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行武治疗白癜风经验总结
2017-01-15张玲
张 玲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段行武治疗白癜风经验总结
张 玲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段行武;白癜风;临床经验
段行武教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中国性学会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务委员。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近30年,其辨治灵活,重视体质,强调引经,有深厚的中西医皮肤科的理论基础,对难治性皮肤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段行武教授治疗白癜风的经验介绍如下。
白癜风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白驳风”“白驳”,以皮肤上出现大小不同,形态各异且边界清楚的白色斑片为临床表现。本病易诊难治。段行武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为气血失和,脉络瘀阻,局部肌肤腠理失养而致。
特色经验
1.灵活辨证论治。①肝郁气滞证:病程短,白斑散在,渐渐扩大,数目不定;伴有烦躁易怒或情绪抑郁,胸胁胀痛,夜眠不安,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正常或淡红,舌苔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活血祛风。方用逍遥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白芍、香附、当归、防己、苍耳草、川芎、白蒺藜、制何首乌、黄芪、自然铜、红花、补骨脂等。②肝肾不足证:多见于体虚或有家族史的患者,病史较长,白斑局限或泛发;伴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质淡红少苔,脉细弱。治宜滋补肝肾,养血祛风。方用二至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药用生地黄、熟地黄、旱莲草、当归、黑芝麻、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桑螵蛸、何首乌、桑椹、赤芍、檀香等。③气血瘀滞证:多有外伤史,病程缠绵,白斑局限或泛发,边界清楚,局部可有刺痛感,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白芷、葱、鲜姜、红枣、当归尾、丹参、牡丹皮、赤芍、姜黄、桂枝、白蒺藜、郁金、月季花、豨莶草、何首乌、甘草等[1]。
2.重视辨体用药。小儿脾常不足,常从益气健脾入手,选用四君子汤顾护后天。女性重视月经周期的调理,经前加强通经活血,用丹参、赤芍;经期着重疏肝平肝,用白芍、郁金;经后注意补肾养血,用熟地黄、黄精。男性易肾阴亏损,用六味地黄补肾滋阴。
3.随症论治选药。情绪焦虑加柴胡、郁金;思虑过度加酸枣仁、太子参;心烦急躁加牡丹皮、栀子;月经不调加益母草;神疲乏力加黄芪、党参;真阴亏损加阿胶;夜寐不安加磁石、夜交藤;局部刺痛加姜黄;跌仆损伤后而发者加乳香、没药;病久者加苏木、全蝎;进行期加五味子、乌梅;泛发者加威灵仙、路路通。
4.加引经药。段行武教授在临床用药时,结合发病部位的不同佐加引经药,使药物直达病所,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发于面部加柴胡、白芷;发于头部加羌活、川芎;发于项背部加葛根;发于胸腹部加瓜蒌皮、郁金;发于腰骶部加续断;发于上肢加桑枝、姜黄;发于下肢加牛膝、木瓜;发于肢端加丝瓜络、鸡血藤[1]。
5.活血化瘀贯穿始终。白癜风患者的基本病机为脉络瘀阻,肌肤失养,血瘀既是病理结果,又是致病因素,所以治疗中活血药物应贯穿始终。活血药多味辛而善行,既能疏通经络,又能助药物速达肌腠经络而逐邪外出,还可通达气血,充养肌肤[2]。气郁血瘀者常用川芎、郁金、姜黄;气滞血瘀者,常用桃仁、红花、丹参;血虚瘀滞者,常用当归。
6.重视调理。白癜风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且多无内脏器质性改变,因此处方用药以平和稳妥为要,忌大苦大寒、大辛大热之品,攻伐不宜太过,活血不宜过猛,补益不宜过于滋腻,治病时需要中病即止。在疾病后期或病程较长者,由于久病多虚,故方中常用黄芪、白术顾护脾胃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不断充足,正气保持旺盛,所谓正盛邪退。
7.借鉴药理成果用药。①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②增强光敏作用的药物:补骨脂、白蒺藜、白芷、独活、羌活、虎杖、玉竹、麦冬、马齿苋等。③激活酪氨酸酶活性的药物:川芎、补骨脂、菟丝子等。④含有必需微量元素的药物:自然铜、浮萍、牡蛎等。⑤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桃仁、赤芍、川芎、当归、丹参、首乌藤、红花等。
8.重视外治。段行武教授认为中药外用制剂不良反应小,直达病所,简便易行,治疗白癜风可取得满意疗效。常用药物有补骨脂、白芷、红花、独活、丹参、旱莲草、栀子、乌梅、赤芍、川芎、菟丝子、白蒺藜、密陀僧等。①30%补骨脂酊外用,配合日光照射5~10 min,或紫外线照射2~3 min,每日1次。②密陀僧散干扑患处,或用醋调成糊状外搽。③铁锈水或者白茄子蘸硫黄细末擦患处[1]。
