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福建省福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2017-01-17廖冬冬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12期
关键词:溶血性弧菌食源性

廖冬冬,刘 建,张 昊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 350004)

2015年福建省福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廖冬冬,刘 建,张 昊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 350004)

目的:了解福州市2015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为减少食品微生物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抽取10类共204份食品样本,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霍乱弧菌、广州管圆线虫等的检测。结果:全年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2株和寄生虫3份,总体检出率为7.3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12.20%。10类食品中动物性淡水产品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3.81%,其次为桶装饮用水11.54%。结论:不同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不同,福州市以水产中副溶血性弧菌和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较明显。

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与分析

食品安全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有报道显示全世界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70%是由于食用了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或者水导致的,因此建立食源性疾病的预警系统和食品安全的监测体系至关重要[1]。福州市自2002年以来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陆续承担着相应的职责,并在逐年加大监测和监督力度,减少食品污染的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2]。为掌握2015年福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根据《2015年福州市卫生计生系统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监测,采集超市、农贸市场、网店、餐饮等不同环节市售食品样品,包括肉与肉制品、动物性淡水产品、鲜活螺、调味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沙拉、寿司、饮用水、蛋及蛋制品和网店自制食品,共10类204份样品。

1.2 检测项目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霍乱弧菌、广州管圆线虫。

1.3 方法

采样和检测方法均根据GB4789和《2015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相关要求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类食品致病菌总体检出情况

2015年福州市共采集了不同环节市售食品样品204份,包括肉与肉制品32份、动物性淡水产品21份、鲜活螺30份、调味品22份、焙烤及油炸类食品(裱花蛋糕)10份、沙拉22份、寿司20份、饮用水26份、蛋及蛋制品11份(分别检测蛋壳与蛋内容物)和网店自制食品10份。10类食品致病菌总体阳性检出率为7.35%,其中动物性淡水产品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3.81%、其次为桶装饮用水11.54%、鲜活螺为10.00%,鲜蛋为9.09%(表1)。

2.2 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

全年检测达641项次,检出致病菌12株和寄生虫3份,分别为动物性淡水产品中的5份副溶血性弧菌(合格率76.2%)、肉与肉制品中2份沙门氏菌(合格率93.8%)、蛋壳中1份沙门氏菌(合格率90.9%)、寿司中1份蜡样芽胞杆菌(合格率95%)和饮用水中的3份铜绿假单胞菌(合格率88.5%),同时在3份鲜活螺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合格率90%)(表2)。

表1 各类食品中不同致病性微生物的检出情况

表2 各类致病菌监测结果

3 讨论

随着《食品污染物监测平台》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建立,使得我们能随时主动的对分散在各地和各个场所的食品进行真实、有效的监督和监测,掌握食品污染现状和趋势,为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预警能力。2015年福州市采集的10类食品共204份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总体阳性检出率为7.35%,所监测食品中以动物性淡水产品受到污染最为严重,是重要的高危食品。

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福州市抽检的食品微生物致病菌检出情况与之前相比有较明显改善,除了可能与检测的食品类别和项目变化有关外,也说明福州市在食品的监督管理和食品安全的保障方面有一定的成效。本次检测除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未检出外,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部分检出,其中以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桶装饮用水,与历年福州市抽检结果类似[2,3]。说明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需加强此类食品在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的监督监测力度。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海产品中,每年5—11月是其暴发感染的季节,高峰集中在7—9月,发病呈世界性分布。有研究表明,在我国沿海省份零售市场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严重,近40%的试样中均有检出,因此,沿海城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一直以来都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重点项目[4],福建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均较高[5]。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后极容易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急性肠胃中毒症状,而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脱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在淡水产品中被检出的报道越来越多,因此,国家将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也列入方案中。根据福州市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中上报的病例发现,摄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导致发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夏秋季尤为明显。虽然本次检测结果显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较前两年低,为23.80%,但可能与本次检测的食品品种主要为动物性淡水产品有关。本次检出的5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来源于动物性淡水产品,有3株在鱼类中,另外两株分别在虾和双壳类,证明了副溶血性弧菌可能在动物性淡水产品中存活。有报道显示,副溶血性弧菌不仅存在于海水产品中,也广泛存在于淡水鱼虾蟹中,淡水产品主要为人工饲养,因此有一些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6]。因此,给我们相关部门提供了警醒,在对海产品进行监管的同时也需要加大对饲养淡水产品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监管力度,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扩散。还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广大群众养成不生食水产品的习惯,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以控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本次抽检结果显示,除了水产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最高外,也提示桶装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桶装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涉及到众多环节,包括水源水的防护、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操作、水桶的质量把关,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会导致水质的污染,而瓶装饮用水多次回收利用,洗消不彻底,包装不严密,及易受微生物污染[7]。近年来,桶装饮用水也频频出现不合格的报道,微生物污染中细菌、霉菌、致病菌的污染均有报道[8,9]。本次抽检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1.54%,比2013年抽检的直饮水中的检出率略高。因此,福州市应加强饮用水监测,控制饮用水污染,时刻保证居民饮水安全。◇

[1]沈莹.食源性疾病的现状与控制策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0):2178-2180.

[2]潘珍瑜,林萍,刘红,等.2005-2006年福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7,23(24):2291-2292.

[3]柯华,肖明发,郑申西.2013年度福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21):3053-3056.

[4]刘秀梅,程苏云,陈艳,等.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2):97-99.

[5]张振华,陈小萍.福建省9类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监测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12):1119,1123.

[6]张秀丽廖兴广朱宝玉.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带染状况的调查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3):31.

[7]罗建平,方英,贺放晴,等.株洲市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24-1126.

[8]钱锟.2012—2014年永州市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1):93-94

[9]王惠君,庞志刚,秦爱萍.2005年~2008年哈尔滨部分桶、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46.

(责任编辑 李婷婷)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for Foodborne Pathogens in Fuzhou City in 2015

LIAO Dong-dong,LIU Jian,ZHANG Hao

(Fu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Fuzhou 350004,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ood contamination caused by foodborne pathogens in Fuzhou city in 2015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ducing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food and improving the health quality of food.【Method】A total of 10 kinds(204 samples )of food were selected to detect several pathogens,which includedlisteriamonocytogenes,Staphylococcusaureus,Salmonella,Bacilluscereus,Vibrioparahemolyticus,Pseudomonasaeruginosa,Vibriocholerae,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Result】Totally 12 strains of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3 parasites were detected from the 204 samples,with a positive rate of 7.35%,and 12.20% of the samples were contaminated withVibrioparahemolyticus. In the ten kinds of food,animal freshwater products had the highest rate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23.81%),followed by barreled potable water (11.54%). 【Conclusion】Different kinds of food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microbiological pollution. In Fuzhou city,the focus are on theVibrioparahemolyticusin aquatic products andPseudomonasaeruginosain barreled potable water.

food;foodborne pathogen;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廖冬冬(1986— ),女,硕士,医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

猜你喜欢

溶血性弧菌食源性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