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智化社会的中国课程改革基本方向

2016-03-18刘良华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理性主义功利主义杜威

刘良华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 200062)

·专家观点·

走向智化社会的中国课程改革基本方向

刘良华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 200062)

走向智化社会的课程改革有三条可能的思路。一是浪漫主义的思路。二是功利主义的思路。三是理性主义的思路。最好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达程度以及相应的时机来选择不同的课程改革方案。太平世往往呈现浪漫主义的课程改革。乱世往往采用功利主义的方案,而升平世宜采用理性主义的方案。

智化社会;浪漫主义;功利主义;理性主义;课程改革

这里讨论两对概念。一是“智化社会”与“德化社会”。二是“中国智造”与“中国制造”。与之相关的问题是:从“走向智化社会”这个视角来看,中国课程改革有哪些基本方向?具体包括三个问题:第一,要不要分科?分文科和理科,还是不分科?第二,高中要不要分设普高和职高?第三,在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以及相关的理工大学之间,我们现在的制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将来是不是都要走向综合大学?关于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至少已经出现三个可能的选择:一是浪漫主义的思路。二是功利主义的思路。三是理性主义的思路。三者之中,中国未来的课程改革究竟走向何方?这是有待讨论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中的浪漫主义

比较多的中国学者喜欢谈论不分文理科,不设重点班级,不设重点学校,这是中国学界浪漫主义的思路。浪漫主义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它的问题是不能直面现实的。

事实上,中国现实的教育制度一直存在重点班、重点学校。无论怎样就近入学,无论怎样谈教育公平,重点学校、重点班级总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顽强地延续下来。人们对中小学的重点学校、重点班级比较敏感,对重点大学、普通大学相对宽容。

究竟如何看待课程改革中的浪漫主义?可考虑的思路是白璧德对浪漫主义的批判。白璧德站在新人文主义这边,他将浪漫主义视为死敌。白璧德为何对浪漫主义口诛笔伐?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浪漫主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浪漫主义因其追求平等、民主而显得富有正义感,却因其不切实际而导致平庸。

二、课程改革中的功利主义

课程改革中的功利主义主要显示为普通课程的职业化与职业课程的普通化。比较典型的功利主义课程制度是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及其职业课程。为了打通教育与生活的隔膜,为了使教育更加切近儿童的生活,杜威与普洛瑟等人一致地抵制古典式的博雅教育或装饰教育。其成果是:美国课程体系中大量地增加了职业课程。

不过,杜威和普洛瑟等人成功地使美国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职业课程之后,强调职业课程的杜威和普洛瑟等人内部也出现分歧。争论的焦点在于:究竟应该在普通学校开设职业课程还是应该为职业课程单独设置职业学校?或者说,究竟应该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还是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离?普洛瑟等人主张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离,开设独立的职业中学。杜威等人强调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设置综合中学,以便维护教育的平等性和民主性。普洛瑟与杜威争论的结果是:美国课程改革更多地采纳杜威的建议,大量建立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融合的综合中学。与德国中学教育的双轨制不同,美国中学教育倾向于一元化的单轨制。

三、课程改革中的理性主义

尽管杜威成功地维护了课程改革中的平等性和民主性,但是,这种平等、民主的课程体制从一开始就以平等主义政治哲学为前提。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国家或某个教育家更重视精英主义政治哲学,那么,这个国家或这个教育家就会强调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离以及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的分类。这正是白璧德与杜威争论的关键。

杜威看重职业教育,但是杜威本人并不赞成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中独立出来。杜威的方案是普职融合的综合中学。与之相反,白璧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天然的差别并由此重视精英主义政治以及精英主义教育。白璧德在其《民主与领袖》中明确提出,真正能够传承文化的不是大众而是精英。精英应该承担起传承文化以及为大众示范的责任和使命。杜威主张民主,所以其书名呈现为《民主主义与教育》。白璧德更看重领袖,其书名呈现为《民主与领袖》。杜威比较看重科学教育和科学给大众带来的功利与福利。而白璧德更看重文科教育,尤其重视古典理性主义或人文教育。

中国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中国高中制度选择了德国模式。普职分离的背后隐含了一种理性主义的思维。中国人既爱慕虚荣又承认等级:两害相权取其轻。

问题是,普职分离之后,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中国人既爱慕虚荣又承认等级,承认等级的理性主义导致了中国人可以接受普职分离。但是,如果反过来说,中国人既承认等级又爱慕虚荣,爱慕虚荣的浪漫主义与功利主义因素必导致中国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职业中学。究竟选择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这是中国家长比较困扰的问题。如果自己的孩子进了职业高中,中国家长是有想法的。如果自己的孩子进了职业高中,家长就会感到没有面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来往哪个方向发展?这里面隐含了浪漫主义、功利主义与理性主义的选择道路及其价值观念。

四、选择的时机

如果简单提出一个问题:在浪漫主义、功利主义与理性主义三者之间,某个国家或某个家长、某个教育家究竟如何选择?这很难获得答案。惟一的办法是考虑时间因素。

当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达到一定的程度,进入类似“太平世”的大同社会状态,人与人之间无所谓等级。那么,可采用不分重点学校、重点班级、普职分离的浪漫主义的课程制度。

当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尚不发达的状态,呈现类似“据乱世”的比较窘迫的状态,那么,可选择的课程方案可能是普职分离。不仅职业课程与普通课程分离,而且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分离。这是普洛瑟提倡的思路:人天生有自然的差异,甚至有智力的高低,所以,有人注定要进职业高中,有人应该留在普通高中。

