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变迁对社区建设作用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姜家营村为例
2017-01-24范航
范 航
(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民族关系变迁对社区建设作用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姜家营村为例
范 航
(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人们生活文化共同体,民族群体具有语言、地域、经济和通过文化表现的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中民族关系逐步构成,作为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民族交往包括民族之间接触、交际、联系、协作等,是一种同时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整合的过程。民族关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在不断变迁。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姜家营村的考察,来探讨民族关系的变迁对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变迁;社区建设
民族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人类社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人种属性是民族的基本属性,这表明民族是不断活动和发展着的,影响民族的因素涉及到社会以及民族自身的生产和发展,涉及到历史关系、社会关系和种群关系,所以即是动态的,也是历史的。作为一种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民族的基本特征包括地域、经济、语言和通过文化表现的心理等方面,这些特征体现出民族关系是一种自然体,也是民族关系存在的表现面和民族交往联系的接触点,是民族之间产生联系的前提和结果,贯穿于民族联系与交往的过程中。[1]
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构成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必然发生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包括民族之间接触、交际、来往、联络和协作等,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整合过程。在表现形式上包括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交往的形式表现的民族关系、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和以曲折的方式表现的某种民族关系,在内容上包括政治上的联系,经济上的分工、互相交流、协同合作,文化上的交流、影响、吸纳以及社会生活上的族际婚姻等。民族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利益是民族交往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上的需要。所以,民族关系是一种同时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关系。[2]
一、民族地区社区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姜家营村为例
(一)姜家营村的基本情况
姜家营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个典型的蒙汉聚居区,位于玉泉区小黑河镇,全村户籍人口170余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35人,约占总人口的80%。姜家营地势平坦,占地面积3200亩,其中耕地1600亩,草滩700亩。目前,姜家营村主导产业以种植为主,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
结合姜家营村的社区建设考察来看,村中外来人员的数量已超过姜家营村户籍人口的数量。这必然会使姜家营村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冲击,随着群体以及其个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姜家营村的民族关系和人际交往关系也进行了重新构建。
(二)姜家营村的民族关系变迁过程
1.族际交往
在族际交往方面,姜家营村的蒙汉村民之间、村民与外来人员之间、外出工作人员与当地居民之间都有着非常良好的互动交流,这种现状也是由浅及深、不断发展才能形成的,因为姜家营村的蒙族人与汉族一起生活了一个世纪有余,生活方式等方面基本上已经被汉族同化,所以在交往时完全不会因民族身份的差异而产生不便。
2.居住格局和通婚
居住格局和通婚方面,两个民族居住在同一个区域内,没有出现隔离居住的状态,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同时在同村村民之间、村外人员之间都有相互通婚的现象,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在姜家营村的村民中并没有出现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
3.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方面,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并且随着民族的不断繁衍与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当不同民族之间开始接触时,碰撞最激烈的必然是文化上的,主要表现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但是在长时间共同的经济生活交往中,这种差异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在姜家营村中,蒙古族已经完全熟练地掌握了汉语,语言方面的障碍完全消失,而风俗习惯主要表现在饮食、节日和服饰上,在笔者的调查中,姜家营村的蒙古族在这几个方面已经与汉族没有太大差异。
4.民族冲突
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体现在民族冲突上面。一般而言,民族冲突对民族关系造成的伤害与冲突的程度成正比。根据笔者调查,姜家营村邻里之间相处融洽,近年没有发生过民族冲突事件。
综合这四个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姜家营村蒙汉两民族的村民在经济生活、文化适应中相处融洽,这为社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姜家营村民族关系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一)外来人员增多
在姜家营村,外来人员的增多主要原因归结于裕隆商业园区的发展。自21世纪初期园区进驻姜家营村以来,发展迅速,企业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员来这里打工。随之,村中不同个体的人际圈和交往方式都有所变化,姜家营村内部的民族关系在很多方面也得以重构。比如在居住方面,外来人员来到姜家营村之后会有一部分人租住当地村民的门房,村民的居住环境有所改变的同时,民族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二)外出工作人员增加
前文提到,裕隆工业园区入驻姜家营村并买下了大量的草场之后,草场面积大幅度减少,而牧业的生产需要大面积的草场才能承载一定数量的牲畜,以畜牧业维持生计的牧民必须拥有一定面积的草场,这种情况导致了姜家营村养殖业的迅速衰落,村中的一些人开始去外地寻求工作,在与外界新环境的互动下,也会给姜家营村的民族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姜家营村内部
随着姜家营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等因素,村民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姜家营村新建了公共娱乐场所,包括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们,这种公共场所可以进一步加强村民之间、村民与外来人员的交流联系,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民族关系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民族关系变迁对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探讨民族关系对社区建设的作用时要注意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民族关系是动态的,是民族之间以各种形式进行互动的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需要互动的“舞台”,时间上则表现为一定的持续性。二是民族关系具有时效性,即民族关系只要一发生,都会对相应的民族甚至是对社会发生一定的影响与作用。
如果一个民族或者是团体处于封闭状态,不进行任何程度的开放,不与其他民族和团体进行任何形式上的交往,那么不仅不能让其有任何发展,而且必将会导致这个民族的迅速衰退或者消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的。因此,一般而言,社区的开放程度越高,那么其发展程度往往越发达,同时,也与其内部民族关系和谐与否、密切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民族和团体之间通过交往互通有无,互相吸收先进的文明和技术,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基于这些,民族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民族之间传递或者交换“能量”的过程。
四、姜家营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建设和谐社区的关键点包括坚持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加快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市、乡镇之间的人员流动日趋频繁,人员数量和结构日益复杂,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进入社区给社区管理带来新的难度。
(二)自身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农牧业的发展,农牧区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将这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和城镇。
在姜家营村,绝大部分的中青年人都是失业呆在家中,一是因为村民们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传统的农牧业,随着姜家营村养殖业的衰落,他们的粗放为主的生产方式、较为单一的知识结构以及现代技能素质的缺乏等缺点使得他们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导致企业雇佣大量外来人员,使村民们无业可就、无法分享工业化发展的成果。并且裕隆工业园区的管理人员也以“当地人不好管理”为由,不愿意雇佣本村村民。
五、总结和思考
良好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而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是良好的民族关系形成的重要条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各民族在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姜家营村,不同民族的村民间形成了团结友爱、互助互利的交往关系,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上并没有因为民族的身份受到困扰。随着裕隆工业园区的开发,劳动力的流动数量和范围都在不断地增加,大量的外来人员在姜家营村工作生活,使其民族关系更加复杂多样,而村民们对这些外来人员也予以包容和接纳。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民族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交往和寻求工作进行社会活动,这能够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加快社区的发展。
[1]金炳镐,青觉.论民族关系理论体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2]金炳镐,严庆,杨成.民族关系构成方式——民族关系理论研究之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8.
D6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