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2017-01-25山西省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7年7期
关键词:事项营商行政

●山西省编办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山西省编办

最大幅度精简审批事项打造审批最少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山西省将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作为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81项,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但对标审批最少省份,对标发达地区后发现,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审批事项还比较多、证明手续还比较繁杂、收费不够规范等问题,需要持续深入推动简政放权。一是减少审批事项。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作进一步清理,对以“红头文件”设定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对外省没有设立而山西省以地方性法规设立的审批事项,确需取消的,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修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建议;对以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向国家有关方面提出修法建议。二是减少申请材料。针对行政审批办证难的问题,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重点清理行政审批办理的各类前置申请材料、证明材料,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凡能通过个人有效证照证明的、凡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凡能通过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解决的,一律由部门提供,提高便民提效水平。三是减少涉企税费。坚持依法依规征缴税费,凡没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一律取消;凡国家和山西省有上下限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按照下限执行。开展城乡结合处涉企“乱收费”清理工作,整治“赞助费”、“过路费”等不合理收费,杜绝收费任性,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最大幅度压缩环节时限打造流程最优的营商环境

当前,一些行政审批在部门的内部审查环节繁多,每个环节都要汇报沟通,企业待批耗时长。有些审批事项需要一个部门审批完成后,才能交到下一个审批部门受理,一些行政审批部门之间的审批事项,又存在着互为前置条件问题。为此,山西省从压缩审批环节和时限上入手,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一是加快推进并联审批、联合办理。创新审批服务模式,全面精简投资建设项目中项目审批、设计审批、工程验收等阶段的审批事项,推行“一门办理”、“并联审批”,全部审批完成时间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最长不超过70个工作日。通过调整、取消、合并、并联等方式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探索多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勘察、联合验收等服务新模式。二是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完善拓展“两平台、一张网”功能,加快建设省、市两级政务服务各类应用系统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推动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相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确保群众少跑腿快办事,不跑腿办好事。三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着力优化提升各级实体政务大厅服务功能,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办理,并对窗口充分授权,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超时问责等制度。推进窗口建设、事项办理、流程优化、服务制度、办事公开、考核评价标准化。

最大限度破除体制障碍打造体制最顺的营商环境

针对监管权责体系不健全,部门间监管职责交错、边界不清,事中事后协同监管难等问题,最大限度破除体制障碍,激发发展活力。一是构建转型综改示范区新体制。把开发区作为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引擎。设立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全面推进体制机制、管理运营、产业促进、金融服务等制度创新。目前正在大力推动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对标一流,创新引领,为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打造政策洼地和发展高地提供体制保障。二是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选择山西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高平市、灵石县作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探索完善审批、管理、监督相互衔接的运行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推广“两集中、两到位”,加强对审批过程和行为的监督约束,形成一口进出、全程监督的“制度+科技”权力运行监督约束机制。三是构建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新体制。加快理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将市场监管、卫生计生、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商务流通、安全生产、城乡建设、城市管理10个方面作为重点领域,理顺权责关系,严格机构设置,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城管+公安”联合执法新模式,逐步形成“城管+公安+规划+食药监+工商+卫生+交通+水务”等相融合的城市综合执法管理体制,破解城市管理执法困境。

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机制最活的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需要部门间的协同配合,需要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构建良好的营商生态环境。一是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取消控编卡、增人计划卡,扩大用人单位的自主权。研究制定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突出贡献人才奖励、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等激励人才政策。二是加快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搭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善山西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山西”网站,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的监管制度。积极推进信用信息产品的使用,将企业信用信息纳入信贷审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审批程序,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三是加快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资源,盘活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库资源,推动平台资源整合和多方利用,逐步推进各级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支撑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通和协同共享,打通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

最大力度推进“效能革命”打造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

要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发展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在软环境建设上先人一步,最大力度推进政府“效能革命”。一是严格落实“13710”工作督办制度。强化督查督办,深化拓展延伸“13710”工作督办制度(注:“1”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当天研究,做到事不过夜;“3”是3天之内要反馈办理情况;“7”是一般问题原则上7天之内解决;“1”是重大问题原则上一个月内解决;“0”就是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现象。构建省、市、县“13710”电子督办落实体系,将重点工程项目、企业技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等纳入平台管理,推动各项惠民利企政策以最快速度落实到位。二是进一步推进工商便利化改革。在“五证合一”改革的基础上,将公安、海关、检验检疫、商务等部门核发的《刻章申请表》、《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企业备案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整合,实现“九证合一”。全面推行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扩大至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三是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健全完善行政效能监察管理制度,做到规定行政行为必须为、按时为、规范为。深化和完善权责清单工作,加大对权力清单以外私自设定和实施其他行政职权,对责任清单必须履行的责任推诿扯皮、懒政怠政和为政不为的查处力度。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及时动态调整“两个清单”,并向社会公布。采取受理投诉和检查、调查、暗访、评估以及电子监察系统实时监控,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职情况实施效能监察。

最大力度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打造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打造最佳营商环境,需要在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切实解决政府服务企业能力不强、基层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一是创新服务理念方式。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开办、成长和退出提供“一条龙”服务,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区分公共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等概念和范畴,对于那些不该政府管的,采用市场机制解决。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多渠道提升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快构建统一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切实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全面梳理涉及群众办事的政务服务事项,逐项梳理基本流程和办事依据,简化无谓证明和烦琐手续,编制公共服务“一表一图一指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简洁实用的办事指引。二是推动机关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2016年用两个月时间组织10712名各行各业干部重点对全省3435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入企上门服务,积极发现问题,创新解决方式,共收集问题8812个,问题解决率达93.94%。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项目落地难、政策兑现难、实体经济融资难、企业经营难、涉企合同“执行难”、群众办事难等突出问题,以开展加快项目落地、重点工程无障碍施工、打击恶意逃废金融企业债务、化解企业担保链风险、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治理等9个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紧盯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严格督查考核。

猜你喜欢

事项营商行政
行政学人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