当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既非发达的大同社会,也不再纷乱或贫穷,整个社会呈现类似“升平世”的小康社会,那么,可选择的方案是在普通中学增加职业课程的元素,这是杜威提倡的思路。杜威出于平等和民主的考虑,在重视职业教育的同时,不赞成普职分离,只赞成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课程。杜威有关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观点成为整个美国现在“综合高中”的见证者。或许,这个思路也是将来中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究竟设置独立的职业高中,或者,是否应该走向统一的综合高中?这是以后可讨论的问题。

五、承认和允许理工科与文科之间存在不同的学习方式

在此基础上,有一个问题尚待讨论:理工科与文科是否可以保持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文科离我们的生活很近,科学技术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理科世界不同于生活世界,它是另外一个世界,可以称之为符号世界。这个世界是由符号构成的。这样就带出了一个大问题:可能有部分理科或科学技术学得好的人倾向于比较封闭的生活甚至有一点自闭的状态。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完全不“自闭”或“封闭”,如果他擅长于人际交往,那么,他的理工科成绩就可能没那么好。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只有承认数学以及与数学相关的理科和工科是一个符号世界,只有承认符号世界和生活世界的不同,我们才会想办法去保护和保卫那些性格很特别的人。我们现在讨论智化社会、创新教育、科学教育,就需要保护那些对符号世界感兴趣的、个性比较独特的人。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不能够容忍有一点封闭的人?不能够容忍那些精神气质倾向于内向和孤独的人,这会带来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们会把很多科学的天才改造成为一个很会交往的平庸人。并不是说善于交往的人都是平庸,而是说,一个学理工科的人或学者可能倾向于封闭和自闭。这些人如果被改造成为对这个生活世界特别感兴趣的人,他们的优势、他们的灵气就可能消失殆尽。

有人认为学问要跟生活打通,有人认为要把学问和生活合二为一,这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在大学的学者群里,凡是学术做得好的人,生活都不太“正常”。不是说他(她)是一个疯子、怪物,而是说他(她)倾向于封闭、安静、自闭的生活,怕吵闹。

有两个成语或故事值得关注。这两个成语或故事都来自于《庄子》。一是轮扁对恒公的批判,另一个是庖丁解牛。这两个成语或故事的意义在于:理工科学得好的人往往有特别的学习方式。工科、理科和文科可能需要同样的思维方式。但不能用同样的思维、同样的标准来评价这三个领域的学业成绩。工科如何学习?工科的学习就是轮扁所说:技术只能“做中学”而不可能“从书中学”。只要是记录在书中的知识,在轮扁看来都是糟粕。真正的工匠或“工匠精神”,一定不是看书看来的。工匠精神是得之于心,用之于手,心灵手巧。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开篇就显得微言大义。这本书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告诉你生物和微生物有什么区别。紧接着隐含了另外一句话,就是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就是:人有书面语,动物没有书面语。正因为我们有了书面语,于是我们有了正规教育或学校。杜威接下来得出一个结论:书面语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进步,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从此人就不太看重手工和手工教育。

文科和理科究竟应该采用同一的学习方式还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或人才培养到底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或多元论?杜威坚持一元论,而白璧德坚持二元论。消除对立的一元论很完美很浪漫,但在白璧德看来,一元论是一个精神的懒汉,简直就是坏的浪漫主义。“文理不分科”也许是好的,其问题在于过于浪漫主义。不仅可以考虑文理分科,而且可以考虑分三科:文科、理科、工科。然后,由三科再分为两科:德科和理工科。中国教育制度尤其是课程制度将来的方向,也许会重新重视工科(手工教育),由“手工科”上升为“理科”。而且,只要这个人学了理科,就可以容忍其适度的自闭。如果他不“自闭”,他热衷于“知识即美德”的道德修养,可以鼓励他学“德科”。热衷于“德科”的人将来会成为领袖。这就是白璧德的《民主与领袖》所提出的观念。

·简讯· 粤拟打造高职教育"广东模式" 高职院校 5年建57个项目

未来5年,广东高职院校要朝哪里发力,已有明确政策要求。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6-2020年)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职院校5年内要建设57个项目,同时提出到2020年,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日趋完善,要培养一批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的一流高职院校和品牌专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广东模式”。

广东省高职创新强校工程是“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一部分,与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一起,共同构建广东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期间分类指导、分类发展的大局。

具体而言,广东高职将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建设,吸引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公办高职院校改革。试点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和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搭建职业教育集团、协同创新中心、协同育人平台、区域性高职院校联盟等平台。

同时,将加强一流高职院校和品牌专业建设,争创在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的一流高职院校,重点建设若干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在世界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类品牌专业,重点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特色鲜明、水平达到全省一流的二类品牌专业。

此外,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实施学分制管理改革和弹性学制,探索分层分类教学、导师制和小班教学。研制实施具有世界水准、广东特色、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和本科贯通培养、系统设计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现形式,加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衔接,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The Basic Direc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Heading for the Intelligence Society

LIU Liang-hua
(Th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There three possible ways to take in our curriculum reform heading for the intelligence society: romanticism, utilitarianism and rationalism. Different curriculum reform programs and corresponding opportunities should be adopted 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egrees. 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society tends to take the romantic way, turbulent days the utilitarian plan while a rational program more appropriate for a rising society.

intelligence society; romanticism; utilitarianism; rationalism; curriculum reform

G642.307

A

2096-272X(2016)06-0001-04

2016-12-12

刘良华(1968-),男,湖北洪湖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功利主义杜威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中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异同探析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让我们摇起橹来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
杜威传播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接受