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词中 “帘”意象的文学意蕴

2017-01-24郎思文王大恒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宋词物象词人

郎思文 王大恒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宋词中 “帘”意象的文学意蕴

郎思文 王大恒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帘意象不仅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更附着了很多创作主体的情感意志。本文探讨帘意象的文化内涵,对其初始意义进行追溯。文学意象本质上又是审美意象,它既要从物象中脱离出来,又要附着上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帘意象承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蕴,开拓了一个色彩斑斓、曲折深静、朦胧隐秘的审美想象空间。

“帘”意象;文化内涵;情感

意象的最初本质往往就是一种物象,文学作品中的许多意象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常见的物象,尤其是那些具体可感的意象。意象的文化内涵与文学意蕴与其物象原型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帘意象从最初作为一种家居用品,到成为一个文学意象,必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任何人为存在的事物,无不因为人的思维而存在;而任何民族的思维,必定深受该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探究帘意象的文化内涵,就要对其初始意义进行追溯。帘意象之所以成为意象,是因为它已经超越了物象本身,它不仅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更附着了很多创作主体的情感意志。文学意象本质上又是审美意象,它既要从物象中脱离出来,又要附着上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要饱含创作主体的情感意志,最终向读者传递独特的审美内涵,开拓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一、帘意象的文化内涵

帘无论是作为一种实物,还是一种文化符号或者文学意象,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在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中,它被不断地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打上了深刻的历史文化烙印,其文化内涵已经超越了其自然属性与经济价值。

(一)帘与隐私观念

帘的本义就是一种遮蔽之物,悬挂帘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保护隐私。因为帘能使处于帘两边的人不能直接相互看到对方,即使能看到,也只是透过帘的缝隙隐隐约约地看到,并不真切。即使是隔了重重的帘幕,照样也可以听到隐隐约约的笑声和窃窃私语,这无不让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心族动摇,好奇心顿起,继而产生种种遐思与猜想[1]。

正如《释名》中所说的:“廉也。自障蔽为廉耻也。”可见早在汉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帘有障蔽廉耻的作用。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最普遍的隐私无非就是家丑,正所谓“家丑不能外传”。而悬挂于门窗等处的帘,正好就能够很好地把家丑遮掩起来,不为外人所知。从深层次来说,这就是儒家礼乐文化深刻影响下的产物,使得世人极其注重伦理防卫,宁愿自欺欺人,也绝不以丑陋的一面示人。

(二)帘与阶级观念

古代的中国阶级壁垒森严,权力牢牢掌握在统治者——皇帝的手中,统治者的皇权意识非常重,总会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各级的权贵们,自然也会尽力维护其阶级利益,在平时的衣食住行中,总是刻意通过特定的方式保持与其他阶级的距离,而帘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中国古代的社会,就是一个以帘箔、屏风、帷幕等将不同的人们分割成不同的阶级的社会[2]。例如“屏”原来指的就是帝王或者诸侯家中置于大门内外的一面小墙,用以阻挡外面路人的视线,《礼纬》释之曰:“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在路门之内外。”不要说天子诸侯们与普通百姓之间会有森然的壁垒,就是他们内部也是如此,他们宫中或者家中对的屏布设,都是有讲究的。

二、帘意象的情感色彩

宋代的文人是不幸的,政治仕途上的不断受挫让他们渐渐消沉。宋代的诗人也是不幸的,因为理学之风的盛行让他们内心受压抑的情感无法表达。而宋代的词人是极幸运的,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很聪明的解决办法,就是让诗词分工,找到了一种可以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倾泻的文体——词。词作为一种韵文体,有着强烈的抒情性,而这种抒情大都是偏于含蓄隽永的。词人往往会将内心的情志倾注于意象之上,使之披上丰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帘意象就是一个典型。现择其两种最经典的形态简要论之。

(一)帘意象与孤寂闲愁

一般而言,帘与人类居住的建筑物关系密切,在涉及到帘意象的宋词之语境中,其抒情主人公的处所往往都是室内,而词的抒情,就是在这种语境下进行的。词人们为抒情主人公设计了这么一个独特的生存空间和生活场景:她们独自一人或在室内无言静坐,或长吁短叹,或低头沉思,或辗转难眠,或追忆往事,或夜半梦断。

