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配合自制化瘀消痛散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2017-01-14辛振杰黎凌叶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期
关键词:寒凝化瘀经期

辛振杰 黎凌 叶玲

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配合自制化瘀消痛散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辛振杰 黎凌 叶玲

目的 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配合自制化瘀消痛散外敷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12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少腹逐瘀汤配合自制化瘀消痛散外敷, 对照组患者口服消炎痛、月月舒和芬必得等药物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与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与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配合自制化瘀消痛散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少腹逐瘀汤;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疗效

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 临床症状为女性月经期小腹疼痛、手足冰冷、恶心呕吐, 严重者可致晕厥, 但在妇科临床检查上未能发现明显生殖器官病变。现阶段,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法[1,2]。在中医学上, 原发性痛经以寒凝血瘀和气滞血瘀两种类型为主。近年来, 本院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配合自制化瘀消痛散外敷对寒凝血瘀型的原发性痛经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0月收治确诊的12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有性生活者37例、无性生活者83例。有性生活患者中, 21例有流产史,流产次数为1次, 所有患者均无生育史;病程3个月~8年,轻度痛经患者、中度痛经患者和重度痛经患者分别为35、64、2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4~26岁, 平均年龄(22.34±2.7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16~28岁, 平均年龄(23.17±2.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患者同时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 且在接受治疗前的1个月时间内未服用治疗痛经相关药物。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诊断标准, 行经期间或前期出现的规律性痉挛疼痛, 多在月经来潮前的12 h 内开始疼痛, 疼痛迅速加剧, 疼痛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同时伴随腹泻、呕吐、冒冷汗和晕厥等临床症状, 排除生殖器病变[3]。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症状为:经期前后和行经期间小腹冷痛,得热则疼痛缓解, 怕冷, 四肢冰凉, 严重者面色苍白、四肢逆冷, 或恶心呕吐、冷汗晕厥。还表现为经血暗淡, 血块增多,得热血块溢出, 血块出则疼痛减[4]。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选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少腹逐瘀汤处方, 以此处方为基础进行单味药物的加减, 加减数量应当在3味药以下。其中, 经期血块较多或血块较大者, 添加三棱10g、莪术10g, 加强破血行瘀之效;经期恶心呕吐者, 添加半夏10g和姜竹茹10g, 以降逆和胃;经期小腹冷痛剧烈者,加吴茱萸6g和艾叶6g, 散寒温经;经期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者, 添加川楝子10g、乌药6g和青皮6g, 以行滞理气。将少腹逐瘀汤煎成汤剂, 口服, 100 ml/次, 2次/d。患者行经前1周开始服药, 服药至经期结束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3个疗程[4]。同时配合外敷本院自制化瘀消痛散, 处方如下:天花粉167g , 泽兰133g, 黄柏100g, 败酱草67g,苍术67g, 白芷67g, 丹参67g, 土茯苓67g, 红花33g, 乳香33g, 没药33g, 赤芍67g, 大黄33g, 厚朴33g, 香附33g, 乌药17g, 三棱17g, 莪术17g, 共1000g, 制成量1000g, 按每包100g分装。经期1~2次/d, 0.5~1包/次, 温水加少量白酒调匀敷患处, 连续外敷3个疗程。

1.3.2 对照组 患者月经来潮感到腹痛时, 服用月月舒痛经宝颗粒, 2次/d;或服用25 mg的消炎痛, 3次/d;或服用300 mg的芬必得, 2次/d。腹痛症状减轻即停用药物, 连续服药时间≤3 d。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的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5]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与治愈时间。显效:患者痛经症状完全消失, 且停药后痛经未复发;有效:患者小腹疼痛感明显减轻,其他临床症状轻微, 停药后未复发。无效:患者小腹疼痛未消失甚至加剧, 其他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 显效57例, 有效1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0例, 有效21例, 无效19例, 总有效率为68.33%,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与治愈时间为3~9个月, 平均时间为(5±2)个月;对照组患者症状缓解与治愈时间为6~15个月, 平均时间为(9±2)个月。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与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多发于月经初潮的青春期女子和未婚未育的女子, 且在临床妇科检查中未发现生殖器病变。当前, 医学界关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尚未探明, 已知的发病因素可能有经期雌孕激素的变化、子宫异常收缩和子宫肌缺氧缺血等[6-9]。行经时, 部分女性的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大量的前列腺素, 导致子宫急剧收缩产生痉挛, 引发疼痛。此外,子宫的过度收缩还与催产素的分泌相关。现阶段, 西医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上以口服止痛药和避孕药为主, 但容易引起患者的闭经, 并产生依赖性和毒副作用, 且长期疗效不明显,因此不被患者所接受[10]。因此, 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 意义显著。

