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精准”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

2017-01-16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田间培育基地

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门机构,各地农广校近年来积极探索,深入实践,逐步在精准培育上下功夫,从训前调研到宣传发动,从组织领导到实施方案,从集中培训到制度保障,从田间课堂到认定管理,从政策支持到跟踪服务,各个环节精益求精。稳步推进从“培训”向“培育”转变,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有力提升了培育质量,推动了农业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精准培训需求。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做好“需求精准”文章。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的因素,制定需求调研内容和方案。深入街道(乡镇)、社区(村)以及农业企业和产业园区等,根据不同产业生产管理季节,结合培训对象的发展需求和培训意愿,合理制定不同产业集中培训、提升培训、田间课堂培训和考察实训计划,选择实用性强的内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特色培训。

精准遴选对象。分产业制定遴选标准,突出对象的“精准”性,具体包括是否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要求、产业规模与结构、发展走势与规划、经营思想与水平、年龄特征与学历等。采取自愿报名与各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地、园区等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指标量化可操作,严格要求,宁缺毋滥,保证职业农民培育质量。

精准课程研发。培育对象多为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农业经营者,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课程开发应从课程目标、培养对象学习兴趣与学习经验以及“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着手。从类型上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课程可以分为现代农业技能核心课程、现代农业产业管理能力核心课程、现代农业素养核心课程以及特色课程四类;从开发策略上看,通过确定多层级的课程开发框架与项目课程的开发指导思想,形成多元协同的课程开发机制,创新系统化培养课程结构和“成果导向”的课程评价方案,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课程体系。

精准培训形式。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胆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方式,建设“精品”课程,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组织学员到农业示范园区等考察学习、“田间课堂”现场示范,让“土专家”现身说法,不断提高农民培训实用效果。特别是田间课堂采取“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菜单式模式,让农民学员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形成观点,最后由专家针对具体问题给予指导,让农民学员在学中干、干中学,变散点式零星培训为线性系统培训,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把农广校品牌树在村里、留在田间、走进农民心中。

精准培育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工作原则,实行学员遴选、培训到认定、政策扶持“一条龙”。注重培育工作中的环节要点,重点把握学员遴选、基地建设、政策保障、后续服务四个关键。培育内容注重实效、培育程序强调实践、培育方法符合实际、师资队伍力求实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接地气,将培养内容与地方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围绕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及市场信息等开展教育培训。

精准基地遴选。在基地选择上突出功能“精准”、典型示范“精准”,成功案例可操作可复制,制定基地认定评价标准,重点考察基地培训实训功能、典型案例带动性、扶持发展导向性。根据不同产业培育要求确定集中培训基地、学员考察实训基地、田间课堂教学基地,通过真实的案例启发受训职业农民,尽最大可能“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精准认定和扶持。在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和政策扶持制定中,突出专业“精准”、层次“精准”、数量“精准”,根据“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专家评审”的原则,根据不同产业规模、发展阶段和种类,认真核查被认定对象的相关情况,优中选秀。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跟踪服务支持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远程学习、信息推送、沟通交流等服务。建立学员参训后的跟踪服务机制,着力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实现培育长效机制。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郭艳青

猜你喜欢

田间培育基地
春日田间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我的基地我的连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