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超市预包装零食致敏原标识调查分析

2017-01-17陈锦君孙丽红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卡方零食过敏

陈锦君,孙丽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上海 201203)

上海超市预包装零食致敏原标识调查分析

陈锦君,孙丽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上海 201203)

通过对比国内与进口零食的致敏原标示情况,了解我国致敏原标识现状与存在问题。方法:采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调查法获取上海8所大型超市食品营养标签初始信息,利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进口零食致敏原标识率高于国内零食,国内零食比进口零食在对字体进行强调的比例更高,国内与进口零食在致敏原标识位置以及用语表达的情况相同。结论:我国预包装零食致敏原标识存在着标识率低、标识位置混乱随意、标识用语含糊不清等现象。

零食;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致敏原标识

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食物过敏正在引起第二波的过敏性流行病[1]。相关的调查显示,近年来,美国[2]和英国[3]食物过敏的发生率已经增加了1倍。对食物过敏有效的办法就是使过敏体质者避开含有致敏成分的食物[4],因此,在购买食品的过程中过敏原标签对过敏人群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5]。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对食品致敏原标识的管理,出台并实施相应的措施[6],这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的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7,8]。我国对食品过敏原的研究和报道仍较少,管理较为薄弱[9],对于致敏原的标识只是推荐标注。本研究通过对致敏原标识情况的调查,对比国内与进口零食致敏原标识情况,进一步了解我国致敏原的标识现状与存在问题,为今后我国致敏原的相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标准汇编——食品分类卷》调查6类零食小吃,包括凉果蜜饯类、膨化食品类、糖果类、饼干糕点类、肉干鱼干类、炒货坚果类。共收集871个食品预包装标签,其中国内零食有386个、进口零食有485个。

1.2 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3月,在上海市8所不同的大型超市(因其均为连锁经营,超市覆盖上海市各个地区,抽样具有较好代表性)进行调查。其中:国内零食来源的超市有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进口零食来源的超市有上海城市超市司(CITY SHOP)、City’ super、马莎百货Marks&Spencer、Ole’精品超市。

现场调查:应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调查法(FLAPS)。在超市授权的前提下,用数码相机或其他照相设备进行照片拍摄,获得营养标签初始信息。在未通过超市授权时,采用购买的方式以获得营养标签初始信息。

数据分析:将所有的调查数据输入Excel里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本次研究收集的资料属于分类计数资料,数据的表示采用率或构成比[n(%)]表示,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当不满足卡方检验的条件时,采用Fisher精确法进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致敏原标识率情况

采用卡方检验,表1结果显示,两者致敏原的标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4,P=0.005<0.05),进口零食的标识率要高于国内零食。

表1 国内与进口零食致敏原标识率情况

注:采用卡方检验,χ2=7.744,P=0.005

2.2 致敏原标识情况

比较各类零食致敏原标识构成差异,当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国内与进口零食致敏原标识构成差异,有单元格理论频数在1~5的格子数占到了总格子数的16.7%,未超过25.0%,满足卡方检验的条件,国内与进口各类零食致敏原标识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3,P=0.000<0.05)。进一步对国内与进口零食致敏原标识每一种类的比例差异进行卡方检验,凉果蜜饯类由于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可见,国内零食膨化食品类所占比例要高于进口零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0,P=0.007<0.05)、进口零食凉果蜜饯类所占比例要高于国内零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5)、进口零食鱼干肉干类所占比例要高于国内零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8,P=0.002<0.05)。国内与进口零食中饼干类、炒货类、糖果类的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国内与进口各类零食致敏原标识构成情况

注: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值

2.3 致敏原标识位置情况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以下简称《通则》)指出,致敏原宜在配料表或临近位置加以提示。本调查将致敏原标识位置分为3种情况,从总体上可见致敏原在配料表下方标识的占绝大部分。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国内与进口零食在致敏原标识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4,P=0.070<0.05)。进一步对国内与进口零食致敏原标识每种位置的比例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可见,国内零食营养成分表下方的比例要高于进口零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1,P=0.035<0.05),国内与进口零食中配料表下方、其他位置的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3)。

2.4 致敏原标识用语表达情况

致敏原的标识表达方式分为2种情况,其中“含糊”指致敏原标识中没有含有“过敏”或“致敏”的关键字。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国内食品与进口食品致敏原标识(“含糊”和“有关键字”)构成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13,P=0.737>0.05)(表4)。

表3 国内与进口零食致敏原标识位置构成情况

注:采用卡方检验,χ2=7.744,P=0.005

表4 致敏原标识用语表达构成情况 单位:n(%)

注:采用卡方检验,χ2=0.113,P=0.737

2.5 致敏原标识字体情况

本研究调查发现,各厂家为使致敏原信息更加醒目而进行强调的方式主要有3种,分别为:字体加粗斜体形式、改变字体颜色、增加特殊符号。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国内和进口零食在致敏原标识字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2,P=0.015<0.05),国内零食“有强调”的比例高于进口零食,而国内零食“没有强调”的比例低于进口零食(表5)。

