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岭南医家谢完卿《会经阐义》学术思想述评❋

2017-01-16陈俊榕刘小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命门医家学说

陈俊榕,刘小斌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 510360;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006)

【理论探讨】

清代岭南医家谢完卿《会经阐义》学术思想述评❋

陈俊榕1,刘小斌2△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 510360;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006)

《会经阐义》是一部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内容齐备的岭南综合性医书,成书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清代岭南医家谢完卿著。该书仿《景岳全书》体例,首言阴阳经脏,次述诊要本草,再论伤寒杂病,末附古方八阵,共21卷40余万字。本书论医首重阴阳,认为阴阳本同一气,论经脉脏腑尤重脾肾,对命门进行了系统论述,按八阵方略归类诠释临证组方用药原则。该书为岭南医家私淑景岳学说的代表著作之一,继承了张景岳学术思想并有所发挥,对推动景岳学说在岭南的传播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也随之出现滥用温补辛热药物的偏向,引起众多岭南医家学术上的一时争鸣。

《会经阐义》;学术思想;谢完卿

1 生平及著作简介

谢完卿,名国宝,广东平远县人,清代岭南名医。出身医学世家,先君因善病而通医学,为人诊治,多著奇效。其自幼勤读经籍子史,长于诗学,工于翰墨,为儒而通医者。据其同庚好友廖毓中所撰《完卿先生传》:谢氏于雍正丙午年(1726年)就试潮州,受知于时任广东学政惠士奇,后于乾隆丙寅年(1746年)获岁试第二,次岁乾隆丁卯年(1747年)科试荣登榜首,嗣以廪员恩选入贡[1]。 谢完卿学术上以张景岳为宗榜,曰“轩岐乃医家之孔孟,而景岳又吾道之朱程也”。其医术精湛,临证“察脉审症,虚实阴阳,洞见脏腑症结”,用药“如养由之射,百发百中”,[1]良医之名,远溢江闽。

谢完卿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著《会经阐义》,共21卷40余万字,是一部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内容齐备的岭南综合性医书,现存民国十八年(1929年)潮安太平马路梁斫轮承印铅印本。本书仿《景岳全书》为体例,“摘《内经》要语,分门条列……粤若病门证治,悉以景岳先生之书为增减”[1],首言阴阳经脏,次述诊要本草,再论伤寒杂病,末附古方八阵。该书继承了张景岳学术思想并有所发挥,对推动景岳学说在岭南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谢元卿医学传后裔族人谢宝馨、谢林傺、谢海潮、姚万禧等。

2 学术思想概述

2.1 阴阳一气论

谢完卿《会经阐义》论医首重阴阳,开篇引张景岳“传忠录”曰: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医道虽繁,可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认为人身除有形之阴阳即气血脏腑寒热外,尚有无形之阴阳,即元阴元阳。“元阳者,即无形之火,以生以化,神机是也。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1]” 继而又论阴阳本同一气也,阴阳既水火也,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谢完卿针砭河间丹溪滋阴寒凉之说盛行,以致俗医惑于一偏之说,积习不悟,莫不汲汲于滋阴,战战于补阳的时弊,强调阴阳互根虽是固然之理,更重要的内涵则是阳统乎阴,生死之本,全在阳气。“生从乎阳,阳不宜消;死从乎阴,阴不宜长也”;“阳长则阴消,阳退则阴进;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故气血俱要,而补气尤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又在养阴之上。是非重火而轻水,不如是不得其平也”[1]。 指出保生首重元阳,此为传承张景岳学术思想,以为保生重命者鉴也。

2.2 经脉脏腑,尤重脾肾

谢完卿《会经阐义》有“经脏类”篇,经脏即经脉脏腑,经脏二字同期医书少见。谢完卿首叙经脉,包括其分类、具体循行、循行特点等;次论脏腑,其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及五脏六腑之功能。脏腑之中,又尤以脾肾为重点。盖“肾为先天,阴阳之制化也”;“脾为后天,兵家之饷道也”[1]。 肾何以为先天?脾何以为后天?谢完卿以“莲蕊”“饷道”等形象比喻。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突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歧分两肾也,而命寓焉,阴阳化生,而后五脏六腑随之而成,四肢乃具,百骸乃全,故肾为藏府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之资之以为始也,故曰肾为先天。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如行兵者饷道一绝,万象立散,故曰脾为后天。

谢完卿认为辨治脾肾虚损以察脉为要。凡察元阴虚损之脉,六脉必虚弱无神,而于右尺尤最,宜左归丸之类;凡诊元阳虚损之脉,六脉必迟弱无神,或沉弱而濡,或洪大鼓指,按之如无,而于右尺为尤最,宜右归饮、右归丸之类。若后天脾胃伤者,六脉中皆可察胃气之强弱,而于右关为尤最,饮食伤而有积滞者,枳术丸之类主之;劳倦伤者,补中益气汤之类主之。

