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民族医药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2017-06-07原文鹏马桂荣通讯作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5期
关键词:石菖蒲西北地区炮制

原文鹏 马桂荣 通讯作者:隋 宏

西北地区民族医药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原文鹏1马桂荣2通讯作者:隋 宏3,4

西北地区;民族医药;炮制;临床应用

随着古丝绸之路的不断延伸,古希腊医学、古阿拉伯医学和印度医学沿着天山南北传入中国,与传统中医药学不断融合,形成了维、哈萨克、回医药学,西北地区民族医药一脉相承,其丰富博大的内容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关系以及神奇的疗效,为保护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我国民族医学的宝贵文化遗产。

西北地区民族医药基本理论包括四大物质学说和四大体液学说,四大物质学说大约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分为火(太阳)、气(空气)、水、土4大元素;体液是人类生命及生理活动过程的基本物质,人体健康与否,与4种体液及气质是密切相关的,体液不断生成,又不断利用,为人体的物质代谢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体质分为热性、凉性、湿性、干性,还可进一步分为干热性、干凉性、湿热性、湿凉性等。药物及食物的属性分为热性、凉性、干热性、干凉性、湿热性、湿凉性,还可进一步将热性和凉性属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级别越大,药性趋于剧烈或者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级别越小则药性趋于温和。西北地区民族药很多品种与中药相同,如甘草、番红花、罂粟壳、大黄等,还有一些从阿拉伯地区进口,或就地取材,利用当地植物、动物、矿物防病治病。如阿魏、巴旦杏、雪莲花、白芥子、石榴、红花、雪上一枝蒿、锁阳、胡椒、荜茇、乳香、没药、麝香、苏合香、安息香、甘松、胡芦巴、草豆蔻、诃子、郁金、茴香、阿月浑子、琐葡萄、胡荽、胡麻、胡桃、胡豆等,主要用于疏通血脉、通筋活络、活血化瘀、接骨疗伤及治疗各种肌肉组织疼痛、抗肿瘤等。

西北地区民族药炮制技术是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技艺,通过药物的炮制可减毒增效,选择适当辅料缓和药物过度干热、湿寒的药性,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并可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患者的体质情况,选用不同炮制产品,以增强方剂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疗效。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医药学崇尚自然,因此大自然的根、茎、叶、花、果及生活中的瓜果、蔬菜均可入药。药物的制备多采用直接粉碎或捣碎为末,以醋、蜜、玫瑰、葱汁、橄榄油、葡萄酒、薄荷水、芹菜水、甘蓝汁、木瓜、牛奶、酥油、蓖麻子油等作为辅料加入药粉,揉搓制成水、蜜丸剂,或加入油及黄蜡,熬制油膏或搽剂。其中既有中国式的“丸、散、膏、汤”,又融合了阿拉伯医学的芳香露剂、滴鼻剂、油膏剂、糖浆剂等技术。

西北地区民族药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选、切制、干法、炒制、炙法、榨油法、取汁法、蒸馏法、发酵法、泡牛奶法、煅淬法等多种炮制方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本文就西北地区民族药常用的炮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取汁法:指当药材新鲜时挤取汁液,或将药材煎煮取汁,常用此法炮制的药材有芦荟、山葱、韭菜、芹菜、苣荬菜、大青叶、藿香、凤仙花、大黄等。如无花果汤,能暖肾润脏,因寒冷致脊背疼痛证候,用之皆得济。将园生的无花果放锅内,用水浸,高3 cm左右,同熬至烂,放一晚后,滤过,入蜜一半,同熬备用。若要润脏,将无花果乳二钱(约6 g)化在此汤内服之[1]。

2.取油法:通过挤压榨油,或以植物油提取有效成分,或者以加热取油的方法,主要针对富含植物油的种子类药材,如巴旦木、芝麻、肉豆蔻、小茴香等通过挤压取油;丁香、木香、马钱子则通过浸液取油;巴豆、蛋黄通过煨法加热取油。

唐代李肇《唐国史博》记载,唐代已有来自波斯国(现伊朗)的药露“三勒浆”(诃梨勒、毗梨勒、罨摩勒)的制备方法传入中原。北宋时期,阿拉伯药露蒸馏法传入中国,即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植物挥发油(精油),民间流行以玫瑰、薄荷、茉莉花、金银花为主的花露水作为化妆品和芳香剂,玫瑰花具有活血、理气、调经的作用,对肝胃气滞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疮疖初起和外科跌打损伤等具有独特疗效。

3.蜜制法:在西北地区民族药的炮制中,蜜的使用非常广泛,清代伊斯兰学者刘智便将它同水、乳、果浆、花露归纳为养生的“五饮”之一,反映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独特的药物制备习惯。蜂蜜性味甘平,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同时可止痛、减毒、调和药性。柔而濡泽,故能润燥;气味香甜,故能矫味矫臭。

