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英语口译课程中的应用*

2017-01-13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控制组口译微课

陶 霞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广州,510663)

微课在英语口译课程中的应用*

陶 霞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广州,510663)

研究融合了微课的优点与英语口译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对比教学实证研究,SPSS的数据分析表明:微课在口译课程中的导入,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和实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以及转换为教练或顾问的角色。

微课;应用;英语口译课;对比教学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教育行业的教学手段及技术的创新,如近几年在国内引起一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极大兴趣和关注的微课。微课培训班、微课制作、微课比赛、微课研究如火如荼,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和引导,也促进了微课的大力试行和推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均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微课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但课堂教学导入微课后,究竟有多大的成效?如何将微课技术上的优点与具体的教学结合落到实处?如何让微课教学有效持久地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基于笔者的实证教学研究,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对比,探讨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导入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以及教师基于此教学能力方面的提高。

一、相关研究综述

微课(Micro-lecture),2008 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1]。 在他对“微课”的定义中,提出微课建设的五大核心内容:列出教学的核心概念;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的介绍和总结;录制长为1-3 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学习任务;上传所制作的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到课程管理系统[2]。在国内,自2010 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给出“微课”概念以来,专家们总结出了“微课”的核心内容和特点:其一,短小精悍,视频时长短,化繁为简,突出核心内容。其二,视频为主要载体,传递的是简短又完整的小型教学活动。其三,重点突出,单个视频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只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指向更加明确、集中。 其四,资源众多,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视频材料,还可以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练习、相关测试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其五,学习灵活机动,符合了“泛在学习”的理念。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可以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外,还可以在课外随时随地学习,这样的微小时段中的学习能让学生获得“1+1>2”的学习效果。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目前国内对微课的实践和研究,大多都停留在微课的理论研究、微课制作技术的探讨以及微课具体内容的设置上,而少有结合学科特点的微课顶层设计研究与应用效果上的评价研究。英语口译课程导入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证教学,探索和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基于微课理论研究的基础,如何将英语口译课和微课结合,形成结合学科特点的微课设计?如何在教学中创建和实施这样的模式?

第二,结合了微课教学的口译课程教学与传统的口译教学相比,教学效果孰优孰劣?学生们的教学反馈如何?

第三,通过教学实验,对以后相关的教学有无重要的启示?如何改进和推动口译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研究对象

通过向学校申请,将任教的13口译班按照学号的单双号拆分成两个班来授课,分别设置为控制组和实验组,控制组为21人,实验组为20人,实验组采用微课技术融入课堂和课后的自主学习;控制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入微课技术后,对课堂及课后在线学习及测试随时监控,访谈,经验总结,并最终完成课题任务。

(三)研究方法

基于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设定,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

查阅并搜集微课的相关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研究实施奠定基础。

2.实证研究,经验总结法

以一线教学实验为基础,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学号的奇偶数分组,单号组为实验组,双号组为对照组。 两小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了微课融合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对照组一如既往,采用课堂讲授、学生操练的教学方式。最后进行同一份口译试卷的测试和现场口译的测试,分析、对比两组的一系列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并且在对比实验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总结。

3.调查研究法

访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对实验组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查,及时得到教学反馈信息,优化实验组的微课设计,并不断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经过对比教学实验后,通过同一份试卷的测试,两组学生得出了不同的考试分数。该测试中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口译测试为两道题型,口试的第一部分为商务陈述及随机现场口译,在学期末的最后一个教学周的课堂中进行,每组4节课完成,教师提前一周布置每个学生做好商务陈述的PPT。测试时,每个学生被要求上台演讲,但其口译员则是由老师随机指定的。也就是说,每个学生既要做演讲者,又要随机的被抽调为口译员。口试的第二部分为录音考试,交替传译考试。教师播放一篇对话或段落的音频,时长为3到4分钟。播放时在每一个逻辑段落处适时暂停,中文翻译成英文时,暂停的时长大约为前一段播放时长的1.5倍;英文翻译成中文时,停顿的时长相近。在播放暂停时,学生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录下自己的口译内容。暂停结束后,继续启动播放下一个逻辑段落的翻译,直到完成口译测试任务(采用手机录音方式,主要是考虑场地利用的方便性和易于操控因素,无需专门的语音室,只要是多媒体教室即可进行)。当然,不同的小组录音考试时的对话或段落是不同的。

实验数据主要是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这份试卷上口译测试题目的成绩及卷面总成绩,运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对各项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以下数据:

(一)随机口译分数比较

从下图的折线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学习基础差不多的同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分开学习,实验组的学生个体学习效果整体表现得较好,如图1:

图1 随机口译分数折线图

进一步运用SPSS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随机口译分数SPSS成对样本检验 (1为控制组,2为实验组)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的随机口译分数的差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和上限分别为-.70669,和-.05669,不含零,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值为-1.782,自由度为19,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48,小于0.05,也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就说明了实验组的教学方式在这部分上的体现要优于控制组。

(二)对话/段落翻译分数分析

该部分两组的个体分数对比及SPSS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图2和表2:

图2 对话/段落翻译分数分析折线图

表2 对话/段落口译分数SPSS成对样本检验 (1为控制组,2为实验组)

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的对话/段落口译分数的差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和上限分别为-7.53257,和-3.56743,不含零。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值为-5.859,自由度为19,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远远小于0.05,也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就说明了实验组的教学方式在这部分上的体现要优于控制组。

