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炕在当代民居中的变迁
2017-01-24吴敏
吴 敏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浅谈炕在当代民居中的变迁
吴 敏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炕是中国北方居室中常用取暖设备,是北方先民们从穴居状态走向平原的标志,北方的人们对炕有着深厚的感情。本文通过炕的起源以及对与炕有关习俗的阐述,探讨炕在室内设计中的变迁,弘扬传统的炕文化,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炕;习俗;民居;变迁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与猿有了本质上的区别,火的使用对人类文明的起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原始人用火来照明、烧烤、取暖,因此对火的依恋传承着人类生生不息的温情渴求。炕的出现和人类利用火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当我国北方的居民将火引入室内用于取暖,就开始了围绕炕而生活的生存方式。
一、炕
炕是中国北方农村住宅里常见的传统家具,它是用砖或土坯砌成,上面铺席,下有孔道与烟囱和锅灶相通,是可以烧火取暖的床。从我国的东北到西北以及华北的广大地区,不仅农村,甚至在城镇周围地区的一些民居家中都可见到炕,可谓是北方的“特产”。在我国,有“南人习床、北人尚炕”习俗。这一习俗的形成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了生活习惯的不同。南方气候炎热且潮湿,人住在竹、木床上,上下悬空,利于空气流动,既凉快又不易受潮。北方气候寒冷,居民们通过在内部居室中心设置火塘来御寒,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不再在室内生火,而是把床和炉灶二者合二为一,炉灶设在床底下,即“暖床”,也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炕。只要用炉灶烧柴做饭烧水,炕就是热的,这充分地利用了能源,也充分体现了节能的优势。
(一)炕的起源
据张国庆的“北人尚炕习俗的由来”一文考证,在隋唐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居民开始尚炕。《新唐书·高丽传》载:“(其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据此断定,最初发明炕并以炕代床的,是生活在东北的高句丽人。而后传至东北各民族之中,接着又传至黄河至秦岭以北等地区。然而,2006年4月,河北省徐水县东黑山遗址发现了西汉时期房屋两烟道火炕,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炕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汉代建筑史研究空白。由此证明,中国火炕起源高句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炕是由我们汉族人发明的。可以说,我国北方山地的先民们为了适应寒冷的生存环境,逐渐发明了火炕,依靠这种最独特的取暖方式,他们从最初御寒方式的穴居状态,逐渐走向平原。
(二)与炕相关的习俗
俗话说的好:“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千百年来,这恐怕是中国农民最原始而真挚的梦想,虽然平凡,却无处不洋溢着一种幸福。在这里,“炕”不只是家居陈设,而是家的代名词;“炕”不只是休息的地方,更是孕育爱情、生儿育女的重要场所。
人在炕上出生,在炕上长大,在炕上老去……在北方的农村,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炕上度过的。在寒冷的冬季,大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喜欢在炕上休息,喜欢在炕上吃饭,从而赶走一天的疲惫和寒冷。孩子们喜欢在炕上读书写字玩游戏。炕头离灶膛最近最暖和,平时是老人们的地盘,小辈们是不能随意占用的,除非老人们允许,小辈们才能坐一坐。炕中间是大人们的活动场所,平日里摆上一张炕桌,喝茶、抽烟、聊天、下棋,或者商讨着家里的大事。北方农村的人们爱串门,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没事时喜欢坐在热炕上,拉拉家常,说几句知心话。家里有客人来了,第一句客气话就是要请到炕上坐一坐、歇一歇、暖一暖。客人的亲疏根据坐炕上的位置也可以看出,亲近的就会热情地说:“快脱了鞋往炕里头坐。”将客人请到炕头位置或炕中间的正位。如果是一般的客人,那就只会请到炕中间的位置盘腿而坐。如果是生客,只能在后炕的炕边沿位置坐一会儿。炕也是北方农村结婚的重要场地。结婚前一日布置好新房后,由小男孩先睡在上面,俗称“压炕”。迎娶之日,新娘被迎到炕上,并端坐在炕里角。有些地区,还会先举行个简单而神圣仪式:家里的人给灶膛里点燃一把柴火,让烟火穿过炕洞从烟囱里袅袅升起,意味着一个家族香火的延续。晚上在炕上举行合卺仪式。
炕是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人们尽心尽力地美化它、装饰它。在炕的边上放上矮柜,俗称“炕柜”,用来收纳衣物,白天也可以将被褥都叠好放上面,美观又不占用活动的空间。为了避免炕围墙皮脱落而磨坏衣服,人们在炕周围的三面墙上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由画匠绘制的装饰彩绘,我们称之为“炕围画”。 炕围画的图案内容多为吉祥喜庆之类,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希冀,同时也是文化传递以及风俗、习俗和情感展示的平台。