西北地区饮食中以牛羊肉居多,脑卒中患者较多。据《回回药方》记载,以蜜煎石菖蒲,专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能祛风湿,能言快记。以石菖蒲埋入沙地3日,每日浇水,第四日取出,刮去粗皮,见白。白蜜炼过,澄清,用石菖蒲,一发而熬,加番红花,务要盖着石菖蒲,却用瓷瓶收盛,放陈者,亦妙[1]。方中石菖蒲具有化痰浊、开神窍、醒神志、强记忆的功效;炮制过程中加入的番红花(即书中所载“撒法郎”),为“血中之气药”,可活血化瘀,改善瘀血阻滞等病证。石菖蒲挥发油含量较高,炮制后,挥发油减少,燥性降低。研究表明,蜜炙中药可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改善体内药动学过程,并可增强补脾益气作用、缓和药性和消除副作用[2]。

4.醋制法:醋性味酸苦微温,入肝经血分,具有收敛、解毒、散瘀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炮制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醋以近成熟的葡萄酿制而成,另外还可以用苹果、石榴、桑椹酿制。醋有消毒、增加有效成分溶解度等作用。孜然用醋泡可缓和其过度干燥的药性,防止头痛。

5.酒制法:西北地区医药学在炮制过程中常用葡萄酒,这与西部盛产葡萄有关,而中医炮制则多用黄酒,两种医学的辅料来源截然不同。葡萄酒能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加快血液循环,有消除疲劳、止血利尿、养颜护肤的作用。

6.制霜法:维医制备巴豆霜:取巴豆仁置于铜冲中捣至泥状,捏在一起,用吸油纸包裹,外层用“各立衣克买提”泥包裹(药物∶泥=1∶100,每100 g泥中放1个蛋清,1 g山羊毛)在烘箱中100°C烘烤2 h,去泥去纸,重复5次,冷却放凉,取出药物细粉,备用。“各立衣克买提”泥为土状或粉末状的代赭石(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净选,过40~60目筛,具有均匀传热的特点,药材不会受热烧焦而更加松脆。

生巴豆、中医传统巴豆霜、维医巴豆霜的脂肪油含量分别为58.84%、19.17%、38.80%;总蛋白含量分别为35.375 mg/g、22.395 mg/g、21.425 mg/g。巴豆炮制后脂肪油和总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脂肪油含量从大至小依次为生巴豆、维医炮制品、中医炮制品[3]。LD50分别为0.68 g/kg、1.82 g/kg、0.90 g/kg,毒性大大降低[4]。

7.牛奶制:①维药制马钱子:净选后的马钱子置于玻璃品或陶瓷品,加入高于马钱子面2 cm的牛奶,浸泡3 d。根据冬夏温度的不同,牛奶要换2~3次。当马钱子变软,易脱离的时候,取出,剥去毛绒壳,取中间的种仁用酥油炒黄,放凉,备用。②维药制硫黄:净选后的硫黄用3倍的牛奶煮沸,浸泡至硫黄下沉,倒出牛奶,碾碎即可。

8.发酵法:将马乳、驼乳、牛乳等乳类置于特制的“皮壶”内,经富含乳酸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引子”共同自然发酵形成酸马奶、发酵驼乳、酸牛奶,有促进消化和保护肠胃的作用。

9.沙剌必:为药酒、药露的意思,可内服,也可外用。沙剌必不纳福沙是紫罗兰药露,沙剌必哈石哈失是罂粟药露,沙剌必纳亦纳亦是薄荷药露,沙剌必哈里剌是诃梨勒药露,沙剌必摩而的是桃金娘药露,沙剌必谷里是金合欢药露,沙剌必葛咱而是胡萝卜饮料[5]。无花果露酒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健脾开胃、清热润肠、解毒消肿的作用,主治咳喘、咽喉肿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热便秘,根、叶煎水熏洗可消肿解毒,用治皮肤痈肿及痔疮肛裂。

西北地区民族药的炮制技术历史悠久,炮制方法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医学理论基础。由于历史原因、人才缺乏、未受重视、发展环境受限等诸多原因,很多方法未能有效传承甚至濒于失传。民族药炮制前后药性和有效成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其变化机制研究方面仍很薄弱;民族药产品仅局限于民间和民族医院制剂,未能建立起定性定量、安全可控的质量标准和现代生产管理规范。我们应积极开展挖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原有炮制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加强民族药的药理、药效等基础理论研究,提升民族药科技含量,推动民族药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尽快走上科学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牛阳.回回药方研究[M].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2010:324,236,345.

[2]刘敬霞,杜小利,牛阳,等.回回药方蜜煎菖蒲对血脂代谢紊乱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7):745-747.

[3]姜林,黄文娟.中维医巴豆霜脂肪油和总蛋白质的比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094-2097.

[4]黄文娟,姜林.巴豆中维医炮制品质量和LD50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1):13-15.

[5]宋岘.回回药方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367.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4〕39号)

2016-10-28)

猜你喜欢

石菖蒲西北地区炮制
石菖蒲种植模式调查分析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我的梦想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我向往石菖蒲 一样的人生
寒露
心悸喝茉莉石菖蒲茶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