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道浅说
2017-01-16尹于华
尹于华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画溪村社区服务站,浙江 湖州 313116)
针道浅说
尹于华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画溪村社区服务站,浙江 湖州 313116)
针刺;中医辨证;传承
病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针有补泻平和之功,穴有祛邪扶正之应,故辨证为针刺第一要法。针家不诊,诊时舍四法即望闻问切,治病仅以今近代新针疗法对应穴主之,其以偏概全也。因此以齿疼为例,胃火者泻内庭,阴虚者补太溪,肝火者泻太冲,如不分辨证而概以合谷针之,虽止痛于片刻,难安逸长久也。
二为选穴。今应按针刺国际标准选穴。而先人学针刺时,皆是师授徒式,各针家对于穴位认定与今之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差距很大。面对各执己见的穴道定位,先人有离穴不离经之说。凡十井穴,古传在去上甲角韭叶处,今多选下甲角去韭叶处。而合谷,以一手的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为穴;又拇食指并拢在肌肉高隆处;又沿手拇指、食指歧骨之间的凹陷处山谷为合谷。此3种取穴之法,合谷皆未在同一点。故选穴应按国际标准为准绳,以少谬误也。
三为手法,即针法。古有《内经》八法、窦汉卿十四法、刘党真人二十六法、杨继洲《针灸大成》二十法;近代任作田二十一法、陆瘦燕十六法;今近代在前人手法的基础上定二十四单式手法。而其虽繁复,恰是舍弃一法而不全。今人嫌其晦涩难懂及复杂而难以领悟,都鄙弃不用,而又自谓针刺名家只知补泻平和三法,重提为泻,轻插为补,轻重适宜为平和。而烧山火、透天凉,更有赤凤迎源、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等仿生之法皆弃之,故针道之衰微足见其穷也。
今更有医家自炫学贯中西,以西医的解剖理论诠释中医的针刺穴位及经络,乃把针刺之道带入歧途也。针刺之道,应遵循古法,继承为首,创新为次,继承都在雾里看花,而创新岂又能够得陇望蜀,况且未得陇也。
从20世纪60年代的新针疗法到今天的经筋理论,都在寻找针刺的捷径,但是从理论到临床,并没有被当今有识之士所接受,能在革政鼎新中脱颖而出,唯有朱汉章以古九针中衍生出的小针刀、热敏灸两式。
故而我们为针刺鼓呼时,更应传承、挖掘并掌握辨证选穴及手法。而不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式地抱树撼叶而自不量力,在继承中领略针刺的神奇和奥妙,在发挥中领会针刺的博大和精深,在临床中感受针刺的疗效及不朽。
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