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培育 统筹资源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力

2017-01-16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经营型涟水县培育

近年来,江苏省涟水县农广校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重点在学员遴选、资源整合、服务延伸、政策扶持等四个方面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十二五”期间累计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农民创业培训近200期,培训农民2万余人,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全面调查,遴选学员,做到“三个精准”

摸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基本情况,是做好培育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一是培训对象统计精准。由县农广校牵头,统一布置、县乡村联动,利用冬春农闲季节进村入户开展农业从业人员调查统计。初步摸清全县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建立培育对象信息库,入库学员1万余名。二是培训需求了解精准。对培育对象按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进行分类调查统计,对培训意愿、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进行调查。把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和真正有培训需求的农民纳入到培训中,提高了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三是培训人员分类精准。对培育对象,分类型、分层次、分产业进行精准培训。将经营规模较大、求知欲强的青年农民选送参加部级生产经营型及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进行深造;将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型人员列入省级培训班,从素质、技术、技能、营销、管理等方面系统安排培训;对规模较小、以提供劳务技能为主的从业人员安排专业技能型及地方培训计划,侧重对实用技术、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

二、统筹资源,合力推进,把握“三个关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农广校作为牵头部门,积极统筹其他资源,充分发挥其他部门作用,共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是利用农业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实施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充分发挥涉农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推广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依托涉农高校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农广校与相关院校进行对接,签订合作培训协议,组织学员到相关院校进行集中培训。学校组织80名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和6名青年农场主分别到淮安生物工程学院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系统培训,今年又选送69名种植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深造,同时聘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来涟水县为学员授课。二是发挥相关部门组织资源优势。与县委组织部、农工办、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合作,分别开设以大学生村官、家庭农场主、农村妇女骨干、青年农民等为主要培训对象的专题培训班,发挥各部门的组织优势,共同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与县农委的各业务站所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培育方案,分产业开展分类培育。同时将本县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技术骨干和农经管理部门的技术干部等纳入讲师团和指导服务团队。三是吸引社会资源力量广泛参与。在实施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注重与农科教基地、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依托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培训设施条件较好、示范引领作用较强的农业科技园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科技化、园区化、标准化、组织化”的标准和“有阵地、有规模、有设施、有科技、有制度、有教师、有牌子”的要求,在全县选择15家产业发展好、技术实力强、能满足培训需求的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和龙头企业等建立实训课堂。实行挂牌及动态管理,每年审评一次,末位淘汰、滚动管理。

三、创新思维,提升水平,延伸“三项服务”

强化服务意识,创建服务平台,为学员提供延伸拓展服务。一是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开展信息延伸服务。以打造新型职业农民之家为宗旨,由农广校牵头成立涟水县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吸纳会员200余人。协会通过农产品产销会、对接农业项目权威发布等一系列活动,为会员提供最快捷、最前沿、最权威的信息交流平台。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对学员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做到实地指导有协议、有内容、有场景、有评价。二是创新“金融帮办”,做好资金延伸服务。培训班专门安排农村金融讲座,举办“金融帮办”活动,进行“银农对接”“银社对接”“银企对接”,解决农民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仅邮储银行涟水支行近三年就对近500名学员发放贷款近5000万元。三是对接学历教育,做好学历延伸服务。对参加培训的大户学员,动员参加涉农中专学历教育,以专项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农民创业教育为辅助,以后续培训和服务项目为补充,实现中职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有效衔接。几年来,共有1243名学员进入农广校涉农中专学习,占受训学员的10%。

四、规范管理,政策助推,形成“三个明确”

近年来,全县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为县委县政府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之一,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涟水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涟水县新型职业农民若干政策意见(试行)》,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制度保障。2015年以来共有87人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明确认定标准。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规模、收入、学历等条件,按初、中、高分别制定认定标准。如稻麦等农作物按初、中、高面积分别为50亩、100亩、200亩,纯收入分别达到当地人均年纯收入的2、4、6倍,同时对带动农户发展、学历层次、品牌认证等提出相关要求。二是明确认定程序。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乡镇审核、县级认定、农委公示的程序开展认定,公示无异议后,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作为享受相关扶持政策的有效凭证,同时,每年还要参加继续教育,每年复审一次。三是明确扶持政策。主要通过整合涉农项目优先支持产业发展,贷款贴息、保险优惠等降低生产成本,项目资金扶持创业、结对帮扶指导提高等措施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政策扶持。

几年来,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一些成效,培植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据统计,学员创办、领办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占90%以上;土地流转规模总额40万亩,其中家庭农场土地流转规模占总额的25%。同时,也提升了农广校培育主体地位,形成了“农民要培训、培训找农广”的良好格局。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涟水县分校

黄维勤 左 利 谢同建

猜你喜欢

经营型涟水县培育
涟水县首创“开门审案” 提高执法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发展——涟水县应急管理局“首违不罚”典型案例
直销、微商与传销司法认定视角的完善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五(2)中队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五(2)中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人为本抓管理,创建特色求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由“控制型”向“经营型”转型的思考
高速公路经营型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