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山东省滨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2017-01-17刘风仙聂勇光聂翠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哨点滨州市食源性

刘风仙,聂勇光,聂翠芳

(1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滨州 256600;2高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高青 256300;3煤炭总医院,北京 100028)

2015年山东省滨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刘风仙1,聂勇光2,聂翠芳3

(1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滨州 256600;2高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高青 256300;3煤炭总医院,北京 100028)

目的:对山东省滨州市2015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的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或减少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登记,收集病人基本信息、发生场所、临床症状和体征及饮食史,分析2015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结果: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月份为10月,第一、三、四季度病例数均保持较高趋势,共发生616 例,占病例总数的84.50%;病例中26~35岁年龄组人数较多,占19.48%;职业主要为农民,占58.85%;家庭是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进食场所,占64.47%;果蔬类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占41.02%。结论:应加强对滨州市食源性疾病的季节性监测,对发病率高的人群及家庭食品卫生知识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同时加强餐饮环节的卫生监管,尤其是果蔬类食品。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监测分析

食源性疾病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1],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2]。WHO指出,目前发现的食源性疾病只是冰山一角,食源性疾病是公共卫生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3,4],掌握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是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基础。本文拟对2015年滨州地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或减少本地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5年1—12月滨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点上报的符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调查病例定义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

对2015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接诊医师负责的符合调查病例定义的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生场所、临床症状和体征、饮食史等,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时间分布

2015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4、5月份病例数较少,10月份病例数形成高峰,四个季度中第一、三、四季度病例数均保持较高趋势,合计约占病例总数的84.50%(图1)。

图1 2015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病例

2.2 人群分布

2.2.1 性别分布 男性366例、女性363例,性别比为1.01∶1。

2.2.2 年龄分布 平均年龄为42.8岁,其中年龄最小的为61天、年龄最大为92岁。26~35岁组患者最多,占19.48%;6~15岁组最少,占3.30%(表1、图2)。

图2 2015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病例不同性别年龄的病例数量分布

2.2.3 职业分布 农民最多,占58.85%;学生次之,为8.64%;餐饮食品业最少,仅1例。其他依次为干部职员42例、离退人员27例、家务及待业24例、托幼儿童20例、工人9例、教师9例、民工8例、散居儿童7例、医务人员4例。此外,还有86例未分类(表2)。

表1 2015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年龄分布

表2 2015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病例不同职业的病例数量分析表

2.3 食源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分布

2015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729例,典型临床症状是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在监测数据中,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占84.09%、恶心病例占 81.21%、呕吐病例占 72.15%、腹泻病例占68.72%、发热病例占11.52% (图3)。

图3 2015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病例主要临床症状数量分布

2.4 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就餐场所

引起食源性疾病就餐主要场所为家庭占64.47%,其次为街头食品占2.47%,再次为学校食堂1.65%(图4)。

图4 2015年滨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病例可疑暴露食品进食场所分布

2.5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食品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食品主要为果蔬类,占41.02%,其次为肉与肉制品为16.19%,再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0.15%、粮食类及其制品9.05%、菌类及其制品4.66%。

3 讨论

山东省滨州市自2014年开始通过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对食源性疾病进行监测,本文通过对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滨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作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决策及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从病例分布时间来看,第一、三、四季度病例数均保持较高趋势,尤其10月份,食源性疾病高发,可能因为10月份是气候冷暖交替的季节,食物一旦存储或食用不当极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在食源性疾病高发月份,应加强监测。本次监测显示,发病人群大多集中在16~35岁青壮年,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就餐地点及就餐习惯有很大关系,该年龄段的学生、青年工作者都极易在食堂、快餐店、路边摊等卫生较差的场所就餐,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几率较大。监测病例的职业分类中,农民患病者较多,且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可能与农民的食品安全认知程度差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加强农村预防食物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对农村家宴的卫生监督管理及其重要[5]。

滨州市食源性疾病以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表现为主要症状,一般都有相应的可疑食物饮食史,果蔬类所占比例较大。流行病学角度表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容易作为病原体传播媒介引发食源性疾病[6]。本监测还发现,食源性疾病高发场所为家庭,其次为街头食品。餐饮食品加工不当或生食是食物中毒的首要原因[7]。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卫生行为,不科学的食品生产、加工、采购和贮藏,都会增加患食源性疾病的可能,说明滨州市食源性疾病不仅受气候变化、季节食品腐烂变质,易食生冷食品,蚊蝇滋生、活动度增加等因素相关外,食物来源、制作过程以及就餐环境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对本市居民的健康宣教,普及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且应加大对餐饮环节的卫生监管力度。

食源性疾病重在预防,应加强对滨州市食源性疾病的季节性监测,对发病率高的人群及家庭食品卫生知识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同时加强餐饮环节的卫生监管,尤其是果蔬类食品。同时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尽可能全面揭示本地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的分布变化等流行特征,从而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做好预警、预报保障工作。◇

[1]刘秀梅,陈艳,郭云昌,等.2005 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J].中 国 食 品 卫 生 杂志,2008,20(6):506-509.

[2]景钦隆,毛新武,刘于飞,等.2010年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1):8-11.

[3]李剑森,梁骏华,柯碧霞,等.2012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食品安全与营养,2013,39(6):10-16.

[4]戴月,袁宝君.江苏省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的分析[J]. 中国实用医学,2010,5(1):266-267.

[5]万蓉,王晓雯,李娟娟.2011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5):51-53.

[6]刘璐,白光大,邢扬,等.2013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7):886-889.

[7]樊永祥,刘秀梅.食源性疾病控制与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170-174.

(责任编辑 李婷婷)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for Foodborne Diseases in Binzho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2015

LIU Feng-xian1,NIE Yong-guang2,NIE Cui-fang3

(1Bin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inzhou 256600,China;2Gaoq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aoqing 256300,China;3China Meitan General Hospital,Beijng 100028,China)

【Objective】To preliminarily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and epidemic trends of foodbrone diseas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foodbrone diseases in Binzho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2015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 Surveillance date about patients’ basic information,happening place,clinical symptoms,and diet history were collected from sentinel hospitals and epidemic features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Binzhou city in 2015 were analyzed.【Result】A total of 729 foodborne disease were reported in 2015.The surveillance date showed that the peak of the incidence rate was October.A total of 616 cases maintained high trend with the first,third and fourth quarters,accounting for 84.50%.The foodbrone diseases mainly occurred in the 26~35 year-old age group,accounting for 19.48%.The peasants were major part in foodborne diseases,accounting for 58.85%.Families were the main places for the occurrence of foodborne diseases,accounting for 64.47%.Fruits and vegetables were the leading cause for foodborne diseases,accounting for 41.02%.【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easonal surveillance capacity of foodborne diseases.The crowd of high incidence and home should be educated in food health knowledge.Sanitary management of the dining links and fruit-vegetable food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odborne disease;food poisoning;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作者简:刘风仙(1982— ),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卫生。

猜你喜欢

哨点滨州市食源性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运行情况分析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关于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解读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振聋发聩·合力助推接触镜安全 2017全国接触镜安全监控峰会暨全国角膜塑形安全监控哨点单位第二届联席会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