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通督推拿治疗急性期妊娠面瘫65例

2017-01-16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5期
关键词:通督颊车风池

郭 霞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针刺配合通督推拿治疗急性期妊娠面瘫65例

郭 霞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急性期妊娠面瘫;针刺;通督推拿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为针灸科常见病。妊娠期的面瘫患者因担心胎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多数不愿用药物治疗。但是如果在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导致面瘫逾期不愈,留下口角倒错、联动等后遗症。笔者采用针刺配合通督推拿治疗急性期妊娠面瘫,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来自2013年4月—2016年4月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均为已确诊的妊娠面瘫患者,年龄22~35岁,孕龄4~33周,病程1~7 d。其中初产妇52例,经产妇13例;风寒型46例,风热型19例。

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二版中“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1]。

中医辨证分型[2]:分为风寒证和风热证。风寒证:面部有受凉史,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风热证:多继发于感冒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者;确诊妊娠者;病程1~7 d。

排除标准:异位妊娠;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脑血管等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不能耐受针灸治疗者。

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参照《针灸学》制定[2]。主穴:阳白、攒竹、四白、颧髎、地仓、颊车。配穴:风寒证配风池,风热证配曲池,乳突部疼痛加翳风,听觉减退或过敏加听宫,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风池、曲池取双侧,余穴取患侧。针具:使用汉医牌0.30 mm×(25~7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阳白向鱼腰透刺25 mm,攒竹向丝竹空透刺40~50 mm,四白向睛明透刺25 mm,颧髎、颊车直刺25 mm,地仓向下关透刺50~60 mm。各穴均捻转进针,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留针40 min,不行针。

通督推拿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先以一手拇指点、按、揉百会穴,再将双手中指和无名指并拢,自上而下依次点、按、揉面部两侧的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迎香、四白、颧髎、下关、牵正、地仓、颊车、夹承浆等穴各约30 s。患者再取坐位,由颈项部风府穴至大椎穴沿督脉和膀胱经施点按法、指揉法和拿法等约5 min,重点在风府、大椎穴。最后揉捏翳风和风池各约1 min。揉捏风府、风池和翳风时,以患者头项后的皮肤出现湿润感为宜。

第一周每日治疗1次,第二周开始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不休息,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3]。痊愈:面部肌肉功能正常。显效:静止时面部对称、张力正常,面部有轻微的功能减弱,上额运动中等,轻用力眼裂能完全闭合,口角轻度不对称,可能出现轻微的连带。有效:面部功能有明显的减弱,静止时面部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裂用力时可完全闭合,口角明显不对称;运动时单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半侧面部可有不严重的连带运动、痉挛或挛缩。无效:静止时面部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裂用力不能完全闭合,口角仅有轻微的运动。

2.结果:65例妊娠面瘫患者中,痊愈54例,占83.1%;有效8例,占12.3%;显效2例,占3.1%;无效1例,占1.5%;总有效率为98.5%。

讨论

妊娠期妇女体虚或劳累,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侵面部经络,致气血运行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发为本病。《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正气不足为本,风寒或风热外侵为标,属本虚标实。“扶正祛邪”为治疗本病的根本原则。

手足六阳经经筋均循行于面部,针刺面瘫局部的阳白、攒竹、四白、颊车、颧髎、地仓等穴位,具有疏风祛邪、活血通络的作用,可疏调局部经筋,使经脉气血运行通畅,经筋得以濡养。现代研究证实,针刺可有效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神经调节,使面神经兴奋,并且能有效地消除局部水肿,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4]。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病的扶正固本是通过推拿督脉经穴来实现的。督脉起于胞中,行于人体的后正中线,为阳脉之海,有统领全身阳气和诸阳经的作用,可调整人体一身之阳气。其主干分支都循行于头面部,通过经络下与肾相联系,又与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交会联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督脉经气通达,则气血经络运行通畅,人体正气充足。因此推拿督脉经穴,有调节先天后天、扶正固本祛邪之功效。

《行针指要赋》云:“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百会为督脉和手足三阳经交会之处,贯通诸阳经。点、按、揉百会既能升阳益气、扶助正气,又能向面部传导扩散气血,还可疏散面部风邪,活血通络,濡养面部经筋[5]。风府位于项后,为督脉与足太阳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是风邪易袭之处,善于治疗一切风疾,有通阳益气、祛风通络之功。大椎为督脉和手足三阳经之会,总督全身阳气,可通督振阳祛邪。翳风位于耳后,属手少阳三焦经,是面神经出茎乳孔之处,有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是临床治疗面瘫的要穴,正如《针灸甲乙经》所言“口僻不正……翳风主之”。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为祛风的要穴,可疏风解表通络。通过对面部及颈项部的推拿治疗,可有效地加快新陈代谢,调节机体生理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促进面神经的再生,加速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6],从而达到治愈之目的。

采用针刺配合通督推拿治疗急性期妊娠面瘫,充分发挥了两种疗法的互补作用,能有效地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且安全无副作用,患者更易于接受。但是由于患者处于妊娠的特殊生理和心理时期,在治疗前,应对患者做心理疏导,消除其畏惧心理,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时,针刺和推拿手法宜轻柔,针刺应浅,推拿手法应平缓有渗透力。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反应以及胎动情况,确保安全。

[1]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11.

[2]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0.

[3]House J W.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s[J].The Laryngoscope,1983,93(8): 1056-1069.

[4]毛莉.章逢润教授治疗周围型面瘫的思路和方法[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8):1-2.

[5]马惠芳,李瑞.督脉经穴主治作用规律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3):77-79.

[6]司井夫.推拿结合超短波治疗面瘫74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10):51-52.

2016-06-30)

猜你喜欢

通督颊车风池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常按5穴护牙齿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常按7穴不掉牙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小穴位 大健康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墨风池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