在组织教学时,要求学生在练习中以打篮板上规定的区域为标准,不去看篮圈。刚开始时,学生觉得不看篮圈更难投进,所以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并不是特别认可。随着大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投球准确率的大幅提高,其他学生也及时改正了投球方式,投球的命中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最后学生综合得出结论:投擦板球时只要点打准了,球自然也就进了。
3)球的自转的训练。球的自转在投篮中是影响命中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篮球出手时,通过手指拨动篮球会使球产生自转,转动的篮球在碰板后会产下一种向下的冲力,从而更有利于篮球进入篮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投篮姿势,老师在学生练习时要加强对投篮出手动作的辅导和纠正。笔者安排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即每个学生一个篮球,围着篮球场进行让球自转向上投篮的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和理解球的自转在投篮过程中的作用。当学生对投篮的点、擦板的点及能让球自转掌握甚至熟练后,就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采取限制式练习方法。所谓限制式练习就是在练习中限制投篮位置、擦板位置,要求学生在投篮位置正确的前提下,必须要球先擦到板,再进篮圈,就是我们所谓的定点投擦板球。
为了更好的观测实验班的学习进度,笔者制定了教学进度细目表,详细记录了学生的状况,及时调整策略。经过2个月训练,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教师的上课要求,即做到定点投擦板球并且基本上能做到投一次就进篮,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对照班学生基本情况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很多学生的一次投篮准确率也高,但许多学生尤其是女生依然进步不大。
3.目标教学模式中的反馈控制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对篮球学习的意识及兴趣,笔者组织学生观看篮球比赛录像特别是顶级篮球赛事录像,并给学生讲述篮球的历史、篮球界的一些有趣的事和介绍一些篮球界的名人,使学生对篮球的了解加深,特别是篮球中体现的体育精神、人的意志和毅力、对进球的渴望等,所以很多学生真正爱上了篮球,训练比以前更刻苦更认真。另外,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我们还进行同班同学间的竞赛和测试,并进行拍摄录像、分析动作等一系列活动,由此学生可以得到直观的视觉反馈,加速了形成动作技术视觉表象,更便于篮球动作技术的掌握。
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情况,笔者在教学中期再次对2个班进行测试,得出数据如下。
表5 实验中男生往返运球投篮成绩统计表 人
表6 实验中男生往返运球投篮命中统计表 人
表7 实验中女生往返运球投篮成绩统计表 人
表8 实验中女生往返运球投篮命中统计表 人
针对中期数据,笔者对2个班的后期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实验班加强了学生的速度训练,而在对照班则加强了女生训练。由于对照班女生的投篮命中率不高,所以很多女生产生了畏惧心理,甚至几个女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而实验班的学生虽然在加强速度训练后初期投篮的命中率也有所下降,但还是能做到定点投擦板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命中率越来越高,同学们对篮球的自信心及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
中考来临前,学校组织了模拟测试。按照中考模式,体育老师不得进场,由其他科老师监考。由于改变了考试模式,2个班的学生的心理压力都在考试中体现出来了。
在实验后期的测试中,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其中实验班27人满分以上,男生平均分102.8分,女生104.4分;对照班16人满分以上,男生平均分95.1分,女生95分。
4.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中考篮球项目投球命中的对比
表9 男生往返运球投篮命中统计表 人
表10 女生往返运球投篮命中统计表 人
从表9、表10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班与对比照班的投篮命中要高得多,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目标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中考篮球项目的成绩。
从实验中、后期的2次考核中,对照班有许多学生采用三步上篮的方式。在三步上篮时,他们往往匆匆出手,直接投中少,在重新补篮时没有瞄准就补投,有时球飞得很远或者人已冲入篮下,因没处在合适的位置,一次不中后,心理更紧张,这样就越投越不中,直接影响成绩与信心。
在实验班测试中,由于采用定点投篮方式,学生形成良好的位置和速度感,受影响相对较少,即使不中,球不会飞远,学生都会在习惯位置补投,命中相对高很多。
(二)分析:目标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兴趣
表11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中考篮球项目投球方式对比 人
从表1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班学生基本上采用定点投擦板球的方式,而对照班学生多数学生采用三步上篮为方式,从问卷调查和数据中分析,实验班学生兴趣更浓。投擦板球的投篮方式简单,学生更易学习,目标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中考篮球项目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以促进篮球能力的提高。
由于中学心理特征仍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情感比较内向、敏感、自尊,表现欲望强,在意志上表现出畏难情绪,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特别是篮球是基础差的学生,因而他们在练习时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怕同学取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但又迫于中考压力,不能不练习。提高学习兴趣是学生取得高分的关键,取得高分就必须有高的命中率。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基本到应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篮球项目的兴趣。他们能投中球,就有兴趣,就会不满足,就会主动要求学习较难的技术。在这基础上,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对篮球项目高分产生向往,并不畏困难,认真练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目标教学模式应用于普通选择篮球项目的学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兴趣。
2.采用定点投擦板篮—运球定点投擦板篮—定点起跳投擦板篮的教学步骤能提高学生投篮的稳定性。
3.目标教学模式应用于普通选择篮球项目的学生有可行性和较大的应用价值。
(二)建议
1.倡导在中学篮球体育教学中采用目标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投篮稳定性。在教学中以投篮命中率为重点,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正确理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到教师引导,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基本到应用的循序渐进,进行阶段练习;从教师指导、纠正过度到学生相互帮忙。
3.加强学生体育认知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篮球项目的兴趣。
4.提倡目标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学生容易取得好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目标教学模式会限制部分技术突出的学生发挥,希望能加以改善,使教学活动更加积极有效。
5.建议在中考篮球项目教学时推广目标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选项成绩。
[1]于振锋.篮球[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5-72.
[2]任海东.行进间篮球运球投篮的稳定性——期中与期末考核的调查[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0):15-18.
[3]郑金囤.篮球技战术训练[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18-23.
[4]柴立森.篮球投篮技术教学控制系统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0-32.
[5]周劲.浅谈中考体育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训练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5.
[6]朱国阳.初中生“半场来回运球上篮”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14(2):16-18.
(责任编辑:宋先红)
何伟强,男,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凤凰学校,体育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