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以标准化建设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17-01-25成都市武侯区编办
●成都市武侯区编办
成都市武侯区以标准化建设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成都市武侯区编办
2008年以来,成都市武侯区坚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提升政府形象、创新基层治理、践行为民宗旨的重要抓手,针对“审管一体”运行体制下行政审批多头受理、效率不高,重审轻管、活力不强,制度缺失、监督不严等问题,积极推动以审管分离为核心、以相对集中为重点、以“放管服”为关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初步构建起资源配置集约化、政务服务标准化、监管制约多元化、审批服务便利化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一、推动“三个集中”,变“分散”为“集约”,确保“审管分离”有标准支撑
一是推动行政审批力量集中。撤销13个区级部门政务服务分中心,将分散设立的办事窗口和办件人员归并到区行政审批局内,设投资项目、商事登记、建设房管安监、城管交通、环保卫生食药监、社会事务6个审批业务科室,分社会、经济、建设三类实施管理,实行“一窗多职、一人多专”的运行方式。二是推动行政审批职能集中。把20个区级职能部门承担的127项许可类事项和51项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划转给区行政审批局统一办理,明晰区行政审批局与相关部门的权责范围及职能边界。三是推动行政审批办理集中。搭建统一受理中心、要件审查中心、“三并联”中心、现场踏勘中心和网上中介平台,建立一口统一接件、科室联动办理、一口统一出证的审批模式。
二、构建“三大体系”,变“无序”为“规范”,实现政务服务有标准遵循
一是构建行政许可标准体系。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再造审批流程,约束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制定单个事项的审批办理标准。按照审批依据、审批条件、提交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文本格式等要素,对划转的178个事项明确了办理标准,实现了电子查询和现场打印。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代码管理,并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控管理。利用审批集中、统一办理的优势,再造行政许可流程,实施集约化审批。出台《武侯区行政审批新机制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武侯区行政审批信息通报制度》等制度,优化内部审批流程,加强部门协调,信息共享;按照受理、审查、决定三个环节,编制流程图,规范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各环节办理时限、承诺办结时限等。二是构建标准政务服务体系。建立了审批信息公开、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责任追究等制度。为便于行政相对人提前知晓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流程、办结时限、所需的申请材料等,编制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明确行政许可事项的申请条件和办理流程。出台《武侯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区政务中心制定了《武侯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识应用规范》等标准,对全区13个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87个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实施标准化建设,按照场地设施、对外形象、事项办理、服务质量、监督考评等要求,构建“业务向下延伸,数据向上集中,标准上下贯通”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三是构建专业素养提升体系。成立政务服务培训学校,定期对全区政务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动态调整。
三、着力“三个创新”,变“单一”为“多元”,推动惠民服务有标准引领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O2O线上线下全程免费帮办、“进楼宇进企业”联合年检、审批缺件“容缺办理”、重大项目预报跟踪全程代办等服务方式,大力实施服务流程的优化再造,拓展标准化服务的内涵外延。二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3D实景网上政务大厅、智能政务大厅、协同办公系统等6个服务平台,做好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实现了B2G(政企)、R2G(政民)线上线下全时段互联互通互动。三是创新服务载体。坚持审批向政务中心集中、服务向群众身边贴近的思路,将区级部门下沉社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交由专业化社会组织承担。
四、强化“三种监督”,变“封闭”为“开放”,促进全程监管有标准可依
一是强化内部监督。建立“武侯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制定行政审批信息通报、重大投资项目会审等制度,推动政务服务系统与电子监察系统互通并用,与纪检监察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建立“三位一体”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服务过程可视化、服务质量可量化。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可跟踪、可监督、可公示的公众举报投诉系统,健全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政务服务监督员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外部监督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服务环境、办件质量、作风建设等开展“公众满意度”指数综合动态测评,促进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强化法治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审批、越权审批、超时审批等行为严格追责;建立“千分制”考评制度,对服务质量、服务时间、业务能力进行绩效考核,促进阳光用权和规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