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从心论治对湿疹诊治的临床意义

2017-01-16杜仲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神心火血脉

李 强, 杜仲平,杜 渐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院皮肤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2.华亭县中医院皮肤科,甘肃 平凉 744100;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临床基础】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从心论治对湿疹诊治的临床意义

李 强1, 杜仲平2,杜 渐3△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院皮肤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2.华亭县中医院皮肤科,
甘肃 平凉 744100;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属于中医“湿疮”“浸淫疮”范畴,病因多归为湿邪、热邪、风邪等,病机多责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从心论治湿疹的思想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记载,“主血脉”“主心神”是心的重要功能,从心论治湿疹需从“血”与“神”两方面探讨。对于湿疹的治疗重视脾的同时还要兼顾“心”,以清泻心火、调养心神、濡养血脉为方法,重视心理精神因素的作用,以达到促进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湿疹; 从心论治; 心主血脉; 心主神明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1],是皮肤科常见疾病。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其与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2]。西医治疗湿疹以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激素类软膏等为主[3]。中医药治疗湿疹有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和饮食护理等多种方法,其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4]。

1 中医理论对湿疹的认识

湿疹属于中医“湿疮”“浸淫疮”范畴,历代医籍及医案中均有“湿疮”“浸淫疮”“肾囊风”“面油风”“血风疮”等记载,以瘙痒、糜烂、流滋、结痂等为主要症状,多发于手足、小腿、外阴、乳房等部位。对其病因多归为湿邪、热邪、风邪等。正如《外科正宗》所说“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根据病程、主症、病位等不同,又有脾虚湿盛、心火血热、湿热交阻、血虚风燥、湿瘀互结等不同辨证。对于湿疹涉及的脏腑多从心、脾、肝、肺论治[5]。“湿邪”是湿疹发病及转归的核心病因,脾主运化,生气化血,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因此脾往往是辨证脏腑的关键。肝脾关系密切,肺“主皮毛”,此两脏在论治时也多有涉及。热邪也是湿疹的主要病因,内热多责之于心,而心作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在湿疹的病因病机中也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心”这一藏象及心理因素论述从心论治对湿疹诊治的临床意义。

2 从心论治湿疹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指出心在“痒疮”中的重要地位。《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曰:“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证治准绳·疡医》曰:“升麻汤治心有风热,生浸淫疮遍体”,均明确认为疮疡的发病源于心火。

“主血脉”“主心神”是心的重要功能,从心论治湿疹需从“血”与“神”两方面探讨。心气运血使血充盈于脉,循环不休,而血脉运行水谷精微,营养四肢百骸,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以血而言,血热、血虚、血燥、血瘀均在湿疹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6]。若心主血脉功能失调、心火亢盛,可导致血分热盛,脉中火热之邪伤及血络,迫汗外溢,则皮肤糜烂、流滋;如病久伤阴,心血暗耗,血虚则脉涩,肌肤失于濡养,则皮肤干涩、脱屑瘙痒;在慢性期,血虚脉涩而生瘀滞,瘀阻经络,血不濡肤,则皮损粗糙、肌肤甲错。因此在湿疹的不同病期,心主血脉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也各有不同。

心主神明,总管人身感知、情志、思维、意志等精神活动,血脉濡养心神,反之心神也调控全身生理功能。若病家困于湿疹,瘙痒频发,往往烦躁不安、心神浮越甚者不能安眠、心神失养,从而使症状加剧,临床亦多见患者伴有失眠、心烦、多梦、神志不宁等症状。而情志失调、心火亢盛、心神失养等均可视为湿疹的病因。此外,湿疹与脾、肝、肺等脏关系密切,心神失养亦可损及它脏[7]。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言:“心者,君主之官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类经》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有学者认为,对湿疹的针灸治疗要重视心的辨治,从心论治进行选穴,可提高疗效[8]。

3 心理因素与湿疹的关系

近几十年来,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诊治中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根据“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这一核心特征,湿疹也被归入心身疾病的一种。有学者对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9-11]。湿疹给患者工作、生活各方面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如病位为头面手等暴露部位,患者会更加敏感,尤其对女性的日常娱乐、社交活动等影响更大,若病程漫长不愈,患者甚至会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

对于湿疹的治疗,若在药物内服、外用及针灸等基础之上加入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则能减轻瘙痒等症状,促进该病康复。有学者对慢性湿疹患者施以预防性心理护理和支持性心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放松训练、情感支持等方法。结果显示,病人在神经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了显著改善,疗效亦有提高[12]。在对湿疹患者的中医护理中,也应注重心理疏导,进行情志护理,以保证患者配合治疗,提高疗效[13]。

4 结语

从心论治湿疹的思想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记载,后世医家亦从“心火”角度有所发挥。但临床诊治时多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入手,对“心”的重视程度不高。本文认为,对于湿疹的治疗,在健脾除湿、清热利湿的同时,还要兼顾“心”这一“五脏六腑之大主”,以清泻心火、调养心神、濡养血脉为方法,重视心理精神因素在该病发病、转归、治疗中的作用,以达到促进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5.

[2] 李林峰,施辛,王文慧,等.皮炎湿疹的发病机制[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

[3] 李剑光,刘瓦利.湿疹的西医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2):21-23.

[4] 张优琴,方霞,周明.湿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5,17(3):301-303.

[5] 陈利平,张玉萌,王发渭,等.从藏象学说再论湿疹病因病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10-11.

[6] 康润芳,金浩然,杨恩品.湿疹从血论治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4):156-157.

[7] 杜渐,王昊,邵祺腾,等.“心主神明”内涵探析——“总统魂魄,兼赅意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11-13.

[8] 王煜明,陈晟,王朋,等.从心论治湿疹的针灸治疗思路[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11):95-97.

[9] 李鉴峰,韩宏光,赵昕.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8-29.

[10] 杜宇,廖勇梅,许飏,等.湿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神经肽相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4):798-799.

[11] 刘宏胜,肖晋,吴集龙,等.慢性湿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4):332-333.

[12] 谷利斌,徐浩翔,谭娟,等.整合式心理治疗对慢性湿疹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神经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8):2829-2831.

[13] 黄云淑.湿疹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11-1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403501)-“喜胜忧”调节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偏向的神经机制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预探索项目(7163236)-“喜”“忧”激活“五态人”情志体验的脑电差异研究

李 强,男,医学学士,从事中医皮肤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杜 渐(1986-),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心理学研究,Tel:13426066876,E-mail:djtianlai@163.com。

R758.23

A

1006-3250(2017)05-0676-02

2016-10-13

猜你喜欢

心神心火血脉
松龄血脉康胶囊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血脉里的眷恋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劳宫穴断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