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护理研究
2017-04-18曾丁香
曾丁香
养老机构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护理研究
曾丁香
目的 探讨养老机构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5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 总结给药种类、途径、年龄特征、主要症状。结果 62~74岁老年患者中15例发生不良反应, 比例为30.0%;75~85岁老年患者中21例发生不良反应, 比例为42.0%;86~92岁老年患者中14例发生不良反应, 比例为28.0%。其中75~85岁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研究中通过静脉给药出现不良反应老年患者有28例, 比例为56.0%;通过口服给药出现不良反应老年患者22例,比例为44.0%。50例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中, 出现不良反应老年患者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心脑血管药物、抗生素药物, 其中40%老年患者为抗生素过敏, 30%老年患者为心脑血管药物过敏, 10%老年患者为中成药过敏。依据药物不良反应相关规定, 统计和分类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症状、涉及器官(系统), 其中不良反应最多为神经系统, 共22例;不良反应者在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均能得到缓解。结论 老年患者用药时经常发生不良反应, 实际中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进而保证治疗疗效和老年患者的健康。
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人体进入老年后, 身体功能会逐渐退化, 所以在用药时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1]。权威调查发现,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在老年患者使用药物过程中应严格防治药物不良反应[2]。基于此, 本文对本院50例用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其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本院用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老年患者, 其中女16例, 男34例, 年龄62~92岁, 平均年龄(80.4±5.9)岁。全部患者均满足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征。
1.2 方法 运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统计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者身体情况、用药情况。
1.3 主要观察项目 ①药品种类:依据老年患者机体系统这一衡量标准, 依照系统进行不良反应药物的分析, 并对每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例数与比例进行统计。②临床表现:依据患者主诉对不良反应症状所述系统进行确定, 当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症状时, 应当依据最显著症状进行划分, 对不良反应例数与比例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年龄特征 62~74岁老年患者中15例发生不良反应,比例为30.0%;75~85岁老年患者中21例发生不良反应, 比例为42.0%;86~92岁老年患者中14例发生不良反应, 比例为28.0%。其中75~85岁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2.2 给药途径特征 研究中通过静脉给药出现不良反应老年患者有28例, 比例为56.0%;通过口服给药出现不良反应老年患者22例, 比例为44.0%。
2.3 药物种类特征 50例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中, 出现不良反应老年患者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心脑血管药物、抗生素药物, 其中40%老年患者为抗生素过敏, 30%老年患者为心脑血管药物过敏, 10%老年患者为中成药过敏。见表1。
表1 50例老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及比例(n, %)
2.4 临床症状特征 依据药物不良反应相关规定, 统计和分类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症状、涉及器官(系统),其中不良反应最多的是神经系统, 共22例;不良反应者在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均能得到缓解。见表2。
表2 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器官和系统(n)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特征 ①药物原因:研究中发现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是抗生素类药物、心脑血管药物, 老年患者使用时应当着重预防[3]。另外中成药也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这与其成分复杂存在一定关系。②给药途径:研究中发现56%老年患者为静脉给药过敏, 44%老年患者为口服用药过敏。这是因为静脉给药会直接影响体内循环, 直接作用于机体。同时在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 容易因环境问题、操作问题而受到影响, 进而影响药物安全性[4-6]。③机体原因:50例不良反应老年患者中75~85岁老年患者比例最高, 这是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 各项基础疾病增加, 使得身体免疫力受到较大影响, 进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护理对策 防治养老机构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①用药安全性评估:强化护理人员对用药知识的掌握, 进而在用药前对用药目标、老年患者病史、病情发展情况进行了解, 以实现对用药高危人群进行有效辨别[7]。本研究中75~85岁老年患者、使用抗生素和心脑血管药物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实际用药过程中应当对这些人员进行重点观察。②强化用药管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功能开始退化, 并且具有不同个体差异, 进而会出现不同的药物耐受性和敏感性[8]。一旦药物使用剂量不合理,药物就会在患者体内积蓄, 进而造成患者血尿浓度升高, 所以用药中应当严格管理剂量, 并依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药物, 提升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9-11]。③心理疏导和用药宣教:针对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 护理人员在用药前应当和老年患者进行沟通, 使其了解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并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同时强化和老年患者的沟通, 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 使其积极配合用药[12-15]。④及早发现和处理:护理人员应当强化对重点用药者的监测, 认真观察生命体征等变化情况, 若发现患者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症状, 应当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16]。
[1]杨志伟, 王琼, 欧阳敏, 等.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23)∶6768-6769.
[2]杨志伟, 王琼, 欧阳敏, 等.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24)∶7052-7054.
[3]曹海山, 何鹏彬, 丁以绚, 等. 396例老年患者应用抗感染药物ADR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10)∶995-996.
[4]潘祺琦, 罗璨.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4)∶253-257.
[5]李育英, 贺晓燕.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探讨.大家健康(上旬版), 2016, 10(5)∶150-151.
[6]杨帆. 100例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及护理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8)∶257-258.
[7]赵爱琳, 石杰, 苏家茹, 等. 134例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34)∶265-267.
[8]崔元侠. 老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中国处方药, 2016, 14(7)∶34-35.
[9]张彩华, 杨群知, 沈佩华. 老年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护理研究, 2006, 20(32)∶2944-2945.
[10]魏晓英. 60岁以上老年女性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4)∶115-116.
[11]廖月玲. 老年人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中华当代医学, 2005(4)∶77-78.
[12]朱莉芬. 老年期精神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中国民康医学月刊, 2006, 18(17)∶818.
[13]蔡舒. 老年人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中国临床医生, 2010, 38(11)∶56-58.
[14]刘彦丽. 老年病人的安全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6)∶78-79.
[15]李英. 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3Z)∶60-61.
[16]穆小玲, 杨会兰.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6)∶191-19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89
2016-12-12]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光荣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