2.3 对命门的系统论述

《会经阐义》论肾命之篇幅约占经脏类篇1/4,足显重视。谢完卿从张景岳的主要著述中,包括《景岳全书》中“命门余义”及《类经附翼》“三焦包络命门辨”等,梳理及摘录有关篇章进行分门条列论述,包括命门的概念: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先天立命之门户也;命门的生理功能: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归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命门的病理变化:命门之阳虚,由真火之不足也。真火不足者则为真寒之症。命门之阴虚乃真水之不足也。真水之不足者乃阴不足以制阳,其脉必细数弦动[1]。

谢完卿对命门的论述实际也是对张景岳真阴之象、真阴之脏、真阴之用、真阴之病、真阴之治理论的重要发挥。正如谢完卿所云,发明命门之义或言阳虚或言阴虚,阳虚者宜补火,阴虚者宜补水,制为左归右归等方,用六味八味之意,而不用六味八味之方,景岳学说其中神奇妙用,不能尽述者也[1]。

2.4 方剂应用按八阵方略归类

《景岳全书》论方剂应用分列新方八阵与古方八阵,《会经阐义》则将两篇合而为一,统为“八阵方略”。八阵者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谢完卿注释一补略,补方之制补其虚也;二和略,和其不和者也;三攻略,攻方之制攻其实也;四散略,用散者散表证也;五寒略,寒方之制为清火、除热也;六热略,热方之制为除寒也;七固略,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八因阵,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1]。又谓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此方之不必有也;方以立法,法以制宜,此方之不可无也[1]。古方新方,列为八阵,强调治则治法的重要性,诠释临证组方用药原则,是岭南谢完卿对景岳学说的传承与发扬。

3 《会经阐义》与岭南医家学术争鸣

《会经阐义》是谢完卿继承景岳学说基础上仿《景岳全书》编纂而成。据考,《景岳全书》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晚年著作,成书后张景岳去世,原稿于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庚辰由其外孙林日蔚带到广州,于1700至1713年短短13年间,3次在广东刊刻[2],于粤省医学影响深远,随之出现了谢完卿《会经阐义》、刘渊《医学纂要》(1739年)、黄岩《医学精要》(1867年)等一批私淑景岳学说的医家著述。谢完卿《会经阐义》具有代表性,所谓“岐黄之业得景岳而传,景岳之美得先生而著”[1],反映了岭南医家对张景岳学说的研究水平。

张景岳属于易水学派或者说是温补学派的医家,他最初崇尚朱丹溪,后转而折服于张元素、李东垣益气补脾诸说,倡“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和肾命学说,临证善用温补肾命左右归。景岳学说在岭南的盛行,随之也出现了滥用温补辛热药物的偏向,由此引起学术上争鸣。不敢苟同景岳学说的岭南医家代表者,有南海何梦瑶与郭元峰。乾隆十六年(1751年),岭南名医何梦瑶著《医碥》自序曰:“方今《景岳全书》盛行,桂、附之烈,等于昆冈,子作焦头烂额客数矣。人咸谓子非医病,实医医。是书出,其时医之药石欤?‘碥’当作‘砭’。[3]”何梦瑶明确提出,由于《景岳全书》盛行,有医者滥用桂枝、附子,故写《医碥》的目的不是医病,而是“医医”,在于纠正医疗上滥用桂附温补这种偏向,“碥”也可当“砭”解释,即针砭时弊之意。

何梦瑶又为南海名医郭元峰《脉如》写序言曰:“予友郭子元峰,本邑名诸生,能医,尊刘(元素)、朱(丹溪)与余议合……览其所为《脉论》,又尊信刘朱,与近日宗张景岳者明昧有别。吾欲取以为法,因以辞弁。其首曰:热药之烈昆冈焚,神焦鬼烂无逃门,谁辨紫朱判玉珉,众盲相引昭皆昏。[4]”何梦瑶在这里指出,郭元峰所著的《脉如》,尊信刘(元素)朱(丹溪)与我的学术观点相同,而与近日宗张景岳者明昧有别。可见,谢完卿《会经阐义》是金元医家张元素脏腑病机及李杲脾胃学说、明清医家张景岳脾肾(肾命)学说、与刘完素火热学说、朱丹溪相火学说等不同医学流派争论在南方之延续。

[1] 谢元卿.会经阐义[M].潮州:潮安太平马路梁斫轮承印铅印本,民国18年(1929年).

[2] 成都中医学院《景岳全书》整理小组.景岳全书校勘整理工作计划[G]∥卫生部中医司.中医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5(4):21.

[3] 何梦瑶.医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

[4] 郭元峰.脉如(洗沂刊本)[M].1827(道光丁亥年):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27号)

陈俊榕(1984- ),男,广东潮安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内科学及岭南医学研究。

R249

A

1006- 3250(2017)07- 0913- 02

2017- 02- 13

△通讯作者:刘小斌,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Tel:13798144860,E- mail:lxb_6984@163.com。

猜你喜欢

命门医家学说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3个月建厂3座,再度刷新“渔美康速度”!80后集团掌门人亲授企业的“三重命门”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新安医家孙一奎、郑梅涧命门学说发微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抓住“命门”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