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体会
2017-01-14宝音朝古拉邢迎春包金全
宝音朝古拉 李 权 邢迎春 包金全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医院,辽宁 阜新 12319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同时伴有成熟障碍;红系和粒系增生活跃。[1]蒙医理论认为是一种由于风寒吹袭,外感湿毒而导致巴达干偏盛,胃火失调,精华与糟粕分解过程受阻,恶血与黄水偏盛,并与赫依为介,窜于脉道,扩散于皮肤,降于脏器所致。临床上以发热、咽痛、口干、倦怠、鼻衄、皮肤瘀斑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笔者采用蒙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发挥了蒙医药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均在我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间门诊治疗,其中年龄最大的50岁,年龄最小的6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1年~5年不等;其中血热偏盛型28例,寒热交搏型17例。均自愿接受蒙医药治疗,能服从医嘱,能坚持长期治疗,可承受医疗经费。
2 诊断标准
2.1 蒙医诊断:参照2010年出版的《蒙医病症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蒙文版)进行诊断。
2.2 西医诊断:参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3 病因及分型
根据有关蒙医古典文献主要由于血偏盛紊乱或偏衰,以及受赫依、希拉、巴达干紊乱所致。在实际临床工作当中,根据诊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及医院血液病科诊疗方案,我们认为本病病因是齐素、希拉、赫依、巴达干。分为血热偏盛型和寒热交搏型2种。
4 治疗
我科门诊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患者共45例。按我院制定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溢血症诊疗方案予以治疗,具体如下。
4.1 血热偏盛型
治则: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草果二十一味丸:5g重蜜丸,成人1~2丸日1~2次口服;瘀紫丸:水泛丸银珠外衣,每10粒重2g成人9~13粒日1~2次口服,或红花十三味丸,制成5g蜜丸,成人1~2丸日2~3次口服。
4.2 寒热交搏型
治则:祛巴达干赫依,调理胃火。
方药:草果二十一味丸:5g重蜜丸,成人1~2丸日1~2次口服;瘀紫丸:水泛丸银珠外衣,每10粒重2g成人9~13粒日1~2次口服,可选择光明盐四味汤,汤剂,成人3~5g,日1次水煎服或升阳十一味丸:5g重蜜丸,成人1~2丸日1次口服。
4.3 对症治疗:出血明显时加服炒水牛角粉、血余炭、熊胆,鼻衄时加服地锦止血散,月经量增多、淋漓不断时加服黄柏八味散,心慌、发热时加服沉香十五味散,腹胀加服广木香六味散,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加甘草六味散,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加服升阳十一味丸,失眠加服沉香四味汤,心慌伴头晕、耳鸣、乏力明显时加服沉香十七味丸。
4.4 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室内清洁,定期开窗或定期空气消毒,避免着凉,预防感冒,饮食方面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忌食辛辣、生冷、坚硬、海产品、牛肉、马肉、狗肉等食物。
5 典型病例
患者韩某某,女 ,11岁,汉族,学生,辽宁省铁岭市人,2015年9月20日就诊。自诉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衄、牙龈出血,双下肢皮肤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服强的松和中药治疗,症状时好时坏。近1月上述症状再次加重伴食欲不振,腹部胀痛,为求系统诊治遂来我院,脉细沉,舌苔偏白,尿偏黄。血常规示:白细胞7.2x109/L,红细胞3.40x1012/L,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45x109/L。
蒙医诊断:溢血症(寒热交搏型)
治疗:祛巴达干赫依,调理胃火,改进气血运行及相关对症治疗为原则。给予早晨 升阳十一味丸 1丸口服,中午饭后瘀紫丸 7粒、地锦止血散2g冲服,晚饭后草果二十一味丸 1丸、六味甘草散 1.5g冲服,治疗5疗程后,该患者全身症状缓解,无出血,血常规示:白细胞6.9x109/L,红细胞4.85x1012/L,血红蛋白123g/L,血小板106x109/L。骨髓细胞检查报告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
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显效:症状和检查结果好转或基本好转;有效:症状和检查结果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和检查结果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或加重。
7 治疗结果
显效18例,占40% ;有效23例,占51.1%;无效4例,占8.9% 。总有效率达91.16%。
8 讨论
长期以来,蒙医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血液失去相对平衡所产生的一种出血性病。主要由于血偏盛紊乱或偏衰,以及受赫依、希拉、巴达干紊乱所致。平时辛酸味、锐热性饮食、腐烂变质食物、不含营养食品,使饮食失调,或因着装过厚,春秋季日睡过多,长期在高温环境工作,举重用力过猛、剧烈活动、从高处坠地、震荡受伤、外伤、受风寒、凉水、潮湿等原因,使三根紊乱,血希拉或巴达干赫依伤血,或七素生成异常,恶血偏盛或血体素耗竭,肝胆受损为其诱发因素[4]。蒙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从蒙医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依据各方面的反应,既重视病因,又注意疾病发展的阶段性,既重视病症,又注意体制的差异性。血热偏盛型治疗宜清热、凉血、止血,改进气血运行为治疗原则。寒热交搏型治疗宜祛巴达干赫依,调理胃火,改进气血运行为治疗原则。这种根据由于“症候”的不同而治疗药物也不同的原则,称为辨证施治,具有治疗与调理双重作用,是蒙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蒙医的基本特点之一。蒙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标也能治本,有好的近期疗效,更有好的远期疗效。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乌兰.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49.
[4]蒙古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医学卷》编辑委员会.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