传统中医学认为, 痛经病灶在冲任和子宫, 发病机制为“不通则痛”。由于经期和行经前后女性的特殊生理状态, 因此痛经呈周期性的发作[11-14]。中医认为, 经期前后, 女性血海满盈泄溢, 气血骤虚, 任冲、子宫气血急剧, 容易感染致病[15,16]。再加上行经期间体质较差, 导致女性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在临床当中, 痛经实证居多, 虚证少见, 尤其针对寒凝血瘀型的原发性痛经, 应当以化瘀止痛、散寒温经治疗为主。

少腹逐瘀汤最早由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 最早用于治疗“小腹积块疼痛”、“行经初期腰酸腹胀”、“一月行经数次,断断续续, 颜色黑紫, 呈块状或崩漏”、“经血粉红有白带”等症状[17]。少腹逐瘀汤当中的炒小茴香、炒干姜和肉桂具有散寒温经之功效, 处方中的五灵脂、赤芍、川芎、延胡索等药材具有止痛化瘀的功能[18]。本院自制的化瘀消痛散,是对少腹逐瘀汤的改进, 外敷效果较佳。因此, 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配合自制化瘀消痛散外敷是治疗各类寒凝血瘀型妇科疾病的有效方剂[5]。

综上所述, 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配合自制化瘀消痛散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患者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王秀霞, 梁玲, 薛会灵, 等.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2例.环球中医药, 2012, 5(3)∶221-222.

[2]孙桂芳, 王佩娟.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11)∶1251-1252.

[3]叶宇齐, 王佩娟.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3)∶551-553.

[4]邱莉.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PGE和PGF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20)∶2194-2196.

[5]周鹿安, 陆政日, 刘姝娆, 等.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Meta分析. 药物评价研究, 2016, 39(5)∶858-864.

[6]马会敏. 少腹逐瘀汤联合熨烫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2例. 中医临床研究, 2014(23)∶108-109.

[7]聂婷. 针刺地机穴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

[8]朱名宸, 朱红霞, 任传梅. 痛经贴外敷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痛经140例. 湖北中医杂志, 2008, 30(5)∶45-46.

[9]张良.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10]徐燕. 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灌肠并外敷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16)∶42-43.

[11]唐帅莲. 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隔物炙治疗原发性痛经104例.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18)∶20-21.

[12]窦桂珍, 候艳霞, 李亚珍.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国民康医学, 2015(20)∶87-88.

[13]常云霞.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56例的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3(17)∶78-79.

[14]付淑秀, 王秀霞, 张文哲.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临床观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4)∶95.

[15]张小玲, 李玉兰, 赵桂珍, 等.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实验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8(6)∶161-162.

[16]陈锐. 少腹逐瘀汤临床新用. 中国社区医师, 2012(44)∶10.

[17]张玉翠.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

[18]杨晓燕.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1)∶183.

Clinical effect by modifi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haofu Zhuy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self-made Huayu Xiaotong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XIN Zhenjie, LI Ling, YE Ling.
Guangdong Luodi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uoding 5272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ative effect by modifi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haofu Zhuy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self-made Huayu Xiaotong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cold-coagulation and bloodstasis typ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haofu Zhuy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self-made Huayu Xiaotong powder,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indometacin, Yueyueshu and fenbid for treatment.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urative effect, symptom relief time and cure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6.67% than 68.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symptom relief time and cure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Modifi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haofu Zhuy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self-made Huayu Xiaotong powder shows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Shaofu Zhuyu decoction; Primary dysmenorrhea; Cold-coagulation and blood-stasis; Curative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93

2016-11-23]

527200 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寒凝化瘀经期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腊节》
经期如何穿衣
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