(三)卷面总分比较

控制组的卷面总分平均分为75.233,实验组的平均分为80.085。很容易看出,实验组的总分比控制组的总分要高,学习效果要好。用折线图直观地对比个体分数,如图3。

图3 卷面总分分析折线图

进一步运用SPSS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如表3:

表3 卷面总分SPSS成对样本检验 (1为控制组,2为实验组)

从表3可以看出,差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和上限分别为-10.13940,和-0.17060,不含零,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值为-2.165,自由度为19,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4,小于0.05,也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再一次证明结合了微课技术的口译课程教学方法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四)访谈结果

实验组的学生对于微课这种形式持非常欢迎的态度,他们认为微课对于自己的课前预习和课后自主学习很有帮助,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作战”,有视频和材料指导,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的口译背景材料,学习效果提高了。课堂中,老师不再是他们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指引者和导向者,是顾问或教练,指引着他们去模拟操练,去讨论和发现问题。

四、结果与讨论

(一)口译的微课应用教学模式

上述直观的折线图和SPSS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证明了实验组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效果要优于控制组,微课在口译教学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这种结合学科特点的微课教学模式是有效的。英语口译课是一门难度比较高的课程,而且是一门需要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背景知识,并在课后必须进行大量口译技巧训练和自我学习拓展的课程。 融合了微课技术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课前了解口译技巧及专业背景知识,做好课堂口译实操的准备,同时能帮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自查学习效果。

结合口译微课应用,可以提炼成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第一环节是课前预习环节。口译课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课程及专业背景资料,自主观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或要求看的网上微课链接上传至QQ(在无课程资源网络的情况下最简单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终端来观看,提前获悉下次课的翻译难点、重点与技巧,并带着问题来上课,学习效率实质上更有保障。第二环节是课堂学习及解惑环节。这一环节中,教师不能再“一言堂”,而应该转换成咨询师或教练的角色。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集中讲授学生们普遍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回答学生自主提出的翻译疑问,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并控制好课堂时间和节奏。若某次课不能满足所有的疑问,课后可以通过QQ和微信来解决。课堂环节中,尽量多地模拟现场翻译的情境,有目的地实操和练习。第三环节是课后复习及作业环节。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网络将作业发给学生,学生可以用手机录音录下自己的口译答案,并在限定时间内传给教师。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选择观看该课时的“微课”进行复习。教师在限定时间后,把参考的翻译版本发给学生自查,教师有时间的话,可以全部听取所有学生当次的口译录音作业,也可以轮流分批检查,登记作业情况。

(二)结论与启示

研究是基于融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微课教学,结合学科特点与微课教学的实践。尝试将微课实施于传统课堂教学触不到的地方,将微课作为知识点的载体,利用网络平台作为后台支撑,是对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在此过程中,有一些启发和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微课设计内容方面。在设计微课内容时,教师实质上既是幕后的“编导”,又是出镜的“演员”。内容上,首先得充分考虑如何最佳呈现课程的知识点,如何能将课程的技巧和知识点串起来,如何实现指导性预习的学习效果等问题。面对镜头时,得注意表达的方式,思考如何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此外,还需考虑微课口译选材的难易度和难度的阶梯性。口译本身是个高难度的课程,过难的话,学生受挫感太强,久而久之,会失去信心;而过于简单,学生的进步难以实现。

第二,微课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笔者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微课制作的问题,很大原因是由于技术不精。三分钟的视频,有时候要制作一到两小时。所以,有时候,可以“借力”。借助于网上已有的相关微课视频,结合自己做的微课,一并呈现给学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学习微课技术,能促使教师提高自我、提高教学技能和促进教学改革。

第三,微课的背后还应有配套的师生互动区,借助于微信、QQ群等互动工具,可以增加关于学习情况的师生互动。这也就促使教师在教学和互动中转换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顾问”,更能有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五、结语

“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受到挑战,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改革的深度融合的速度已势不可挡。我们应该勇于创新,积极地将微课与学科特点相结合,利用微课的短小明快、寓教于乐、灵活机动、能实现泛在学习等优点,推动教学改革和进步,转换教师的角色。以上研究运用实证的方法,以SPSS软件来分析教学实验数据,证明了微课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的优势所在,但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教学设计还有待改进,教学模式和设计的推广尚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同仁及研究者做出更多的努力。

[1] Shieh,D.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OL][2009-03-06].http://www.chronicle.com/article/These-Leature-Are-Gone-in-60/19924/.

[2]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1):65-73.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4]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5]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6] 吕琴.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 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8] 李郁,张泳.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新探[J].外语界,2005,(3):32-36.

[9] 李钰.基于微课网络学习社区的英语口译课程教改刨新性探索[J].高等教育,2015,(4):95-96.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the Course of English Interpretation

TAO Xia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Guangdong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63, China)

This empirical study fixes the attention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micro-lecture and the feature of English interpreting strongly directing to practice. The SPSS data analysis of a term of contrast teaching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micro-lectur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terpreting, conducive to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practice, has a superior teaching effect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s their learning effect as well as the class teaching efficiency. Moreover, it can also impel th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ability and transform into a coach or an advisor.

micro-lecture; application; the course of English interpreting; contrast teaching

H319.32

A

2096-272X(2016)06-0075-06

2016-05-27

2014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一般课题立项“微课在高职英语口译课程中的应用”(GDJY-2014-B-b245)。

陶霞(1978-),女,湖北黄冈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控制组口译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