表5 国内与进口零食致敏原标识字体种类构成情况

注:采用卡方检验,χ2=5.862,P=0.015

3 讨论

(1)进口零食的致敏原标识率高于国内零食,说明国内企业在对致敏原的重视程度上还存在可提升空间,但在国内零食对致敏原信息用字体加粗斜等形式醒目地进行介绍的比例要高于进口零食,这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加容易注意到致敏原信息提示。(2)进口与国内零食中均存在者致敏原标识含糊的现象。《通则》上没有对致敏原标识的标准用语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各厂家对致敏原标识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部分企业为了减少营养声称不规范标识所带来的风险而选择不标识[9]。缺少关键字的标识,不易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且对一般人来说,很难明白这是一种致敏原的提示[10]。(3)《通则》中指出,致敏原宜在配料表或临近位置加以提示,但是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致敏原标识的位置混乱,各厂家选择标识的位置各不相同,这会使消费者很难找到致敏原信息的标识。(4)中国目前《通则》中所推荐的致敏原标识的8种食物均采用的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所公布的过敏食物。由于各地区居民饮食习惯不同、人种不同,所以对食物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对引起致敏的食物也不完全相同。即使在亚洲,不同地区对引起过敏的食物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11],所以,这8种过敏食物是否适用于我国居民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12]。可见,开展全国致敏原的调查工作、制定切合中国实际的致敏原标识的相关法规、保护国人健康尤为重要和紧迫。

本次调查对象只是零食类食品,考虑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零食的摄入增加,特别是儿童青少年[13,14],使得零食成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对于零食类食品来说,致敏原的调查更有必要性和意义。零食类食品一般都是由多种食材构成,如果不明确标出某种致敏原成分,消费者很难知道含有某种致敏原。对食物过敏有效的办法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过敏体质者避开含有致敏成分的食物[4]。因此,在购买食品的过程中过敏原标签对过敏人群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正确、清楚地标识出致敏原成分是防止他们发生食物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最有效的措施[5]。对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市场上对食品致敏原标识现状的调查很少,并不清楚标识情况如何。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致敏原的标识情况,为我国今后致敏原的相关管理提供依据。

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调查地点仅局限于上海市的大型超市,所以存在一定代表性不足。将来的调查中,可以综合调查多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超市,为致敏原的管理提供更有代表性的数据。◇

[1]Susan P,Allen K J.Food allergy:riding the second wave of the allergy epidemic[J].Pediatric Allergy & Immunolog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Pediatric Allergy & Immunology,2011,22(2):155-160.

[2]Sicherer SH.Epidemiology of food allergy[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127):594-602.

[3]Venter C,et al.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peanut allergy:three cohorts of children from the same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 the UK[J].Allergy,2010,65(1):103-108.

[4]曹军皓,阎有功.食物过敏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3:1985-1987.

[5]Jeff Barach.规范过敏原标签法规是保护消费者的最佳方法[J].食品安全导刊,2015(28):50-51.

[6]龚方,房保海.国内外食品过敏原标签管理现状与趋势[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226-230.

[7]郑浩,李小林,邱璐,等.不同国家和组织食品标签技术法规的比较[J].食品科学,2014(1):277-281.

[8]许美艳,等.食品标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5):10-12.

[9]张霞,赵天来,赵良娟,等.食品过敏原标签管理[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6):1876-1880.

[10]高东微,等.全国出口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成分标识调查分析报告[J].食品工业科技,2009(12):455-458.

[11]Lee Alison Joanne,Thalayasingam Meera,Lee Bee Wah.Food allergy in Asia:how does it compare?[J].Asia Pacific Allergy,2013,3(1):3-14.

[12]陈君石.食物过敏:一个值得关注的毒理学研究领域[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S1):1-2.

[13]曹志娟,王书梅,郭家宁,等.上海市某区小学生零食消费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469-1471.

[14]张书雅,李李,阮亮,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2—2011)》跟踪评价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8):13-17.

(责任编辑 李婷婷)

Survey on Allergen Label of Pre-packaged Snacks in Supermarkets in Shanghai City

CHEN Jin-jun,SUN Li-hong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allergen label of the domestic snacks with the imported snack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food allergen labeling.【Method】We used the method of the Food Labeling and Prepackage Survey(FLAPS)to collect the food nutrition labeling information in 8 different supermarkets in Shanghai city.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PSS 20.0.【Result】The allergen labeling rate of imported snack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omestic snacks.More domestic snacks highlighted the font than imported snacks.The labeling lo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domestic snacks were similar to the imported snacks,both choosing to make labeling under the list of ingredients,and both were ambiguous in expression.【Conclusion】The allergen label of pre-packaged snacks existed the problems of low labeling rate,chaotic and random labeling location and ambiguous expression of identification in China.

snack;pre-packaged food;nutrition label;allergen label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2AZD094);上海市教委项目(项目编号:2015YSN27)。

陈锦君(1992—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营养与代谢疾病。

孙丽红(1971— ),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猜你喜欢

卡方零食过敏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卡方变异的SSA的FSC赛车转向梯形优化方法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过敏8问
零食知识知多少
三大抽样分布的理解与具体性质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零食不能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