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意义

2017-01-25杜保友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特色理论

杜保友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 1000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下简称“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新的重大政治判断,也是基于对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而作出的重大理论判断,是我们党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依据实践正确判断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1],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识和探讨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和保证。其所以如此,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来自于现实、又要在现实中加以运用的理论,而社会主义只有是科学的,才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最早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2],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将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首先就要根据实践正确地判断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政策。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在领导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中,面对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曾经深刻地指出: “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3]。正是由于对俄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才在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之后,及时地停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而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找到了一条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正确道路。

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旧中国的实际,正确判断中国革命的历史方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进行的民主革命,在发展阶段上已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据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纲领,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我们一度经历了不能正确判断历史方位、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严重曲折,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基本现实出发,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经过40年的奋斗,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及综合国力都已进入世界前列,党、国家、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九大据此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时代确认,是依据实践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规划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提供了更准确的国情依据,同时也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新时代”蕴涵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发展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则意味着事物发展实现了质的跃升,进化到了新的阶段。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内在地蕴涵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发展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党的八大曾经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过正确判断。八大在《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也恢复了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其后,从十二大到十八大的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坚持这一判断,并且认为,“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7]。

从八大首次提出这个主要矛盾至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行了60多年,改革开放也已经进行了40年。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累积着变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起草过程中,就曾有人提议修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因为时机还不成熟,这个问题未有定论。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调研中,几乎所有的反馈都认为,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机已经成熟”[8],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已明显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

首先,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已显著提高,经济总量自2010年以来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长期处于世界第一,而且许多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平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显然已与现实不相符合。其次,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准确反映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全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9]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正是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需求端和供给侧两方面变化情况的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的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供需矛盾的转变,集中体现了我国发展进入更高水平的阶段以后的新特点。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在实践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所蕴含的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及其实践要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与时俱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新时代”,凝练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与发展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又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长过程的不同时期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是事物发展经过长期量的积累后到一定节点必然会发生的质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量的积累后实现质的飞跃的凝练表达,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未来也将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0],需要在时代和历史方位的宏大坐标中才能准确把握。

与初级阶段的前期相比,新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在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新时代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时代,而不是初级阶段之后的新时代,这就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来正确把握主要矛盾变化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变之间的关系。对此,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根据这一论述和主要任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改革开放到本世纪中叶共70多年的初级阶段大体上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从1978年到2020年,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因为这40多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小康社会,从实现总体小康到建设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从十九大到本世纪中叶,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初级阶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初级阶段。二者之间,有5年的“历史交汇期”。

这样,“新时代”就以其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凝练表达及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过程的历史分期,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四、“新时代”因其完备的理论系统和特殊的时代课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础

新时代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理论命题,在十九大报告中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这一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这一思想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根据十九大报告,新时代理论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新时代的判断依据、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其中,新时代的判断依据、主要矛盾和科学内涵,前文已经作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就是报告分别从中华民族复兴、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三个维度阐述的三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1]。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要在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的发展战略,是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之后,在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即建国一百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丰富内容,已经形成关于新时代的完备理论。

正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一样,“新时代”理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也居于基础性地位,是这一思想的立论基础。其内在逻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顺应时代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系统回答的产物,正是因为有了新时代及其新课题,才产生了这一新思想。

历史的深刻之处在于,“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12],时代及其问题,既催生了新的理论,又是理论由以产生的基础,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回答和解决不同的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已经指出的那样,“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13]。改革开放以后,正是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的回答,我们党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进而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十八大以来,面对几十年高速发展所引发的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早在201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14]这些问题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突出的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民生领域短板凸显、反腐败斗争任务艰巨等,汇集到一起,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个时代课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系统回答,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这个思想体系所包含的“八个明确”的核心内容、“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都立基于新时代这个大背景。可以说,新时代提出了新课题,新课题催生了新思想,新时代、新课题、新思想互相标注,但新时代是基础,自然,新时代理论就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础。

总之,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才再次将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置于新的现实基础上了。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9:53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9:523.

[3]列宁全集(第34卷)[M].人民出版社,1985:466.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7:8.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2.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人民出版社,1985:63.

[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M].人民出版社,1997:18.

[8]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诞生记[N].人民日报,10-28.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61.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7:9.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7:8—9.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289.

[13]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35.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401.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