二、炕的在当代民居中的变迁
炕的历史久远,体现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社会风尚的变迁、材料和技术的变革,在炕这个设施上表现得十分明显。炕是一个温暖的地方,如今在中国北方很多地区仍在使用。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改造,一方面,一些人仍然使用着传统的炕,他们在没有改变炕结构的情况下,在炕的外观上贴上了瓷砖,上面再铺上了木板,比以前的炕更好看了。另一方面,一些家庭中原本使用的炕被高楼大厦里的空调、暖气所取代。即便如此,人们对炕仍有着深深的眷恋,它在当代的民居中一直延续着……
(一)形态的变迁
现今,不管炕的形态如何变迁,人们对炕的热情始终未变,依然喜欢在炕上喝茶聊天学习,依然喜欢在炕上招待客人。
1.现实形态的变迁
吊炕,是一种新式的炕,按照燃烧和传热的科学原理,合理地进行了设计。在外观形态上,改变了原来的落地式,用砌砖腿做烟道当过梁,上铺水泥板,将炕悬起来,炕沿四周贴上白瓷砖。吊炕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炕内十分宽敞,排烟也很通畅,结构非常合理,炕温能做到按季节所需调解,温度适宜,不仅热效率高,而且外形美观,型为床式,被称为农民家中的“席梦思”。
地热采暖,在一定程度上是火炕的一种演变形态。采暖管全铺在地板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温度变化缓慢,散热均匀,并且具有舒适、卫生、保健、节能以及节约空间的特点。使用地热采暖,热气自下而上,使室内温差平衡,给人以“脚暖头不热”的感觉。
2.概念形态的变迁
追求生活品质的现代人,可能不需要炕这种物质形式。但千年来的炕文化却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在农村,人们喜欢盘坐于炕头,看着自己的院落,看着自己曾亲手栽种的果树、蔬菜、花卉,看着自己熟悉的鸡、狗、猪,是那么的安逸自得。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在享受着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仍怀念着炕带来的那份安逸、那份惬意。所以人们喜欢把窗台处加宽,捧上一杯茶或一杯咖啡,盘坐在这方寸之间,举目四望,享受这片刻的安宁;人们喜欢利用客厅窗边的位置设置个地台,人们在地台上悠闲地聊天、喝茶、嬉戏;在儿童房中,床被设计成不会发热的炕,上面铺上被褥就可以睡觉,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又扩大了孩子的活动空间。这就是炕的形式又一再现与还原,存在的不是炕的本身,而是炕的精神、对炕的情感。
(二)技术的变迁
近年来,随着观念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传统的炕灶进行着一些有益的变革。
其一、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成为未来人们努力的方向,在农村,改善厨房卫生条件、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以及提升家庭健康状况已成为新时代人们最为迫切的诉求。省柴节煤炉灶炕的推广,节约了能源,使室内空气得到显著改观,同时,有效地遏制了乱砍乱伐和浪费现象,改善了正在恶化的生态环境。
其二,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脚步的加速,居民们从平房搬进了高楼,睡惯了硬炕的人们在床上睡觉的时候总是感觉不自在,可是在家里再盘上一铺大炕似乎也有了困难。电暖炕的出现,让住进高楼的人们依然能踏实地享受着“热炕头”,这些炕可以是木头框架,也可以用水泥、砖头做框架,外面用木板做好墙围子。炕的表面是下凹的,铺上电热板,然后铺上凉席、被褥,就成为了新式的“电炕”。原来放在炕上,用来收纳衣物的“炕柜”,做成了储藏柜的样式被设计在了电炕的下面,节省了许多空间。
(三)炕围画的变迁
炕围画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并造就了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使其成为一支个性鲜明的民间艺术奇葩。遗憾的是,炕围画这种民间文化艺术,在农村旧房改造时,已荡然无存,只有边远地区依稀可以见到。但是,炕围画在现代墙绘艺术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有些现代墙绘借鉴了炕围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纹样、传统图案以及传统装饰色彩这些元素,有效地营造居住空间的文化氛围,同时传承了北方地域文化中的风俗与习俗。
三、总结
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炕文化博大精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仅百姓睡炕、达官贵人睡炕,就连皇帝也睡炕,可如今,很多年轻人的房间里,炕已经被床所替代,只有一些老人的房里还可以看见炕的身影。因此,研究炕的形态变化,倡导炕的有效利用,对于弘扬传统的炕文化,从而优化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张国庆.“北人尚炕”习俗的由来[J].北方文物,1987(3).
[2]黄燕虹.漫话紫禁城里的炕[J].紫禁城,2014(S1).
TU8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