宋代词人中,布衣词人甚少,而贵族词人甚多。这些人经济富裕,衣食无忧,整天耽于吟风弄月,填词的时候,往往爱写一些内心无端的幽怨。但是这些幽怨却并不是真正的生理上的痛苦愁闷,而是一种无名的哀乐,要作者自己去寻找闲愁的根源,也未必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闲愁在词中的表现,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淡淡的怅然若失之感。它悄然而来,又飘然而逝,就如海市蜃楼一般若有若无。帘意象在这些词中,似乎都成为了抒情主人公孤寂、闲愁之情的催化剂,而“帘”本身也多少地披上了孤寂、闲愁的色彩。

(二)帘意象与漂泊之感

宋代的城市经济发达,全国各地都有不少的大城市,吸引着很多人从四面八方过来,争相在大城市里面寻找立足之地。宋代实行的文官制度使文人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而大开科举之道、取士的人数连年激增,更是使得无数寒门学子趋之若鹜。而当这些人通过科举而谋得一官半职之后,人事上的异动使他们要不断地在不同的地方之间迁徙。如果不慎得罪朝廷、就可能被长期流放到远方,一辈子只能望乡兴叹。[3]事实上,在宋代有这类人生经历的文人相当多,有时候甚至这些经历都曾经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当他们在怅然登楼、卷帘远望之际,遥想故园,心中不免产生漂泊流离、孤旅天涯之慨叹。

三、帘意象的艺术功能与审美内涵

前文已经从多个角度对宋词之帘意象进行了解读。作为一个文学意象,帘在宋词中扮演了多重的角色,在词中发挥着多方面的艺术功能。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从本质的角度来说,构筑词的意境才是意象最重要的功能[4]。帘意象以其丰富的审美内涵,为词营造了色彩斑斓、图案丰富、朦胧隐秘、曲折幽深的审美意境。

(一)提供独特的视角

对于常人来说,建筑物的最基本作用就是为人类提供一个遮挡风雨的场所。但是人居住在室内,又必须保留一定的与外界进行沟通的通道,于是就有了门窗的存在。而眼睛想必是人类最常用的感觉器官了,室内之人在俯仰之间,往往都会有意无意地透过门窗去观看室外的事物。由于帘主要是悬挂于门窗等室内外的交界处,因而帘就成了人类视觉活动的必经之处。帘意象在词中,就如一根指挥棒,引导抒情主人公把视觉和听觉向着某一个方向聚焦,让他们的所见所闻掀起内心的阵阵波斓。

(二)创设特定的场景

文学作品往往就是一个时间与空间组成的坐标系,在叙事性作品与抒情性作品中尤为如此,而其中的意象就是这个坐标系上的某一个点,在文学作品中都需要依赖某种时空坐标而存在。因为文学的思维就是形象的思维,而文学思维形象性的一大表现就是,文学作品往往就是一个形象的高级形态——意象的世界,在诗歌作品中尤为如此。帘意象在宋词中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很多不同类型、不同作用的意象群所组成的空间中存在的。从抒情的角度看,词中情感的抒发,往往都要借助于抒情主人公去表达,而抒情主人公所在的处所,并不是一间空荡荡的房子,而是由帘以及其他诸多意象所组成的空间之中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帘意象在词中就起到了创设场景与氛围的作用。

四、结束语

帘意象在宋词中的高频出现,有着其深刻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宋词中描述当时人烟密集常有“帘幕万家”之语。于酒肆妓馆等高级娱乐消费场所而言,不同的帘幕往往就是其行业的标志物。宋代特殊的文官制度,使文人的性格在不断遭遇政治挫折之中渐渐走向内敛与自闭,转而向词中去表达其心声,词中之帘不仅仅是女性抒情主人公的居所之物,更是词人自闭心灵的遮蔽物。

帘意象本为生活中一种具体可感的物象,由于其具有某些现实的功用,渐渐地被人类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进而进入文学的世界成为一种意象。词人常常通过帘意象去表现孤寂闲愁、漂泊之感与思恋之情。帘意象在宋词中有着起到了提供独特视角、创设特定场景、开拓词意境等功能。

总之,帘意象承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蕴,开拓了一个色彩斑斓、曲折深静、朦胧隐秘的审美想象空间。其在宋词中的高频出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局部风貌,让后世读者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1]宗自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30.

[2]陈从.周梓翁说园[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7-14.

[3]周扬波.宋代士绅结社研究[M].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

[4]吴怀祺.宋代史学思想史[M].黄山书社,2002.

I207.23

A

郎思文(1989-),女,满族,吉林人,硕士,长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唐宋文学;王大恒(1973-),女,汉族,副教授,博士,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魏晋六朝及唐宋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宋词物象词人
半小时漫画宋词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半小时漫画宋词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品读宋词
词人的职业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