9.重视预防调护。①调摄精神:段行武教授认为约半数以上白癜风患者发病时可找到某种诱因,其中精神因素约占20%,包括精神创伤、工作紧张、情绪波动等。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情,劳逸结合,避免出现焦虑、忧愁不安、烦躁等情绪,对该病的发展和治疗有重要意义。②避免外伤,积极治疗局部湿疹和皮炎:在白癜风的诱发因素中,局部因素约占18.5%。部分患者在局部外伤1~2个月,甚至半年后,在外伤部位发生白癜风,或在白癜风的进展期,于外伤或湿疹、皮炎部位发生白癜风即同形反应。因此,注意保护皮肤,及早治疗外伤、皮炎、湿疹等皮肤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对白癜风的防治有积极的影响。③防止暴晒:部分患者白斑的发生和发展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为春末夏初明显加重,冬季可停止发展或减轻。部分患者在暴晒后发病,因为过强的紫外线会使患者的皮肤受伤,黑色素合成缓慢,因此白癜风患者应防止暴晒。④饮食宜忌:白癜风患者应尽量少食用含维生素C的药物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维生素C是还原剂,能抑制多巴胺氧化,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造成白斑扩散,有碍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多样搭配,以保证人体足够的营养。生活中不偏食,偏食有可能导致合成黑色素的必需物质相对缺乏。多吃富含酪氨酸的食物[3]。
典型病例
患者,女,18岁。2016年8月21日初诊。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发现前额部有一直径约3 cm淡白色斑片,遂前往某医院就诊,以白癜风之诊断给予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治疗2个月后白斑面积变大,且颜色进一步变白。现症:左侧前额部不规则白斑,边界欠清楚,白斑中心毛发颜色正常,无脱屑,纳可,大便干,每日1行,小便可。舌质红,苔白,脉细数。西医诊断:白癜风。中医诊断:白驳风;证属肝肾亏虚,气血失和,风邪相搏。治法: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疏风散邪。方药:麸炒苍术15 g,盐补骨脂15 g,桑椹20 g,制何首乌10 g,豨莶草15 g,炒苍耳子6 g,浮萍15 g,北柴胡6 g,丹参15 g,黄芪15 g,茜草10 g,酒萸肉10 g,乌梅15 g,14剂。水冲服(颗粒剂),每日1剂。补骨脂酊外用,每日1次。
2016年9月4日二诊:白斑处皮肤潮红不明显,用药未见明显不适。上方减麸炒苍术、制何首乌、炒苍耳子、柴胡、茜草,加生白术20 g,防风10 g,紫草10 g,黄芩15 g,14剂。水冲服(颗粒剂),每日1剂。补骨脂酊外用,每日1次。
2016年9月18日三诊:白斑处皮肤潮红,白斑边缘颜色略加深,较前清晰,白斑处颜色进一步变白,面积无明显变化,白斑中心亦未见色岛出现,舌质红,苔白,脉细数。白斑已基本稳定,无发展趋势。上方减生白术、紫草、黄芩,加麸炒苍术10 g,生地黄20 g,清半夏12 g,生甘草6 g,14剂。水冲服(颗粒剂),每日1剂。补骨脂酊外用,每日1次。
2016年10月2日四诊:白斑边界处皮肤颜色加深,且有锯齿状色斑向白斑中心蔓延,白斑中心可见色岛出现,未见新的白斑发生。舌质红,苔白,脉数。上方减盐补骨脂,加郁金15 g,鸡血藤30 g,酒女贞子12 g,14剂。水冲服(颗粒剂),每日1剂。补骨脂酊外用,每日1次。
2016年10月16日五诊:白斑中心色岛扩大,白斑从边缘进一步收缩,白斑直径约1 cm。上方减郁金、鸡血藤、酒女贞子、生甘草,加炒蒺藜15 g,盐补骨脂10 g,北柴胡6 g,佩兰10 g,14剂。水冲服(颗粒剂),每日1剂。补骨脂酊外用,每日1次。
2016年10月30日六诊:白斑直径约0.5 cm,恢复颜色区域肤色较正常皮肤颜色明显加深,白斑区域毛发颜色正常,用药未见不适。上方减桑椹、佩兰,加黄芩15 g,醋莪术10 g,14剂。水冲服(颗粒剂),每日1剂。补骨脂酊外用,每日1次。
2016年11月13日七诊:白斑面积较少,白斑直径约0.3 cm。上方减清半夏、乌梅、黄芩、醋莪术,加桑椹20 g,广藿香10 g,14剂。水冲服(颗粒剂),每日1剂。补骨脂酊外用,每日1次。
2016年11月27日八诊:白斑面积继续减少,直径约0.2 cm。上方减麸炒苍术、生地黄、广藿香,加生白术20 g,墨旱莲15 g,清半夏12 g,14剂。水冲服(颗粒剂),每日1剂。补骨脂酊外用,每日1次。
2016年12月11日九诊:白斑全部消失,原白斑区域较正常皮肤颜色略深。
按语:方中以桑椹、酒萸肉、补骨脂、何首乌、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滋补肝肾;丹参、鸡血藤、紫草、茜草、莪术养血活血;炒蒺藜、豨莶草、苍耳子、炒苍术、防风祛风通络;黄芪、生白术健脾益气;柴胡、郁金疏肝行气,使补而不滞;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肝肾、调气血、散风邪之功。西医认为白癜风的发生与皮肤和毛囊的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的功能减退、丧失有关。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能提高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增加酪氨酸酶活性,刺激黑色素细胞再生色素。本案例外用补骨脂酊,通过增加黑色素细胞黏附和迁移对白癜风产生治疗作用[4]。段行武教授在治疗白癜风的过程中,既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极大地提高了白癜风治疗的临床疗效。
[1]段行武.白癜风的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8):18-20.
[2]闫小宁,李争红.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韩世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77.
[3]段行武,瞿幸.常见皮肤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81-182.
[4]段行武.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李秀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6.
201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